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中國對聯網首頁對聯知識古今聯話張維社‖春光不老 聯語常新

張維社‖春光不老 聯語常新

2021-03-06 22:54:00張維社聯齋 0條評論

辛醜新春將至,“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千家萬戶又迎來貼春聯、過大年的美好時刻。每到這時,春聯就伴隨著春天的腳步,紅遍大江南北,成為最美的風景。有人說這是全世界最普及的春聯薈萃,也是全世界最盛大的中國書法展覽,毫不過分。春聯不但烘托了傳統節日的喜慶氛圍,也寄托著人們對來年美好生活的向往。春聯是家家戶戶必不可少的“飾品”。曆史上流傳下來的一些經典春聯,如“天增歲月人增壽;春滿乾坤福滿門”“天開美景風雲靜;春到人間氣象新”等在不同的年輪皆可適用,但更多的春聯因具有強烈的時代印記,不適合新的時代需求,加之病聯時有出現,尤其是內容千篇一律的印刷春聯,“病態”總是讓人大跌眼鏡。因此,需要我們與時俱進,創作與時代精神相契合的新春聯,讓家家戶戶門前貼上字數整齊、內容豐富、對仗工穩的大紅春聯,以滿足人民群眾的需求。基於此,陝西興平市楹聯藝術家協會勇於擔當,積極組織創作,先後成功舉辦了十六屆全國性迎春征聯大賽,極大地豐富了城鄉春節文化生活、促進了精神文明建設。16年來,筆者從最初的參與者到後來的組織者,經曆了每次大賽活動。回顧走過的曆程,筆者心中不禁感慨諸多。

 

定大目標  求大動作

 

在1985年春節前夕,興平縣楹聯學會(籌)舉辦了“迎春征聯大賽”,並設有獎項,極大地調動了群眾的參與熱情,這是興平縣、市曆史上第一次迎春征聯大賽。正是這項活動的效應,在1985年2月全國第二個楹聯組織、第一個縣級楹聯組織興平縣楹聯學會應運而生,贏來了八方祝賀。

1986年春節前夕,當時興平縣委、縣政府聯合發文,要

求機關單位幹部創作迎春新對聯,並要求臨街各單位張貼新春聯。這一年的大年初一到正月十五,興平縣城大街小巷,各行各業,處處掛彩燈,戶戶貼春聯。元宵佳節,達到高潮,白天社火、竹馬、柳木腿,夜晚彩燈、煙火、鞭炮,日夜花如海、人如潮,花燈花火花世界,一片太平勝景。當年的春聯因大多是自創作品,比較實際和親切,寫出了人民的心聲。後來,張過先生撰寫了題為《丙寅春節興平街頭的春聯》的文章記錄了這一盛況,並在《興平政協文史資料》和相關刊物發表。

十餘年後的1992年春節前夕,興平縣楹聯學會又舉辦了猴年迎春征聯大賽。本次大賽同首屆一樣,依然是結合春節喜慶氣氛,出了五比半句征對,兩次征聯都以出句的形式征對且參與範圍是當地作者。這次征聯有四個特點:一是鮮明的時代印記。首屆的兩比出句“中南海春風送暖”和“全麵改革,改出燦爛新天地”的時代背景是在20世紀80年代初期,歌頌中國共產黨的英明決策如春風般給人民帶來的溫暖和改革開放的全麵展開。第二屆的出句“八中鼓起八方勁”,即此時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三屆八中全會後。二是與春節特點緊密結合。如首屆出句:“迎牛年,春牛出圖耕千裏”,明顯是牛年春節征對;第二屆出句:“喜接金猴來獻瑞”則是喜迎猴年春節的氣象。三是有著濃鬱的地方特色。首屆兩比出句“楊雙山,張青山,山山奇偉”和“振興興平,興大業,各業興旺”的內容都與興平有關。第二屆兩比出句“雙塔失偶鳳求凰”和“終南秀氣,北邙春風,茂陵自古多英傑”也是以興平人文元素為主。四是兩屆征聯出句都有違犯聯律現象。盡管如此,在當時的環境下能夠邁出征聯步伐,也算可喜。

2005年春節前夕,我們協會一班人接過前輩們的接力棒,秉承了前兩屆的共同特點,大力提倡結合主題的自由創作,組織了第三屆迎春征聯大賽。隨後堅持每年舉辦一屆,直到今年已是第十六屆了。隨著《聯律通則》頒行,在聯律方麵比以前要求更加嚴格,作品的質量明顯提高,宣傳的渠道更廣,征聯活動流程也更加成熟完善了。

 

 不忘初心  謀求發展

 

前兩屆迎春征聯大賽除了前麵說的幾個特點外,還有就是設立了等級獎,獎品主要是相關對聯書籍。我記得其中就有一本是常江先生當時新出版的《中國對聯譚概》一書。第二屆征聯,我本人就是參與者之一。當時,時年二十歲的我,隻憑感覺去應對,根本不知道聯律。盡管我下了一番功夫,但作品卻沒能獲獎。此次參與征聯激發了我學習對聯創作的興趣,以後便一發而不可收了。兩次征聯的獎品是相關對聯書籍和獲獎證書,獎品雖不豐厚,但意義卻大。

2006年春節前夕,協會決定舉辦第三屆迎春征聯大賽。迄今十四年,年年按時舉辦。是什麼原因使征聯活動如期舉辦?我想首先是我們協會一班人的強烈的使命感、高度的責任心。1999年元月,協會會刊《楹聯藝術家》創刊。每年第一期會刊我們都用大量版麵刊發會員及外地聯友創作的新春聯。這樣一來,征聯活動受到了當地書法家及書法愛好者的關注。每年春節前,當會刊還在編排時就有單位、書法家和書法愛好者紛紛打電話索要新刊,使新春聯得到了城鄉各界群眾的喜愛和好評。2006年春節前夕,根據協會發展需要,更是為了滿足社會需求,在經費無保障的情況下,我們仍然啟動了麵向全國舉辦的第三屆迎春征聯大賽。

搞一次征聯活動,從啟動到終評,盡管程序繁瑣,加之協會在人力、財力等方麵的不濟,我們卻不忘初心,團結一心,克服困難,無私奉獻,負重前進,度過了一個又一個難關。這些年,由於我們積極爭取文企聯姻和市文聯等單位的支持,興平市迎春征聯大賽得以延續至今。

 

種下行為 收獲習慣

 

隨著楹聯文化事業的發展,興平市楹聯藝術家協會各方麵工作相應地發展起來,征聯大賽的評審規則等方麵同時得以提高和完善,參與的作者範圍也由原來僅限本地,擴展到全國,還有海外應征者。如北京的項光來、孟廣祥、潘家農,安徽的白啟寰、宋貞漢、王誌,甘肅的劉誌剛、杜興民,湖南的呂可夫、崔鋼兵、淩一二,山東的蘇振學、鹹豐收,山西的李軒才,河北的武文寶、宋領、邢偉川、田鑫,江西的張紹斌,本省的翟功印、蒙衛軍、李玉虎、孫良蔭、李周宣,還有美籍華人吳克榮、高威廉等聯家,其中有全國知名聯家、有以聯交好的朋友、有素未平生的新人。每一次大賽都能牽動和激發他們創作靈感。


迎春征聯大賽的應征作品的質量不斷提高。從十六屆的獲獎作品看,不難看出時代的變化和楹聯創作水平的持續提升。我們設想在第二十屆迎春征聯大賽結束後,將二十屆的獲獎作品結集出版,既是回顧,又是展望,也是對興平市文化藝術的一個豐富和壯大。

在征聯評選過程中,我們尊重作者,心懷敬畏,不辱使命,始終堅守“用作品說話”的原則,公平公正,不講人情,並堅持做好獲獎作品的公示,受到聯界好評。我們恪守誠信原則,及時給獲獎作者發放資金(品)、獲獎證書等,贏得了聯友的信賴。興平市迎春征聯大賽也是聯都網評出的有誠信的征聯單位之一。每次的獲獎證書由書法家範鵬軍用小楷精心書寫,讓人愛不釋手。

一次次迎春征聯活動的開展,不但服務了社會,而且弘揚、傳承了楹聯文化,使興平市的知名度也有了一定提高。每當新一年的會刊在大家的期盼中出版之際,每當在街上見到書法家寫春聯時借用會刊為群眾書寫之際,每當看到人們在會刊上精心挑選楹聯作品之際,我們的心裏總有一點小小的成就感,認為我們的工作服務到了社會,影響到了家家戶戶。

     春聯概括力強,雅俗共賞,短小精悍,受眾廣泛,是最接地氣的文學形式,同時也是時代的鏡子,人民的心聲,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絢麗的花朵。春聯為節日添彩,為山河增色,受人注目,使人振奮,不僅給人們增添了不少歡樂和情趣,也是點綴新春佳節的裝飾品。因此,“文化強國建設”口號中的‘文化’理應有楹聯、春聯文化的一席之地。

“春光不老;聯語常新。”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為楹聯文化發出了由衷的期盼。因此,我們要種下一種行為,收獲一種習慣,為文化強國、為民族複興盡我們楹聯的一份力量。

猜您喜歡

評論區

猜您喜歡的對聯及詩文:

春光聯語

對聯分類

對聯知識

熱門對聯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