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章钜(1775-1849),字閎中,又字茝林,號茝鄰,晚號退庵,福建福州府長樂縣(今福建省福州市長樂區)人氏。
梁章钜曾任江蘇布政使、甘肅布政使、廣西巡撫、江蘇巡撫等職,是一位政績突出、深受百姓擁戴的官員。他晚年從事詩文理論著作,尤其是在楹聯創作、研究方麵的貢獻頗豐,可謂一代楹聯宗師、楹聯學開山鼻祖。
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梁章钜辭官攜家先後寓居浦城、揚州、溫州。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六月病逝,享年七十五歲。
梁章钜七十壽辰時,收到好友王叔蘭所撰賀聯:
二十舉鄉,三十登第,四十還朝,五十出守,六十開府,七十歸田,須知此後逍遙,一代福人多暇日;
簡如格言,詳如隨筆,博如旁證,精如選學,巧如聯話,高如詩集,略數平生著述,千秋大業擅名山。
上聯從梁章钜的生平著眼,利用歲數(聯作中的歲數乃是約略虛指)來凸顯梁章钜一生的行跡,展示梁章钜人生的成功。
梁章钜於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十四歲時中秀才,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十九歲時中舉人。此後便一路高歌:
嘉慶七年(1802年),二十七歲中進士,授翰林院庶吉士。
嘉慶十年(1805年),三十歲任禮部主事。
嘉慶十二年(1807年),三十二歲掌浦城南浦書院講席。
嘉慶十三年(1808年),三十三歲入福建巡撫張師誠幕府,與林則徐共事。
嘉慶二十一年(1816年),四十一歲考選軍機章京,以第一卷引見記名。
嘉慶二十三年(1818年),四十三歲經考選任軍機章京,入直軍機處。
道光二年(1822年),四十七歲授湖北荊州知府兼荊宜施道,升淮海河務兵備道,調署江蘇按察使。
道光五年(1825年),五十歲管理盤運漕糧總局,任山東按察使。次年,調任江蘇布政使。在江蘇任職8年,曾四次代理巡撫,政績斐然。
道光十五年(1835年),六十歲奉召入京,授甘肅布政使。次年,升廣西巡撫兼署學政。
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六十七歲的梁章钜辭官過起了退休隱居生活。他先是攜家寓居揚州,後返回福建浦城居住4年,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遷居揚州,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其三子梁恭辰署理溫州知府,梁章钜同往溫州。
在凶險多變的封建官場,梁章钜仕途一帆風順步步高升;告老還鄉又恰到好處,消遙閑暇著書立說、享受天倫之樂。上聯尾句誇讚梁章钜是“一代福人”,可謂是極高的讚美,但卻實實在在,其人生軌跡之完美教人心服口服羨慕不己。
下聯讚美了梁章钜的學術成就。對於古代文人來說,所謂成功,一方麵是仕途上的風光,另一方麵就是學術上的成績,特別像梁章钜這樣的學者。
梁章钜著述繁富,刊者達70餘種。下聯列舉了梁章钜一生的經典作品,“格言”指的是梁章钜日常名句,“隨筆”指的是《浪跡叢談》等筆記小說,“考證”是指《稱謂錄》等作品,“選學”指的是《製藝叢話》等八股文相關作品,“聯話”是指《楹聯叢話》及《楹聯續話》、“詩集”指的是《藤花吟館詩鈔》等作品。
下聯用經典的傳世作品說話,盛讚了梁章钜的才華和文學成就,似嫌恭維,卻是事實,不著浮誇。尾句以“擅名山”之“千秋大業”作結雖顯誇張,但其所著《楹聯叢話》、《楹聯續話》的影響力及無庸置疑的“楹聯學開山鼻祖”地位使得這誇張讓人感到誇而不張。
擅,在此可以理解為:
專也。——《說文》獨斷,獨攬。
占有,據有。方五百裏,趙獨擅之。——《戰國策·秦策》 又如:擅寵(專寵,特受寵信);擅利(獨占利益);擅市(獨占市場);;擅兵(掌握兵權);擅愛(獨占寵愛);擅聲(享有名聲);擅名(享有名聲)
壓倒,勝過。畫手看前輩,吳生遠擅場。—— 杜甫《冬日洛城》 又如: 文擅彫龍。——《文選·宣德皇後令》
綜觀全聯,最大的特點是“切”,切人、切事。作品量體裁衣,達到了非“梁”莫屬的境地。“切”的切入點可以形形色色,不必拘泥,但最終目的卻是千蹤歸一。反觀我們日常所見“賀慶聯”,多病在兩“過”:一“過”是套子話過於通用,普品如潤膚露,是人可抹,如公交車,是人可乘;優品如萬金油,急處可塗,如免費公廁,急處可泄。二“過”是口號話過於虛空,普品如小販啤酒,沫去則淨,如鬆蓬茅草,火過則了;優品如晴綸棉襖,風寒即透,如彩色氣球,天高即爆。所以,此聯給我們提供了賀慶聯的經典範例,足供今人學習。
最後以梁章钜《阮元之妾劉恭人七十壽辰獻賀聯》作結示“切”:
鹿宴沐恩濃,正及臣門膺曠典;
翟衣襄政久,更看子舍策清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