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中國對聯網首頁對聯知識古今聯話植樹節,你知道“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的出處嗎?

植樹節,你知道“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的出處嗎?

2021-03-13 22:18:56曾小雲曾聯惠對聯課堂 0條評論

惟殷先人,有典有冊。典故是中國人的文化密碼。說話離不開典故,作文離不開典故。跟曾老師學典故,寫詩作聯有用處。今天推出第5節,敬請關注。


昨天是植樹節,讓我想到“十年樹木,百年樹人”這個典故。這個典故出自哪裏呢?

圖片


這個典故出自《管子》。它是一部什麼樣的書呢?

《管子》托名管仲所著,一種觀點認為是春秋齊國政治家﹑思想家管仲及管仲學派的言行事跡記錄 ,一種觀點認為是先秦時期各學派的言論彙編。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出自《管子·權修·第三》:

一年之計,莫如樹穀;十年之計,莫如樹木;終身之計,莫如樹人。一樹一獲者,穀也;一樹十獲者,木也;一樹百獲者,人也。我苟種之,如神用之。舉事如神,唯王之門。

什麼意思呢?翻譯成白話就是:作一年的打算,沒有什麼比得上種植莊稼;作十年的打算,沒有什麼比得上種植樹木;作一生的打算,沒有什麼比得上培育人才。一經培植收獲一倍的,是莊稼;一經培植收獲十倍的,是樹木;一經培植收獲百倍的,是人才。如果我們注重培養人材,其效用將是神奇的;而如此舉事收得神效的,隻有王者之門才能夠做到。

後人將這段論述概括為“十年樹木,百年樹人”。自然,這裏的十年和百年,都是概數。意思就是說:使小樹成為木料需要很長的時間,而培養一個人才則需要更長的時間。

在《管子》之外的典籍中也有用樹木比喻人才。如《莊子》《國語》等典籍,就有用樹木比喻人才的論述。比如《莊子》裏記載了兩種無用而有大用的大樹:樗、櫟。作者以樹說理,批評功利主義,倡導自由本真的生活哲學。後人用樗櫟比喻才能低下,也用作自謙之詞。之後,有柳宗元的散文《種樹郭橐駝傳》、龔自珍的散文《病梅館記》等名篇。前者以樹喻人,講述了種樹育人、治國養民的道理。後者托梅議政,形象地揭露和抨擊了清朝封建統治者摧殘人才的罪行,表達了作者要求改革政治、追求個性解放的強烈願望。不過,用培植樹木來比喻培養人才,影響最大的、流傳最廣的,恐怕非《管子》的“十年樹木,百年樹人”莫屬。

在對聯中,我們也可以看到運用樹木樹人的典故。

陽明書院實學齋聯

清·李彥章

剛日讀經,柔日讀史;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

此聯上聯寫讀書,下聯寫育人,都強調要日積月累、持續不斷,方能精進成才。

江蘇省立第一師範校附屬小學校十年紀念聯

近現代·待考

種瓜得瓜,種豆得豆;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

此聯上下聯分別以種植瓜豆、樹木作比喻,闡明勤奮學習終能成才的道理。

廬山白鹿洞聯

近現代末當代初·李秀峰

傍百年樹;

讀萬卷書。

此聯暗用“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典故,勉勵學子讀書成才。

杭州孤山林啟墓聯

樹穀一年,樹木十年,樹人百年,兩浙無兩;

處士千古,少尉千古,太守千古,孤山不孤。

此聯有不同版本。林啟任職杭州知府,最大政績是興辦學校。他先後創辦求是書院(浙江大學前身)、蠶學館(浙江絲綢工學院前身)、養正書塾(杭州高級中學、杭州第四中學前身)。三校為浙江省開創省立大學、職業學校和普通中學先河。故上聯雲“兩浙無兩”。下聯寫林啟墓和隱士林逋、忠烈林汝霖的墓相鄰。林逋,大家都非常熟悉,就是梅妻鶴子的那位。【延伸閱讀:江疏影是韓國名字?本尊用古詩回應】林汝霖,鹹豐己未冬署仁和典史。太平軍攻陷杭州時不屈就義,一門忠烈。少尉,有人擅自改為少保,大謬。雖然西湖有三少保之說,但這裏作者明顯是拉來同姓先賢作襯,不可能拉來別人。那少尉怎麼理解呢?其實,少尉是清朝縣典史的別稱。林汝霖任仁和縣典史,正相符合。

杭州林少尉墓祠,有兩副對聯:

勁節抗冰霜,千樹梅花皆玉照;

叢祠倚林麓,滿山鶴唳即神弦。


勁節冷梅花,叢祠抔土足千古;

芳鄰結孤嶼,處土忠臣是一家。

猜您喜歡

評論區

猜您喜歡的對聯及詩文:

植樹節

對聯分類

對聯知識

熱門對聯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