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認為口號就是口語化,其實這是一個錯誤的認識,口語化是我們日常所說的用語,地方的方言,但口號不是,口號是一種宣傳手段,或者說是一種重在語氣的用語。
在教會對聯創作中,也有口號現象,這種現象並非不是好事,至少起到了宣傳作用,但也有其弱點,就是過於空洞,讓人沒有一個延伸思考的空間。
對聯作為一種文學體裁,首先是要保證它的文學性,所以單純口號是無法滿足這一特點的,還是要有一定的文學修飾,否則會讓人認為教會對聯也是一種口號,沒有內涵。
作為博大精深的天主教信仰,在表達上有著先天的優勢,可以用世間萬物來表達信仰,讚美天主,就如聖詠種的表達一樣,所以在對聯創作中,也可以借鑒過來。
其實為了避免口號過多,又不知如何自我表達時,可以借用聖經語句來表達,這樣就避免了內容空洞,表達膚淺的弱點,還能夠將人引入到聖經之中。
比如聖誕聯:
在那寒冬白冷夜;
臨於人世救恩星。
出句是白話形式,對句要想突破白話表達的平淡,就要有更高超的應對,這個對句則是選擇了用聖經中的內容來應對,既符合了主題,也對主題進行了更深的回應。如果對句僅僅用聖嬰誕生來應對,就沒了新意,也失去了聖誕聯的主題表達。
比如煉靈聯:
千般煉苦難自救;
一片愛心代他求。
這幅對聯雖然沒有用意象來應對,但也沒有用口號,而是選擇了用數字來增加了藝術性,這也是很好的選擇。
對聯創作中的藝術性表達有很多種選擇,所以完全可以避免口號的直接表達方式。藝術性既有觀感,又有思考上的延伸,教會對聯也應該保持這種特點,讓信仰有更深層的表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