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要寫好楹聯,必須通過詞類劃分這一關,即會區分詞性。
詞的分類是漢語語法知識中的一部分內容, 我們創作楹聯時,是離不開詞類區分的。這一點也是《聯律通則》明確要求的,即:詞性對品。這裏所說的對品,我個人認為有兩個含義:一是詞性必須一致,如名詞對名詞,動詞對動詞,形容詞對形容詞等;二是個別不同的詞類也可以相對,如名詞可以和有的代詞相對,動詞可以和相關的形容詞相對等等。究竟有哪些不同詞類可以相對,《聯律通則》已經說明了。在這裏我隻談談在創作楹聯的實踐中常用到的並且應該掌握的幾類詞的劃分:
一、名詞
名詞的概念:表示人或事物等的名稱的詞。
具體有:
1、表示人名的:老師、學生、張三、李四、王五等;
2、表示地址的: 北京、上海、遼寧等;
3、表示時間的:春天、早晨、古代等;
4、表示方位的:樓上、屋裏、水中、身邊等;
5、表示具體或抽象事物的:手機、房子、汽車、大海、頭、手等;靈魂、文化、感情等。
需要說明的是:表示人稱的名詞,在後麵加“們”,就表示多數人了;有的名詞可以重疊,如年年、天天等,表示每一年、每一天。類似“年、天”這類詞,在漢語中既是名詞也是量詞,有的時候還當數詞用(比如重疊後有時就是數詞),但要根據具體的語境加以區分,這一點應該更要注意。
二、 動詞
動詞的概念:表示行為動作、變化發展、心理活動、存在判斷等的詞。
具體有:
1、表示行為動作的:看、跳、飛、寫、哭等;
2、表示存在變化的:有、無、消亡、出現、擴展、湧現等;
3、表示心理活動的:恨、想、喜歡、愛等;
4、表示使令、意願、判斷的:使、讓、要求、禁止,應該、能、要、可以、是等。
三、形容詞
形容詞的概念:表示事物的形象,性質、狀態的詞。
具體有:
1、表示形象的:高、矮、胖、瘦、大、小、方、圓等;
2、表示性質的:苦、辣、冷、熱、偉大、堅強等;
3、表示狀態的:愉快、明亮、渾濁、快、慢等。
四、數詞
數詞的概念:表示數目的詞。
具體有:
1、表示確數的:一、二、一百、八萬、五倍、三分之一等;
2、表示概數的:幾、少許、許多、若幹等;
3、表示次序的:第一、初三、老四等。
需要說明的是:漢字中,有的字可以做量詞,也可以做數詞,具體要根據語言環境判斷,如“對、雙、兩”等。
五、量詞
量詞的概念:表示動作行為、事物的單位的詞。
具體有:
1、表示事物單位的:個、斤、尺、米、畝、裏等;
2、表示動作行為單位的:次、回、下、場、頓等。
六、代詞
代詞的概念:代指人、事物名稱或動作、行為、性狀及數量等的詞。
具體有:
1、人稱代詞:你、我、他、她、自己、別人、我們、他們等;
2、疑問代詞:誰、哪兒、多少、如何、什麼等;
3、指示代詞:這、那、這樣、那樣、如此等。
七、副詞
副詞的概念:用在動詞、形容詞前,表示範圍、程度、時間、語氣、否定等的詞。
具體有:
1、表示程度的:很、非常、特別、尤其等;
2、表示範圍的:隻、僅、都、全等;
3、表示時間的:立刻、已經、曾經、馬上等;
4、表示否定意思的:不、未、沒有等;
5、表示語氣的:也許、難道、究竟等;
6、表示頻次的:還、仍、再三等。
需要說明的是:程度副詞一般不能修飾動詞。如“很哭,特別走”等。
八、介詞
介詞的概念:用在名詞、代詞、名詞短語(詞組)前,組成介賓結構(介賓短語),起補充說明、修飾等作用的詞。
具體有:
1、表示方向、處所的(括號外的,以下同):從(家裏來)、在(外邊玩)、向(老師敬禮)、到(銀行取錢)、於(心中敬佩)等;
2、表示時間的:從(今天)、在(前年),自(古)等;
3、表示對象的:關於(文學創作)、對(孩子負責)等;
4、表示目的的:為(百姓服務)等;
5、表示方式的:憑(事實說話)、按(《聯律通則》寫聯)等;
6、表示原因的:因(人而異)等。
需要說明的是:許多介詞,也可以當作動詞用。如:我在單位,“在”是動詞;我在單位掃地,而此時“在”就是介詞了。這得根據具體的語言環境判斷。
九、連詞
連詞的概念:在詞、詞組(短語)和句子中起連接作用的詞。
具體有:
1、連接詞或詞組的連詞:和、同、而、跟、與、及、並、或等;
2、連接句子的連詞:因為……所以……、不但……而且……、雖然……但是……、與其……不如……、如果……那麼……等。
十、助詞
助詞的概念:一般在詞、詞組(短語)的後麵而附著,具有一定的附加附助意義。
具體有:
1、結構助詞:的、地、得;
2、動作時態助詞:著、了、過;
3、其他助詞:所、們、似的等。
十一、語氣詞
語氣詞概念:一般附著在詞語、句子末尾,起語氣作用的詞。
具體有:
1、表示詢問語氣的:嗎、呢等;
2、表示陳述語氣的:的、了等;
3、表示祈使或感歎語氣的:啊、吧、呀等。
十二、歎詞
歎詞的概念:表示呼喚、應答或某種情感的詞。
具體有:
1、表示喜悅的:哈哈、嗬嗬等;
2、表示悲傷的:哎、哎喲等;
3、表示驚訝的:哎呀、咦等;
4、表示鄙視憤怒的:哼、呸等;
5、表示呼、應的:喂、嗯等。
需要說明的是:一般情況下,歎詞獨立成句運用,不和別的詞發生組合關係。
十三、擬聲(象聲)詞
象聲詞的概念:就是模擬人、動物、及自然界其他事物發出的某種聲響的詞。
具體有:
轟隆隆、哢嚓、咚咚、嘩嘩、嘀嘀、砰砰等。
十四、文言虛詞
文言虛詞的概念:就是在文言文中,常用到的虛詞,它們也時常出現在楹聯的作品中。一般起代、副、介、連、助、歎、象聲等詞作用。但如今在創作楹聯中,一般起湊字數、協調平仄、語氣等作用的較多。
具體有:
哉、矣、者、也、之、乎、然、焉、而、乃、所、且、若、以、則等。
以上知識,隻是個人從具體的楹聯創作需要角度出發歸納總結的,並未按漢語語法知識正規係統的詞類化分方式歸籠成文,如將文言虛詞也放在一起了。這樣做目的隻有一個:實用。
由於個人知識水平有限,加之參考的資料不足,缺點和紕漏肯定存在,望各位聯家指正,進而改進完善。如能給予楹聯人在具體創作實踐中以參考,便更慰我初心矣。
2021年3月25日於大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