當前位置:天天對聯網首頁對聯知識古今聯話對“民國時期的白話文對聯”一文的看法

對“民國時期的白話文對聯”一文的看法

2021-05-11 23:03:24王國仲 山東威海對聯天地 0條評論

5月6日,在中華楹聯公眾號讀到王建民先生文章《民國時期的白話文對聯》(相關鏈接:民國時期的白話文對聯 王建民 上海),對文內“結言”部分有一些不同看法,寫出來,也供王先生及聯友們“討論和參考”。

首先就“結言”的提問,做簡單應答。

“民國時期在白話文的風潮中,有著深厚文言文功底的各個領袖人物也紛紛撰寫白話文對聯”,沒見到統計數字,但說“各個”未必確實。文內列出的例聯並不全是白話聯。

“白話文對聯有沒有基本規則”:如果說有,就是對聯規則,無單獨立有規則。

“《聯律通則》主要是針對文言文語言體係的對聯,而不適宜指導白話文對聯”:“文言文語言體係的對聯”表述不準確。對聯創作古往今來都是運用古代漢語和現代漢語進行創作的,分不出“文言文語言體係的對聯”和“白話文對聯”,所以針對誰就說不上了,更不存在“不適宜”問題。

“為什麼對聯界格律對聯獨領風騷,白話文對聯鮮見蹤影”:凡對聯都有格律,白話聯也不例外,因此無“獨領風騷”一說。“鮮見蹤影”一說有些勉強。

“改革開放以來,傳統格律對聯似春風得意,蓬勃發展。令人遺憾的是,真正掌握對聯規則的楹聯家很是稀缺,廣大老百姓對對聯一頭霧水,甚至書寫對聯多年的書法家也常常洋相百出。這不能不說,《聯律通則》是陽春白雪,是少數專家的金科玉律,不能起到普及的作用:一方麵,格律對聯或許由於文言文退出實用領域而不能做到真正的普及。另一方麵奇怪的是,白話文已經普遍應用,而白話文對聯卻得不到應用。這就是國粹對聯的目前現狀”以上這段話較長,意思也多,我改作表達——改開以來,對聯春風得意,蓬勃發展。對聯規則得到較廣泛普及,掌握它的楹聯作者越來越多,對聯作品為老百姓喜聞樂見。書法家書法與對聯相得益彰者不在少數,但也有聯作出律的書法家。《聯律通則》已經見到普及格律的功效,受到楹聯家和廣大作者及愛好者的歡迎。

“敢問路在何方?”隻能說:路在腳下。

再就《聯律通則》、白話對聯問題展開多說一點兒。通則是中楹會下功夫投氣力搞出來的規範化的東西,以前沒有。有一些規則性東西,但都散落在文章、聯話、楹聯作品評解、序言等裏頭,不成係統更無規範。出台前,很審慎,在消化大量基礎資料精細研究之後起草,又反複修改、征求意見,幾易其稿,先出試行稿,又出正式修改稿頒發。記得曾舉辦幾期通則研習班,我曾參加第一期,了解一些擬定情況。開始不想叫“頒發”,我曾建議叫“頒發”呢。《聯律通則》並不是憑空造出來的,是有了相當長時段楹聯創作曆史,積累了大量楹聯作品創作經驗,以及許多約定俗成的楹聯理論知識做為基礎,繼而總結提煉編製出來的。有了這個通則,統一了一些概念、定義,為楹聯作者提供了一個尺度,給楹聯征集評選提供了一杆秤,對於楹聯創作普及與提高都起到積極作用,這應該是無可辯駁的。出台一部通則,確有難度,有許多難題,比如如何處理古代傳統性東西和現實發展了的新東西的關係,就比較棘手。當然,說通則十全十美,也不客觀。

再說白話聯。不用解釋,白話聯,就是用白話作出來的對聯。那麼有沒有用文言作出來的對聯呢,有。我認為,白話聯和文言聯,都屬於對聯裏的品種,起碼現在都不能自立門戶,與對聯分庭抗禮。“格律對聯”概念見過,在《對聯》雜誌1986年第六期,吳直雄文《論非格律對聯的地位和作用》,以“格律對聯”對“非格律對聯”成立。

分辨白話聯和文言聯,一般先看二者詞語占比大些與否。他們誰優誰劣,難分伯仲。白話《紅樓夢》和淺顯文言三國、水滸、西遊並稱四大名著。我認為,中華楹聯創作語言主體、骨幹是半文半白,現在運用的是普通話,全麵表述就是“以北京語音為標準音 ,以北方官話為基礎方言,以典範的現代白話文著作為語法規範的通用語”。

對聯語言有自己的特點:講求對仗,整飭,精煉,含蘊;語詞類修辭用的較多,緊縮句多;用實詞較多,用虛詞較少,語間助詞更少,有別於一般散文語言;通用日常詞語多,生僻字詞少,方言詞少。總的來看,其主體就是用普通話來寫作。其特點,有的文白相間,有的淺顯文言,有的就是白話。

與格律詩情形相仿,曆史上對聯早就有分野:有文言對聯,也有白話或稱類白話對聯。現在來看,白話聯,更多的表現出一種風格,一種格調。有意思的是,當代詩歌,比如《唐詩三百首》,讀來與我們並沒有“隔”的感覺,甚至分不出是文言還是白話,給人以文白相融的感覺。我們讀明清時的聯作,與此相仿佛。請看鄭板橋對聯“有子才如不羈馬;知君身是後凋鬆””二三星鬥胸前落;十萬峰巒腳底青” “一庭春雨瓢兒菜;滿架秋風扁豆花”“傲骨梅無仰麵花;虛心竹有低頭葉”,像不像白話聯?“李氏規則”提出者、山東籍楹聯家李開先對聯“虎不害人方是道;猿能伴客共參禪”“歸田無複淩雲誌;報國常存捧日心”,他著的《拙對》《續對》對聯集中多數都是此類風格的作品。古舊時對聯故事裏的聯作,更是多見用白話之作,活潑,靈動,新鮮,透著“俗”味“諧”趣,生活氣息很濃。我也非常喜歡。

讀後我細思量,感到王先生寫作此文初衷還是提倡白話聯寫作的的,對目前白話聯創作現狀不滿意,於是使用貶抑+拔高手法表達意見。這也有可理解的地方,並非毫無道理。我也附議,大家夥們多寫些走進生活、富有情調、語言精到、雅俗共賞、富有個性特點的白話聯吧,以促進中華楹聯的更加繁榮和發展。

參加討論稿,如有差錯,敬請提出告知。


2021年5月9日於威海

猜您喜歡

評論區

猜您喜歡的對聯及詩文:

白話文民國

對聯分類

對聯知識

熱門對聯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