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中國對聯網首頁對聯知識古今聯話雙柱版《聯律通則》例說及操作章法

雙柱版《聯律通則》例說及操作章法

2021-04-09 22:59:23劉可亮聯齋 0條評論

雙柱版《聯律通則》從同時考察對聯的兩個基本屬性“對稱性”和“對稱性破缺”出發,運用矛盾分析法而構建。這與傳統“以對稱性為軸心”的“一根柱子”理論大相徑庭。前麵20多個篇章雖有多角度的論證和說明,但廣大讀者難免仍有一時轉不過彎來之感,用之以指導實踐時對於具體操作難免生疏。本篇試舉例詳解,以利理解和推行。

 

一.操作例說

《聯律通則》(雙柱版)

前言

對聯,是以對偶這一修辭格獨立表達主題思想和內容的基本格律文體。

對聯格律包含“對稱律”、“破缺律”,“統一律”。

 

第一章 對稱律


對聯創作在形式上突出上下聯的“對稱性”,主要從以下方麵形成鮮明的對稱特征。各元素可能抵達的“圓滿態”為:

第一條 字句對等。字數、句數不限,但上下聯一樣。

 

例說:

曾國藩贈彭玉麟聯:

馮唐易老,雍齒且侯,三字故將軍,匹馬短衣春射虎;

左抱宜人,右弄孺子,孤山林處士,蘆簾紙閣夜談龍。

上下比都是20個字、4個分句,對應的分句字數相等。

 

第二條 小類工對。對應位置的兩個漢字,至少有一組“工對義”(含義相反、相對、相同或相類),且將工對義沉澱下來。

 

例說:

鄭板橋聯:

虛心竹有低頭葉

傲骨梅無仰麵花

上下聯7個位置對應的兩個字都屬於“小類”。在中宏觀視野下它們屬於“對稱”的最圓滿狀態,故本《通則》根據人的審美習慣和實踐需求明確為“對稱的上限”,不再深入細分。中觀以下若進一步細察,“同一小類”不同的漢字依然有工度的差別,兩個“玉工”的漢字依然有“同質性”之別。比如,“說/聽”是運用兩種感官,而運用一種感官的“說/言”更精致,但前者在審美上讀者已感覺不出“破缺”;“雲/貴”比“雲/滬”同質性更強,同樣後者於讀者而言已感受不出審美上的缺失。

強調將“工對義”沉澱下來,即指兩個小類漢字“相反、相對、相同、相類”的那組含義要落實在句子中,如“葉”和“花”的甲義必須同為名詞“植物的含義”,若“花”為形容詞或動詞義,則成了借對,造成了“字義不匹配”之破缺。當然,兩個小類漢字可能不止1組“工對義”,如“葉”和“花”還都可以為姓氏。隻要沉澱了其中1組就行。

 

第三條 語流一致。聯句的語義以“二字一節”為節奏,與標準音步整體合拍,同步推進,上下一致。

附:可運用現代漢語語法分析法來把控或檢驗詞句結構的對稱性。

 

例說:

王闓運挽曾紀澤:

海外十年官,軍國多艱,歸期未遂還鄉願;

相門三世業,文章繼起,使館新除作傳人。

上下聯語義節奏為221,22,2221,且與音步合拍。此為單比橫向節奏的“正格”。

同時遵守前三條者,通常會出現上下比“詞性一致”“詞句結構一致”的特征,故可用現代漢語語法分析法來把控或檢驗。

 

第四條 平仄對立。上下平仄對立,通常上聯收於仄聲,下聯收於平聲。句中、句腳均按“平頂平,仄頂仄”的要求安排平仄。

附:要求用傳統四聲。可根據普通話聲調定平仄,但須熟知《今平古仄字表》和《今仄古平字表》。

 

例說:

書山有路勤為徑

學海無涯苦作舟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完全符合“平仄對立”要求。

貴陽文昌閣聯:

且作鶇夷子,泛一舸隱青溪。記從潕水而來,探青龍飛雲牟珠諸名勝,已覺神怡目駭,那知更有蓬萊。到此狂歌,甲秀樓高容我臥;

肯讓鄂西林,向兩間撐鐵柱。溯平苗疆以後,得北江芸台邰亭三先生,大開酒國詩壇,留下無邊風月。何人灑墨,南明河上把橋題。

上聯句腳是“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下聯為“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完全符合“平頂平,仄頂仄”的馬蹄韻句腳正格。當然,此例各分句的句中各位置未必都“平仄對立”。

 

第五條 容量相當。上下聯所包含的素材(含巧點、用典),運用的修辭要位置對應,數量、屬性等方麵要銖兩悉稱。

附:觀點、情感、意境、風格、氣勢要上下相當。

 

例說:

李漁題廬山簡寂觀聯:

天下名山僧占多,也該留一二奇峰,棲吾道友;

世間好話佛說盡,誰識得五千妙論,出我仙師。

上聯句各元素容量相當,銖兩悉稱。

 

以上五條,在中宏觀視野下分別從不同側麵描述了“對稱律”所規範之“上限”的麵貌。它們展現的是“對稱性”所能抵達的最圓滿狀態,是“繩尺”之一端。在實踐中,由於“破缺律”也同時發揮著作用,故這五條通常都是選擇性兌現,極少同時兌現。事實上,同時嚴格遵守以上五條的“多分句”長聯幾乎不存在例作。

上例中《笠翁對韻》作者李漁的聯在遵守“對稱律”方麵較嚴格,但也非五條盡然遵守。如“山/話”“峰/論”等就不是小類相對。

 

第二章 破缺律


根據藝術表現需要,對聯創作從各方麵合理選擇破缺,重點是“對稱性破缺”,其次是“節奏性破缺”。主要包括:

第六條字句破缺。即字句出現不對等情形。

 

例說:

袁世凱千古

中國人民萬歲

在特殊的藝術表現需要下,“字數相等”的情況可能“破缺”。

孫師鄭挽李鴻章聯:

上下五千年,就曆代名臣商位置,則與周召虎、漢班超、唐郭子儀不判低昂;縱橫十萬裏,萃五洲賢相角短長,則與英沙侯、日伊藤、德俾士麥遙相伯仲。澤在生民,功在社稷,尚亦有利哉!一個臣緯武經文,累譯重洋深愛戴;

錫崇封則推恩大賚,列爵雄藩,與果勇楊侯、毅勇曾侯、恪靖左侯並叨異數;褒美諡則盡瘁鞠躬,留芳百世,與花縣駱公、益陽胡公、侯官林公永訂同心。其生也榮,其死也哀,如之何可及?億兆姓懷思感泣,建祠立廟薦馨香。

整聯的總字數一樣,上聯、下聯各有涉及29個字、5個分句的當句對,各管各的,而上下對應位置的分句則字數並不對等。

這一條的“下限”是:字數可以有條件地破缺;句數不等的例子尚無先例但理論上可以有條件破缺,如上例的自對部分,若上下比分別列舉3個人名和4個人名,即5個分句對6個分句,而總字數仍然相同,亦當可行。

 

第七條 字義寬對。即可選擇非小類對仗。局部最大幅度可以寬到失對。

 

例說:

鄭板橋聯:

室雅何須大

花香不在多

“室/花”在以往的習慣下屬於工對,但在“雙柱理論”中宏觀視野下,正視事物的兩麵性之後,認為這種“非小類”是一種“對稱性破缺”。此前,人們正因為在審美上能感受到其較明顯的“豁口”,才有“大類、小類”的說法。所以,學術意義的“工對”不能保持以往“同門大類也算工對”的籠統認識和說辭了,必須重新賦予內涵。

在有部分漢字“工度”做保證的情況下,局部根據實際需要,可以破缺到極致。

李商隱句:

身無彩鳳雙飛翼

心有靈犀一點通

“翼/通”幾乎失對亦可行。

杜甫句:

感時花濺淚

恨別鳥驚心

“時/別”失對,聯句不失為佳句。

這一條的“下限”是:局部位置可以破缺到失對。

 

第八條 平仄韻動。根據需要,平仄安排可做一定幅度的變化。極端情況下可以整句“粘犯”。

附:通常“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其中句腳還可采取“段合式”等;句中忌孤平、尾三仄和尾三平。一定條件下亦可進一步突破。

 

例說:

李大釗聯:

鐵肩擔道義

妙手著文章

1位“鐵/妙”同仄,自然也屬於細微的“對稱性破缺”。此前,人們正因為在審美上能感受到其較明顯的破缺,才有“一三五不論”的說法。所以,即便是以前認為的“合律”的律句,也要能看到其可能“破缺”的一麵。

韓儒林自署書齋聯:

板凳要坐十年冷

文章不寫一句空

橫向未保持“二字而節”、平仄交替的特點,屬於節奏方麵的破缺;縱向4位相粘,屬於比“一三五不論”更甚的深度“對稱性破缺”,亦能立足。故“一三五不論”,忌孤平、尾三仄和尾三平等屬於能幫助判斷局部問題的經驗,而非合格線,從整體考慮問題時,局部還可“深度破缺”。

古文筆法亦常存在節奏方麵的破缺。如:

曾國藩聯:

天下斷無易處之境遇

人生那得空閑的光陰

節奏點的平仄並未交替。

馬蹄韻句腳的“段合式”等諸多破缺形式,也屬於節奏方麵的破缺,此處就不舉例了。

“三顧堂”聯:

兩表酬三顧

一對足千秋

彭玉麟題勝棋樓聯:

王者五百年,湖山具有英雄氣;

春光二三月,鶯花合是美人魂。

極致的情況下,“粘犯格”可以隻管尾字平仄。

喬應甲聯:

莫道三都賦

何如五禽戲

句腳同仄或同平的對聯,古人亦留下了例子。整句“粘犯”在這一條雖然破缺到了極致,若在對仗等其他方麵能做調和,確保整體對稱性,它就成了局部元素,是有立足的可能的。

所以,這一條的“下限”是:可以整句“粘犯”。

 

第九條 詞句參差。可采用寬對、失對,自對、借對、蹉對等方法,及借鑒詞、曲、古文等的句法和筆法,追求上下聯結構的藝術性錯落。

附:聯越短,越忌不規則重字。

 

例說:

常見方法這裏就不舉例了。特談談古文筆法、渾括對。

曾國藩挽湯鵬:

著書成二十萬言,才未盡也;

得謗遍九州四海,名亦隨之。

“二十萬言/九州四海”存在結構的不一致。

杜甫句

伯仲之間見伊呂

指揮若定失蕭曹

“伯仲之間/指揮若定”之對意而不顧字麵者,謂之“渾括對”。它以表意單元的匹配為單位,而不是以字詞為單位,故詞句結構深度錯落。

這一條的下限是:詞句結構可以深度錯落。

 

第十條 容量破缺。上下聯所蘊涵的素材(含修辭手法、機關、典故),亦可尋求不同程度的破缺。

附:衍生的觀點、意境、情感、風格、氣勢等諸多因素,亦可尋求不同程度的“不對稱”。

 

例說:

曾國藩挽胡林翼母:

夫作大儒宗,/裙布荊釵,曾分黃卷青燈苦;

子為名節度,經文緯武,/都自和丸畫荻來。

上聯後2個分句寫胡文忠母,而下聯則隻有末尾1個分句寫胡文忠母,就是容量上的不等量。

此條其他舉例可見前文《探討偶句“容量類屬性”對稱性破缺的美學價值》

這一條的“下限”是:基礎元素均可深度破壞“銖兩悉稱”要求;衍生元素之觀點、情感可以有大反差,意境、風格、氣勢隻能“微破缺”。

 

以上“破缺律”統領下的五條,分別列舉了相應元素破缺的區間及“下限”。實踐中,更多的是取破缺的“中間態”。各種程度的破缺,並非可以任意而為,而是著眼於作品整體藝術表現之需,充分考慮“對稱性”主導地位之保證,運用對立統一規律處理好一大堆矛盾,而做出的合理選擇。

 

第三章 統一律


對聯創作依靠諸矛盾的對立統一,凸現作品的藝術性、思想性。在此前提下,形式層麵的矛盾實現對立統一。

第十一條 對立統一。諸矛盾依循對立統一原則實現合理平衡,“矛盾體係”實現理想平衡態。其中,對稱與不對稱平衡的“恰點”和“底線”,均為黃金分割點。

 

例說:

“對稱律”和“破缺律”的諸多條款,不是孤立地處理著的,而是在二者相互對立而又相互統一的過程中統籌兼顧的。

普通對聯,審美上讀者普遍感覺舒服的“下限”是作品“整體對稱度”為61.8%,上限是接近100%。即心有“對稱律”5條,在“破缺律”5條範疇無論你是選擇破缺的中間態還是極端態,整體感覺作品的“對稱度”要確保在黃金分割點以上,是為“恰點”。

首屆“百詩百聯大賽”賀香港回歸20周年聯一等獎作品:

夫周雖舊製,其命維新,乘二十年浩蕩長風,碧浪雲邊吻紅日;

喜海會冰輪,天涯共此,籠五百樹葳蕤春色,紫荊花下囀黃鸝。

 

某賽事獲獎作品:

是姓“社”,還是姓“資”?用“三個有利於”來判斷;

要防“右”,更要防“左”,以“百年不動搖”去力行。

以上兩副作品,都是在大賽中收到終評委青睞,但引起聯友廣泛爭鳴者。論辯雙方(包括評委)都難以服人。這是在“一柱理論”大背景下,理論缺陷所致,注定無法圓融解釋。

第一聯“夫周雖舊製,其命維新”對“喜海會冰輪,天涯共此”,若自對而非自對,有明顯的“渾括對”風格。

第二聯則是較為密集的出現平仄和對仗方麵的較深破缺。“社/右”“利於/動搖”粘對,“判斷/力行”局部失對。

兩件作品都未脫離“破缺律”和“統一律”的指揮棒,而選擇了較多、較深的破缺。其非常態的特征,引起不休爭鳴實屬正常。我們有了“雙柱理論”,就好理解了。它們的“整體對稱度”大約也就是接近61.8%而已。

當然,61.8%隻是一種大部分人的審美感覺,而不能真正量化。它是人們審美時覺得舒服還是不舒服的一個大致界限。審美上舒服不舒服,又與一個人的價值觀緊密相關。在“一柱體係”下,群體可能對以上作品感覺不舒服,隻有評委等少數幾人認可;而在“雙柱體係”下,隨著價值觀的調整,群體會感覺舒服。

前人經驗層麵的拗救、忌孤平、尾三仄和尾三平、不規則重字等規定,是基於一個側麵舒服與否的經驗性總結,而並非對聯“合格”與否的及格線。對聯的及格線尚在“整體對稱度”61.8%以下。

 

杜甫句

伯仲之間見伊呂

指揮若定失蕭曹

 

袁世凱千古

中國人民萬歲

當作品整體藝術效果傑出時,說明“矛盾體係”處理得很不錯。強烈的整體效果在審美上就能起一個“羽化效應”,從而容忍次要矛盾平衡上的極端態。對聯形式層麵的“對稱性”與“對稱性破缺”作為“矛盾體係”中的次要矛盾,是可以允許以極端態平衡模式存在的。即當作品傑出時,“整體對稱度”允許降到到61.8%-38.2%之間,突兀而立。以上兩例,前者“渾括對”部分達4/7,“整體對稱度”似在6成以下;後者更是感覺不到5成。

我們以另一黃金分割點38.2%為“底線”,是一種處理方法,在理論上能解釋“巨破缺”而依然能立足的作品。這一觀點認為:低於“底線”38.2%,哪怕思想性、藝術性再出彩,也隻能歸屬清言小品或格言等了。

要強調的是,所謂傑出,即有成為公認名句的潛質或有獨到的藝術效果。創作者要有大眾審美預判力,自己一個人認為的傑出是難以贏得認同的。而平平之作,或略有特色之作,則在藝術效果上的“羽化效應”不足以支撐“極端的破缺”得到大眾認可。

 

第十二條 上下均衡。平仄和對仗遵循形式美法則,最終形成上下聯整體態勢上的均衡。

 

例說:

破缺無處不在!上下聯中的諸元素都可能根據需要選擇不同程度的破缺。在綜合平衡各種矛盾的過程中,人們的行為不是壓製破缺幅度,而是兼顧“對稱性”和“對稱性破缺”,突出“對稱性”作為矛盾主要方麵的地位,同時注意“破缺走勢”的上下呼應,使各種“豁口”的犄側和搭配合乎美的需要,同時使“破缺總量”形成旗鼓相當之勢。

溫庭筠句:

榭葉落山路

枳花明驛牆

所謂的“對句拗救”,上句“落”字處應平而仄,下句“枳”字處應平而仄,故“明”字處應仄而平,就是古人對於“破缺”的一種合乎“對稱均衡”形式美法則的處理方式。

孫師鄭挽李鴻章聯:

上下五千年,就曆代名臣商位置,則與周召虎、漢班超、唐郭子儀不判低昂;縱橫十萬裏,萃五洲賢相角短長,則與英沙侯、日伊藤、德俾士麥遙相伯仲。澤在生民,功在社稷,尚亦有利哉!一個臣緯武經文,累譯重洋深愛戴;

錫崇封則推恩大賚,列爵雄藩,與果勇楊侯、毅勇曾侯、恪靖左侯並叨異數;褒美諡則盡瘁鞠躬,留芳百世,與花縣駱公、益陽胡公、侯官林公永訂同心。其生也榮,其死也哀,如之何可及?億兆姓懷思感泣,建祠立廟薦馨香。

此作很鮮明地詮釋了“對仗工穩”並非盡量求工,而是在動態中尋求“力量相當”。可見,對仗與“亂石鋪街”在藝術原理上是相通的。

常見的嚴對“破缺”幅度小,亦是“對稱均衡”的結果,而非“對稱性”一方的功勞。

 

第十三條 合理取勢。在上下整體均衡的態勢下,諸元素或取均勢,或取變勢。

附:忌不合理合掌;允許恰當的局部突兀。

 

例說:

一個作品,理論上處處都有破缺的可能。在處理矛盾體係時,不同的位置,不同的元素,破缺的幾率和幅度是有區別的。規律所指,其間有很多經驗可循。

寶劍鋒從磨礪出

梅花香自苦寒來

“一三五不論”表示這些位置“破缺幾率”大;“二四六分明”表示這些位置破缺幾率小。

前麵有專文論述過破缺“取勢”的問題,這裏不多舉例。有一點要強調的是,選擇破缺,並注重取勢,不僅僅是平衡之法度,而且是基於美學的一種重要的行為選擇。總要有一些元素恰到好處地破缺,或淺或深(而不是盡可能淺),方能賦予作品鮮明的個性與獨到的特色。

 

第十四條 服務整體。所有矛盾關係的處理,均服務於作品的藝術性與思想性。對聯作品講究端、靈、切、樸、特。

 

例說:

對聯的價值判斷,首先適用文學通用的價值觀。作品的思想性、藝術性是否突出,是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麵。形式層麵的矛盾處理,首要當考慮整體需要。各種破缺的選擇,往往首先就是為了顧及這一點而作。

雲蒙山征聯一等獎作品:

收泰華恒衡未有之奇,步履太虛清,山間雲氣連銀漢;

看英雄兒女往來不絕,石留忠骨在,天使將軍鎮版圖。

此聯獲一等獎,當時也引起聯界廣泛的爭鳴。不過,爭鳴雙方都高度評價了該作在藝術性、思想性方麵的突出,並無明顯分歧。爭鳴的要點在格律。該作“泰華恒衡”四字並列,“兒女英雄”是前後兩字各自並列,存在“容量”破缺,且有平仄破缺。“步履太虛清/石留忠骨在”有“渾括對”風格。“山間/天使”為借對。諸多較深的破缺集中在一副作品中,處理恰當,整體對稱度有保障。

整的感覺,工穩與靈動兼備,切合寫作對象,語言清奇而有奇句在,可謂“端、靈、切、樸、特”兼備之作。

 

二.操作章法


從“一根柱子”到“兩根柱子”,這決定了對聯創作與鑒賞、評判等活動的各種具體行為同以往相比要由或微或著的調整。如同小篆、楷書有它的章法,行書、草書、狂草也有它的章法,試簡要歸納“雙柱”視野下對聯的操作章法。

 

1.從總體價值判斷的角度“把準規律”

處理任何事情,要從一個係統的全局出發,統籌兼顧。要看到“矛盾體係”內各矛盾的情況,及其相互關係,綜合協調和處理好諸矛盾。有了這樣的係統論眼光,管好作品的思想性、藝術性,再來看形式層麵的格律問題,就不會走大樣了。

在格律範疇,處理“對稱性”與“對稱性破缺”的矛盾,也要著眼總體,辯證看待局部問題。

“整體對稱度”在“恰點(0.618)”及以上,則在審美愉悅區,“對稱性破缺”本身不會帶來天然“損益”。故在此區間,“聯籍”無虞,隻有作品質量高低之別。

“整體對稱度”低於“恰點(0.618)”,則在審美上帶來不適,需要其他方麵的“增益”來平衡。

“整體對稱度”跌破“底線(0.3828)”,則審美不適感超過讀者承受極限,任何“增益”手段也無以平衡回來。

在此整體價值觀下,局部的深度破缺都是可能被容忍的。

這種整體的價值判斷,無法真正量化,需要經驗來支撐。聯界需要群體在把握規律的基礎上逐步形成一套經驗,既把握準確,又有“隻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東西。

 

2.從事物的雙重屬性看待“美學價值”

“對稱性”不等於“益”;“對稱性破缺”不等於“損”,得宜則益,不宜則損。“對稱性破缺”與“對稱性”本身沒有優劣之分,使用效果有增益、損益之別。也就是說,不能認為“對稱性”走高就是增益,“對稱性破缺”走高就是損益。二者都可能帶來增益,也都可能帶來損益,關鍵看著眼於整體處置是否得宜。

      對聯創作和評價必須徹底摒棄“工對優於寬對”“對仗越工整則越理想”“對稱性破缺是需要盡力控製的”等錯誤觀念。不但要正視“對稱性破缺”,還要深刻認識到“對稱性破缺”是“對聯作品個性與特色之源”,是“美的有機組成部分”,每一副優秀作品都是“對稱性破缺”與“對稱性”一種恰到好處的比例搭配。

 

3.從矛盾分析法出發把握“實踐章法”

矛盾分析法是指運用矛盾的觀點觀察、分析事物內部的各個方麵及其運動的狀況,以達到認識客觀事物的方法。運用這一方法,必須堅持對立統一的觀點,從統一中看到對立,從對立中看到統一。必須堅持“兩點論”,防止片麵性,切忌“顧此失彼”。必須堅持“重點論”,善於把握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麵,突出重點,抓住關鍵。試初步歸納“雙柱”眼光下對聯格律問題的處理章法,期待不斷在實踐中完善和發展。

 

1)對立統一,整體為王

從作品質量出發,妥善處理好諸矛盾,突出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麵。格律層麵隻要在“上限”“下限”之間,無論落在哪個平衡點,均可接受。能求得突出的“對稱性”,是一特色;端穩與靈動結合,亦是一特色;大幅破缺,搖曳多姿,也是一特色。它們都是美的存在模式。

 

2)常規“破缺”,百無禁忌

各種“微破缺”“中破缺”,各取所需。作品“整體對稱度”大約保證在“恰點”及以上,局部“巨破缺”亦處之泰然。

局部“工對”“微破缺”“中破缺”“巨破缺”視之常態,隻要作品整體質量按文學的一般標準在及格線以上,均能獲得“聯籍”。

 

3)“雙趨破缺”,用之無虞

既從一個側麵帶來“對稱性破缺”,又同時從另一個側麵帶來“對稱性”增加的破缺,如借對、自對等手法,以及未來可能探索出的新的“雙趨破缺”,自身能實現損益與增益的平衡,毋須其他方麵來調和,可以隨意使用,密度是大是小均可立足。

 

4)“恰點”之上,“增損”得宜

“整體對稱度”在61.8%以上,固然大方向不用擔心聯籍的問題,但基於美的凸現和藝術效果的求得,局部問題,細節問題,亦適用“比例與尺度”的形式美法則。宜運用矛盾分析法,不廢雕琢之功。

 

5)“增益”越多,越能容“損”

最大的增益來自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麵,即藝術性與思想性的凸顯。其他的增益,包括形式美層麵“對稱元素”的增益,都是相對次要的。綜合增益越多,藝術的“羽化效應”越強,越能包容損益元素,包括“對稱性破缺”帶來的損益。

也就是說:作品整體越傑出,則越有資格在形式層麵深度破缺。其他的增益,也有輔助作用。

需要強調的是,所謂的“損”,是指單看局部的次要矛盾,平衡點很突兀,自身難以達到得失平衡,需要其他矛盾處理好之後來調和。一旦調和好了,包括依靠“主要矛盾”處理得很好來調和,則整個“矛盾體係”實現最優化。此時,不能再認為局部矛盾的突兀帶來的“損”是缺陷,因為,諸元素的合理搭配已使藝術品達到了一種最佳態,所有元素都是“美的有機組成部分”。

 

6)“恰點”以下,大“益”來補

當“整體對稱度”低於“恰點(0.618)”,高於“底線(0.382”之時,僅就形式層麵而言,讀者在審美上已處在不舒適區,如果沒有其他的強力“增益”來調和,則作品不能稱為成功。

即在這個區間,作品必須求得公認的傑出,才能有效地調和,避免成為敗筆,歸於藝術作品行列。


圖片

劉可亮,湖南雙峰人,就職於中國兵器江南工業集團。係中國楹聯學會會員,湘潭市楹聯家協會名譽副主席兼學術委主任,雙峰縣詩聯學會顧問。是楹聯學泰鬥餘德泉先生門下“廿四君”之一,潛心對聯理論研究十餘年。著有對聯理論集《無情對論》《對偶破缺論》,領銜主編的《無情對韻》已由團結出版社出版。其理論專著,皆有填補空白之功,其中《對偶破缺論》首次從“對稱性破缺的美學價值”視角來立論,為傳統格律文體尤其是對聯理論的科學化、係統化犁出了全新的路子。

猜您喜歡

評論區

猜您喜歡的對聯及詩文:

聯律通則

對聯分類

對聯知識

熱門對聯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