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天天對聯網首頁對聯知識古今聯話王建民‖試述對聯的同一詞性對品

王建民‖試述對聯的同一詞性對品

2021-05-05 22:37:46王建民聯齋 0條評論

1、前言

本文陳述或討論對聯的詞性對品問題,這也是對聯創作的基本問題。然而,詞性對品是原則的要求,實際情況遠非這麼簡單,初學者往往陷入困惑。

《聯律通則》的第二條詞性對品中說:“上下聯句法結構中處於相同位置的詞,詞類屬性相同,或符合傳統的對仗種類。”這裏有二種情況,第一種是“詞類屬性相同”,第二種是“符合傳統的對仗種類”。本文專述第一種情況,第二種情況以後撰文論述。為了文章的同一性,方便讀者作對比分析,本文以七言對聯作例舉。

 

2、工對和寬對

工對和寬對這一概念或說法是古漢語詞性的分類方法,與現代漢語語法詞性的分類方法有所不同,這一點切不可混淆。

當代語法學大師王力先生通過對古典詩歌研究,認為古人一般把詞分為名詞、形容詞、數詞、顏色詞、方位詞、動詞、副詞、虛詞和代詞九類。

實際使用中,古人屬對一般把字(詞)分作實字、虛字、助字和半虛半實字。例如:
實字:天、地、樹、鳥、花、人……
半實字:文、武、氣、力……
虛字(活):吹、騰、流、出……
虛字(死):高、長、清、大……
半虛字:上、下、裏、外……
助字:者、乎、然、則……

清朝傑出楹聯學家李漁為此編著了家喻戶曉的《笠翁對韻》,對楹聯史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笠翁對韻》開篇的“一東”中寫道:“天對地,雨對風。大陸對長空。山花對海樹,赤日對蒼穹……”。從而此書成為對聯初學者的必備津梁。

2、1工對

從上文可知,實字和半實字就是現代漢語語法中的名詞,清朝《笠翁對韻》中的“一東”中的“天對地”則顯得更為嚴格相對,具體來說,如名詞又細分為天文、時令、地理、宮室、服飾、器用、植物、動物、人倫、人事、形體等11小類。同一小類中的詞組成對仗,則被認為是“工對”。這種最為工整的對聯稱為工對,有人亦稱之為合璧對。

例1

春前有雨花開早;

秋後無霜葉落遲。

注:此聯為傳統的自然描景聯,上下聯第一個字“春”、“秋”為時令類名詞,第二字“前”、“後”均為方位詞,第三字“有”、“無”為副詞,第四字“雨”、“霜”為均為天文名詞,第五字“花”、“葉”為植物類名詞,第六字“開”、“落”均為動詞,最後一個字“早”、“遲”為形容詞。對聯詞類相近,詞性相當,結構相似,字數相等構成對聯的對稱美。這就是典型的工對。

例2

花迎劍佩星初落;

柳拂旌旗露未幹。

注:語出唐岑參《奉和中書舍人賈至早朝大明宮》。這裏,花、柳屬花木,劍佩、旌旗屬儀飾,星、露屬天類,初與未,兩個死虛字(副詞),落與幹,兩個活虛字(動詞)。

 

2、2寬對

古人把詞性相同而詞類不同的對聯,都放在寬對之列。
例3

青山有幸埋忠骨,
白鐵無辜鑄佞臣。
注:這副題於杭州西湖嶽墓的對聯中,“山”、“鐵”、“骨”、“臣”都是實字(名詞)。但“山”屬地理類,“鐵”屬器用類,是地理對器用;“骨”屬形體類,“臣”屬人倫類,是形體對人倫。這副對聯我們稱作為一副寬對對聯。

例4

正直忠良靡萬世:

寬仁骨鯁勞三軍。

注:這副對聯是在1986年8月福州北郊茶園村發掘的南宋古墓中,發現的帛幡上的文字,成為最早的銘旌挽聯的物證,同時也是中國最早的實用楹聯的實物。在這裏,“忠良”為半實字,“骨鯁”是實字,所以也是寬對。

由上述四例可知,真正工對的對聯十分難得。

 

3、同一詞性對品

從現代漢語語法來說,大致可分為名詞、動詞、形容詞、數詞、量詞、代詞、副詞、介詞、連詞、助詞、擬聲詞、歎詞十二類。當代語法學大師王力先生在《詩詞格律十講》中說:“對仗要求詞性相對,名詞對名詞,形容詞對形容詞,動詞對動詞,副詞對副詞……”。

按《聯律通則》要求,對聯的對仗是要求詞類相對即視為詞性對品,所謂“品”字,就是類。也就是說,現代對聯隻講“詞性對品”,無工對和寬對之說。

例5

先社薑芽肥勝肉;

後春薄菜滑如酥。

注:這是晚清著名詩人、書法家何紹基一副聯墨中的聯文。語出宋朝秦觀詩句:“後春蓴茁滑於酥,先社薑芽肥勝肉。”其中的社,古代把土神和祭土神的地方、日子和祭禮都叫社。又,薄菜為香蒲科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或稱蒲筍。

按《聯律通則》的要求,這裏有三組名詞,分別為先社對後春,薑芽對薄菜,肉對酥。又,形容詞肥對滑,動詞勝對如,因此這副對聯屬於詞性對品。

例6

靜看世事千年後;

總在梅花一笑間。

注:此聯出自民國徐世昌的聯墨。句子語意連貫,語氣銜接,聯中名詞、動詞等詞性對品。

 

4、應該留意的幾個詞類

4、1數詞、量詞

(1)數詞

數詞是表示事物數目的詞,如,一、百、萬等。

例7
九曲初通三島近;
萬山遙拜一峰尊。

注:這是明末清初黎士弘的一副對聯,題福建武夷山的九曲溪。這裏,三島:即三神山,蓬萊、方丈、瀛洲。一峰:指九曲溪口的大王峰,是武夷山的第一峰。三與一數詞的相對。

(2)量詞

量詞是表示人、事物或動作單位的詞,如尺、個、件等。

例8

一味黑時猶有骨;

十分紅處便成灰。

注:這是清朝徐樹人的詠炭聯,其中“味”和“分”分別為量詞。這裏數詞和量詞連用,合稱為數量詞。


4、2代詞

代詞能代替實詞和短語,有人稱代詞(你、我、他等)、疑問代詞(誰、哪等)和指示代詞(這、那等)。

例9

不知明月為誰好;

時有落花隨我行。

注:此聯出自於右任聯墨。這裏誰和我分別是代詞。

 

4、3介詞

介詞通常和後麵的名詞、代詞或名詞性結構組合在一起,從而組成“介詞結構”,作動詞、形容詞的附加成分,是表示時間、處所、方式、條件、對象等的虛詞。如從、自、因、與、跟等字。

例10

世事多因忙裏錯;

好人半自苦中來。

注:作者曾國藩。這裏因和自分別是介詞。

例11

水色清於金穀酒;

瀑聲聽到石門山。

注:出自《楹聯四話》。這裏於和到分別是介詞。

 

4、4連詞、助詞、擬聲詞和歎詞

現代漢語語法中的上述詞在七言的短聯中應用甚少。

 

5、結束語

對聯的對仗,其中基本要求之一是詞性對品,主要是指“詞類屬性相同”,我們在對聯創作中須不斷實踐,從而滿足現代漢語語法框架下的這一基本準則。

猜您喜歡

評論區

猜您喜歡的對聯及詩文:

詞性對品

對聯分類

對聯知識

熱門對聯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