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中國對聯網首頁對聯知識古今聯話劉洪敏‖撰寫二十四節氣楹聯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劉洪敏‖撰寫二十四節氣楹聯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2021-03-11 22:36:01劉洪敏聯齋 0條評論

《對聯》雜誌的成聯月賽2021年由“華廈萬和堂”接龍讚助,曾聯惠對聯課堂加盟助力,已經開始題寫中華二十四節氣。雖然我們對節氣歌耳熟能詳,但具體動筆時會感到無從下手。這多與我們手頭上掌握的有關資料不足,或者對二十四節氣價值的理解不深有關係。下麵就應注意的幾個問題提出來,和大家共同探討。

二十四節氣是中國古人通過觀察太陽周年運動,將運動軌跡分為24等份,每一個等份為一個節氣,即二十四節氣。傳統中國曆法為陰陽合曆,製訂的準則有利用太陽的運動(日、年與節氣),也有利用月亮的運動(月)。二十四節氣第一次得到最完整的表述、計算和記載,是在《淮南子》中。至今已有2160年。時至今日,傳統農業生產方式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我們與二十四節氣似乎已經產生了某種程度上的“脫鉤”。殊不知,2006年,二十四節氣入選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2016年,二十四節氣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項目。在國際氣象界,二十四節氣被譽為“中國的第五大發明”。

二十四節氣是中華民族特有的文化符號,它是中國人在觀天察地、認知自然的實踐中創造發明出的一套科學時間知識體係,是中國農耕社會順天應時、指導實踐的生活製度,也是安排農業生產、協調農事活動的基本遵循。以二十四節氣為代表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始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根與魂”,保護傳承、發展利用好二十四節氣是每一個中國人義不容辭的責任。作為一個聯者,更應正確認知、深刻理解二十四節氣,在保護“非遺”上去努力。

寫好二十四節氣聯,首先要弄清楚每個節氣的三候,候指的是氣候和物候。如立春三候:一候東風解凍,二侯蟄蟲始振,三候魚徙負冰。譬如驚蟄即春雷驚醒蟄居的動物,是反映物候現象的節氣,我國勞動人民曆來非常重視這個節氣,把它視為春耕開始的日子。“仲春遘時雨,始雷發東隅。”(陶淵明),雖然驚蟄有雷,但要注意直到春分的二侯時才“雷乃發聲”,三候出現閃電。

第二,使民俗充實聯韻。二十四節氣民俗分為節日民俗、生活習俗、飲食習俗三方麵,節日習俗如立春時的“鞭打春牛”、“過春節”,雨水時的“元宵節”“回娘家”“拉保保”,還有大寒節氣的“尾牙祭”等;生活習俗如“春分立蛋”“做夏至”等;飲食習俗如“咬春”“冬至餃子夏至麵”等。

第三,每年從小寒至穀雨,共四個月,八個節氣共二十四候。每候以一種花的風信對應,就有了二十四番花信。小寒一候的花信是梅花,二侯茶花,三候水仙;大寒的瑞香、蘭花和山礬;立春的迎春、櫻桃和望春;雨水的菜花、杏花和李花;驚蟄的桃花、棣棠和薔薇;春分的海棠、梨花和木蘭;清明的桐花、麥花和柳花;穀雨的牡丹、荼蘼和楝花。我們在寫花的時候,不能憑空想象提前“移花”。盡管我國地域遼闊,南北差異,也要實事求是。

第四,注意節氣的民間傳說故事。像正月二十是“天穿節”,傳說是女媧補天的日子。每年春分節氣的前後三天,四麵八方的藥材客商都要趕到湖南東南部山區的安仁縣從事貿易活動,當地叫“趕春分”,和神農氏嚐百草有關。諸如雷震子的故事,山東菏澤流傳“穀雨和曹州牡丹花仙”的故事,都是我們撰聯的極好素材。

第五,注意了解每個節氣的農業生產活動和諺語。如“一年之計在於春,一天之計在於晨”、“雨水有雨莊稼好,大春小春一片寶”、“驚蟄點瓜,不開空花”、“清明一尺筍,穀雨一丈竹”等。

最後,注意積累古代許多文人騷客留下的寫二十四節氣的詩詞歌賦。《元日》、《春夜喜雨》、《春曉》、《清明》以及張誌和的《漁歌子》等,還有近現代的節氣散文詩都是我們寫作的參考材料,重點關注。

隻要太陽不滅,月亮在轉,二十四節氣就將一直存在。二十四節氣聯當會常寫常新的,期望聯友們多寫出意境高遠,鼓舞人心的,人民群眾喜歡的佳作來。

(原載《楹聯博覽》)

猜您喜歡

評論區

猜您喜歡的對聯及詩文:

節氣

對聯分類

對聯知識

熱門對聯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