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天天對聯網首頁對聯知識古今聯話對聯分句句腳平仄應適度放開

對聯分句句腳平仄應適度放開

2021-04-19 21:35:32安徽黃山 舒甘來對聯天地 0條評論

     當今對聯有越寫越長的趨勢,其中利弊見仁見智,這裏不多贅言。而相關的問題是,如何處理多分句對聯的句腳,在聯界爭議頗多。我在一些對聯群裏就遇過一些聯友的爭議,感到各有道理,這裏談點一孔之見。

      《聯律通則》中對多分句聯句腳的相關規定是第五條:“單邊兩句及其以上的多句聯,各句腳依順序連接,平仄規格一般要求形成音步遞換,傳統稱‘平頂平,仄頂仄’。如犯本通則第十條避忌之(3),或影響句中平仄調協,則從寬。上聯收於仄聲,下聯收於平聲。”

       這種“平頂平,仄頂仄”稱馬蹄格,是當代對聯學泰鬥餘德泉教授總結出來的,被認為是對聯格律的最標準形式。

      由於《通則》隻提了這一種規定,因此,一些對聯純理論派將此奉為圭臬,要求不能越雷池一步,而且要求要用正格,甚至對變格也認為不規範,更不用說用什麼龍形格、鶴步格等規則了。

      筆者認為,馬蹄格在對聯分句句腳中當然是一種好的格式,但如果限製其它格式,那就走到另一個極端。這使我想起古代對婦女的“纏足”,把腳越收緊越好看,這種畸形的美學用在對聯上,隻能扼殺對聯的豐富多彩性,禁錮對聯人的思維和創作風格。當然,“任何比喻都是蹩腳的”,隻是想說明一個道理,不宜對分句的“足”限製得太嚴太死。

       其實,中國楹聯學會的《對聯通則解讀》中早已指出:“需要闡明的是,句腳按順序形成兩平兩仄的交替,即所謂的“馬蹄格”,不失為較佳的格式,但它絕不是唯一的,例如,朱氏規則也是主要的格式之一……在楹聯創作實踐中還有一些其它的變格格式……從總結楹聯創作規律性的角度來講,不管是馬蹄格、朱氏規則,或其它變格形式,堅持“每句句腳之平仄形成音步遞換”的基本要求,是具有共識的。”所以,馬蹄格隻是一種“較佳”的格式,但決不是“唯一”的。

       筆者認為,對詩聯的格律要求,評定時可按重要性區分級別,對剛性要求的,從嚴掌握;對非剛性要求的,可酌情放寬。朱天運教授在講解《聯律通則》時,將“上聯末尾收於仄聲,下聯末尾收於平聲(聯腳上仄下平原則)”“上下聯節奏點上的字平仄相反(相對原則)”視為鐵律;這個鐵律一般不宜犯的,一些古人亦視為“死則”。除了鐵律,朱文還將“同一個句子中,按節奏點實行平仄交替(相替原則)”視為準鐵律;將“多句聯,句腳字平仄輪換,最好是兩兩輪換(輪換原則)”視為銅律。準鐵律一般情況也應遵循,但特殊情況下亦可放寬,以體現詞不害意。所謂銅律,就是說不是一個硬性的要求。

      我很讚成朱天運教授對《聯律通則》的解讀。他把長聯分句的句腳總結以下幾種格式:

      一是單邊格,上聯各句句腳字為……仄,仄,仄,仄;下聯反之,這種模式過於單調,缺乏變化和美感,一般不使用。這點我十分讚同,應盡量避免,盡量不用。

      二是自由格 ,上下聯句腳字有變化,但無規律性。

      三是鶴步格,亦即李氏規則,也叫龍鳳格,上聯各句句腳字……仄,平,仄,平,仄;下聯反之;

      四是龍形格,亦稱朱氏規則,上聯各句句腳字……平,平,平,平,仄;下聯反之; 

     五是馬蹄格,上聯各句句腳字……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下聯反之。

      比較這五種格式,誠然,馬蹄格從音調論,有一定的優勢,盡量作為優選格式,這點多數聯家並無異議。

      但是,對聯和律詩一樣,畢竟以意為重,如果文字組合難以用馬蹄格,用其它格也是可以的。適度放一放腳,不是很好嗎?比如說,對多分句聯的句腳,許多評委要求按馬蹄格,其實真的沒必要限製這麼死,也完全可以不用馬蹄格,用朱氏格、龍鳳格、自由格都可以,隻要句腳平仄有所變化即可。時代發展到今天,盡管我們多用平水韻,但試問當今的讀者,有幾個能用平水韻去朗讀對聯?基本上都是用普通話亦即新韻去吟讀詩聯。所謂自由格,隻要求上下聯句腳字平仄有變化,但無規律性。這在古聯中也比比皆是,古人尚能允許,今人為什麼如此固執呢?

       寫詩撰聯是一種使意境與格律達到和諧平衡的技巧。意為魂,律為體。有意無律或有律無意都是殘缺的,影響了詩聯的平衡和諧。但“意”和“律”相比,哪個更加重要?《紅樓夢》中有段有趣的對話,林黛玉在教香菱做詩時說:“什麼難事,也值得去學!不過是起承轉合,當中承轉是兩副對子,平聲對仄聲,虛的對實的,實的對虛的,若是果有了‘奇句’,連平仄虛實不對都使得的。” 林黛玉的話似乎說得極端一些,但是其內涵是不要太迷信那些清規戒律,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在這點上,中國楹聯學會一些領導思想倒比較開放。劉太品先生在《對聯理論與創作中的若幹“誤區”》中針對多分句句腳,指出“從上世紀八十年代以來,在征聯評獎中,兩分句聯的句腳必須是‘平仄;仄平’,近十幾年來,才寬鬆到允許‘仄仄;平平’的存在並時有獲獎。但是在現階段,三分句對聯的句腳還不容許‘仄仄仄;平平平’,一有發現,內容再好也會逐出等級獎和優秀獎之外。至於更多的分句,有個時期會明確要求符合句腳雙交替的‘馬蹄韻’,還有些人會要求‘有規律的交替’,如一平一仄式交替、多平一仄對多仄一平式交替等。目前情況下,三分句到六七個分句的對聯,隻要句腳有所交替,即不判為出律,如能做到有規律的交替,評委們會讚揚一句作者格律把握較細。”

      “隻要句腳有所交替,即不判為出律”,這裏的交替,我理解為不一定有規律,即自由格也是可以的。我真誠地為劉太品先生的開放開明點讚!

      清朝詩評家林昌彝說:“(律賦)有時由六朝化出,則不必拘泥繩尺,聯語亦然。”如果你閱讀古人所作的長聯,包括許多名聯,許多並不合或者不大合馬蹄格。就是用馬蹄格的,並非都是正格,有變格的,有龍形格的,有鶴步格的,百花齊放,各顯異彩。現在以四分句聯為例說明:

       一是分句句腳馬蹄格正格(上聯末字單仄聲,倒推雙平雙仄連珠交替),如清代書法家王繼香題浙江紹興青藤書屋聯:

       數椽風雨,幾劫滄桑,想月中跨鶴來歸,詩魂尚下陳蕃榻;

       半架青藤,一池乳液,輸石上飛鴻留印,名跡應光越絕書。

       這副聯上聯分句句腳是仄,平,平,仄;下聯反之。

      二是分句句腳馬蹄格變格(上聯末兩句句腳仄聲,倒推雙平雙仄連珠交替),如四川瀘州玉蟾山金鼇閣聯:

      看瀘地風光,九曲縈回,冱江環抱,萬裏平疇收眼底;

      數川南形勝,玉蟬聳翠,鼇閣流金,一天雲霧鎖雄關。

      這副聯上聯分句句腳是平,平,仄,仄;下聯反之。

      三是分句句腳龍形格(即朱氏規則,上聯多平一仄,下聯反之),如湯文正斌題無錫惠山鄒忠公浩祠聯:

       六經萬戶千門,隻慎獨兩言,上接泗洙,下肩伊洛;

       三疏九年再竄,痛引裾一決,曉行嶺海,夜渡瀟湘。

       這副聯上聯分句句腳是平,平,平,仄;下聯反之。

      四是分句句腳鶴步格(即李氏規則),如康有為題北京龍潭湖公園袁崇煥祠聯:

       其身世係中夏存亡,千秋享廟,死重泰山,當時乃蒙大難; 

       聞鼙鼓思東遼將帥,一夫當關,穩若敵國,何處更得先生?

       這副聯上聯分句句腳平,仄,平,仄;下聯反之。

      五是分句句腳自由格(分句句腳有交替但無規律),如湖北漢口長沙會館陶文毅聯:

       隔秋水一湖耳,看岸花送客,檣燕留人,此境原非異土;

       共明月千裏兮,記夜醉長沙,曉浮湘水,相逢好話家山。

      這副聯上聯分句句腳是仄,仄,平,仄,下聯反之。這種句腳安排,既不是標準的馬蹄格,也非龍形格和鶴步格。如果按餘德泉教授的段合式規則來看,首句為一段,上下聯句腳分別為仄,平;後麵三句為一段,上聯分句句腳是仄,平,仄,也非馬蹄格正格,那全聯通觀,分句句腳隻能屬自由格了。

      有人作過統計,《對聯話》共收載吳恭亨對聯340副,其中單句聯101副;二句聯115副;三句聯66副,句腳平仄為平平仄50副,為仄平仄12副,為平仄仄3副,為仄仄仄1副;四句聯41副,句腳平仄為平平平仄25副,為仄平平仄7副,為平平仄仄4副,為平仄平仄2副,為平仄仄仄1副,為仄仄平仄1副,另有一副出現句腳同平;五句聯12副,句腳平仄為平平平平仄4副,平平平仄仄3副,平仄平平仄2副,仄平平平仄2副,平仄仄平仄1副,;六句聯2副,句腳平仄均為平平仄平平仄;七句聯3副,句腳平仄為平平平平平平仄2副,為平仄平平平平仄1副。340聯中沒有八句及以上聯。在不考慮單句聯和兩句聯的情況下,三至七句聯中符合“朱氏規則”的龍形格占65.32%,如果隻看五句以上的長聯,則17聯中符合“朱氏規則”的龍形格占35.29%,其餘屬馬蹄格、鶴步格和自由格都有。

       餘德泉教授雖然主張對聯分句句腳采用馬蹄格為佳,但他在《對聯格律·對聯譜》中,有幾個觀點應重視:

       一是認為每邊三句、句腳為“仄平仄,平仄平”這一格式雖非馬蹄格正格(平平仄,仄仄平),但“應當承認它的合法性”。

      二是承認馬蹄格的變格式,即“對聯末二句句腳為雙平或者雙仄者”不能算出律,隻是顯得不如正格“鏗鏘”。

      三是承認“一副對聯中,既有馬蹄格正格,又有馬蹄格變格,二者交錯使用,是即摻合”,這樣的對聯也不能視為“破律”,隻是認為“一副從總體看是變格的對聯,則聯中可使變為正格的範圍,越大越好”。

      四是承認長聯中有分段合馬蹄格的“段合式”,但通觀並不全合馬蹄格;還有從總體看是用馬蹄格,但“為服從聯意的需要間或有所打破”的“間破式”;甚至還有“馬蹄韻的規則在一聯句腳運用時,基本安排是段合式,但段中句腳的平仄有時又有所打破”的“段合間破式”。這些都不能視為出律。

      以上足以說明,長聯的分句句腳根本不是一種馬蹄格所能容納的。就是貌似馬蹄格的規則運用時,又有許多變格或破格的地方。我們學聯寫聯,對長聯分句句腳,確實不能要求太死太嚴。不能把馬蹄格當作“死則”,作為唯一要求。而要根據聯意,優先考慮用馬蹄格,如不能用,用其它的格也完全合律,決不能隨意打入另冊。

猜您喜歡

評論區

猜您喜歡的對聯及詩文:

句腳平仄

對聯分類

對聯知識

熱門對聯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