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動中國2020年度人物頒獎盛典》於2月17日8時在央視播出,畢生致力於傳播中國傳統文化的女學者葉嘉瑩先生“蘊玉抱清輝”,獲得“感動中國2020年度人物”的榮譽。頒獎詞是:
桃李天下,傳承一家
你發掘詩歌的秘密
人們感發於你的傳奇
轉蓬萬裏,情牽華夏
續易安燈火,得唐宋薪傳
繼靜安絕學,貫中西文脈
你是詩詞的女兒,你是風雅的先生
葉嘉瑩先生也熱愛對聯,她曾經侃侃而談:
伯父的詩我很少見過,隻是常常見他寫對聯。親戚朋友有誰過生日、結婚,他就寫一副賀聯。有人去世了,他就寫一副挽聯。寫完之後,伯父經常拿給我看,跟我談說。那時過年家家都貼春聯,我騎自行車出去給長輩們拜年時,伯父就讓我仔細看看哪一家的春聯寫得比較好,回來告訴他。可是我們家門口當年倒是不貼春聯的。據說祖父在世時原是貼春聯的,聯語是:
春染舊山青,暖消殘臘雪;
柳舒新翠綠,梅寄隔年華。
我還記得伯父每年都要新春試筆,新春試筆是在大年初一,伯父拿一張紙,來寫一副對聯,而且一定要啟用一支新的毛筆,大多是用“七紫三羊毫”。伯父說因為純粹的羊毫太軟,紫毫是硬毫,這七紫三羊毫硬中有軟,正合適。他寫的新年聯語,多是用這一年的幹支作一個嵌字聯。記得乙酉年伯父寫過:
乙夜靜觀前代史,
酉山深庋不傳書。
“乙夜”是夜裏的二更天,古人常說“乙夜觀書”,是說讀書到深夜。“酉山”指的是大酉山和小酉山,是古代藏書之處,見於《元和郡縣誌》,“庋”是收藏之意。戊子年他寫過:
戊為吉日誅蟊盡,
子紹箕裘號象賢。
(戊句出於詩經《小雅·吉日》:“吉日維戊,既伯既禱。”)
我的第一首詩是伯父叫我寫的,第一個聯語也是伯父叫我寫的。那是我外曾祖母去世的時候,我們管外曾祖母叫老祖,伯父說你老祖那麼喜歡你,如今她去世了,你給她寫副挽聯吧。我就寫了下麵的挽聯:
憶昔年覓棗堂前,仰承懿訓,提耳誨諄諄。何竟仙鶴遄飛,寂寞堂帷嗟去渺。
痛此日捧觴靈右,緬想慈容,撫膺呼咄咄。從此文鸞永逝,淒迷雲霧望歸遙。
我的外曾祖母也很喜歡詩,不僅讀詩而且寫詩。外曾祖母姓曹,名仲山,很有點丈夫氣。在她的晚年,家裏自刻了一本詩集,題名《仲山氏吟草》。小時候,我記得這個事情,但是忘了詩集的名字,後來是我舅父寫信告訴我的。
我的詩詞稿裏邊還有一副對聯,這一副對聯不是有心要寫作的,是在我到台灣經曆了“白色恐怖”的種種患難以後,有一次在夢中見到黑板上寫的一副聯語,夢見我在給學生上課講這副聯語,聯語寫的是:
室邇人遐,楊柳多情偏怨別。
雨餘春暮,海棠憔悴不成嬌。(台靜農曾書)
上聯“室邇人遐”,出於《詩經》,“其室則邇,其人甚遠”,是說你住的地方看起來很近,但所懷念的那個人卻很遠。“室邇人遐,楊柳多情偏怨別”,是說人生就是離別。如果說離別是自主的,我隨時想要見你就見你,像現在交通這麼方便,雖然我家在加拿大,我想飛去就飛去,我女兒想要來看我,說要飛來就飛來。可是那個時候是不成的,所以說:“室邇人遐,楊柳多情偏怨別”。下聯“雨餘春暮”,一場雨後,春天真的是遲暮了,孟浩然的詩“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李後主說“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那花都零落了,春天馬上就走了,就是“雨餘春暮”。風雨過後,春天完全消失了,“海棠憔悴不成嬌”,海棠花已經如此憔悴,失去了原有的嬌美。那個時候我正在讀王國維的詩詞,他的一首詠楊花的詞裏說:“開時不與人看,如何一霎濛濛墜”,你什麼時候看見柳花開在樹上,開的時候沒有人看見,“如何一霎濛濛墜”,怎麼沒看見它開它就落了。我那時候總以為,我就是那沒有開就落了的花。因為大學畢業就結了婚什麼都沒有做,也沒有完成什麼東西,卻經過了很多患難;而且身體也不好,很瘦弱,後來還有了氣喘的毛病,所以我就是王國維所說的“開時不與人看,如何一霎濛濛墜”。“雨餘春暮,海棠憔悴不成嬌”,雖是做夢,但卻是那個時期真實的自我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