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河南西峽 龐廣三
關於春聯的幾點感想:
一,張掛。既是傳統,應該依老規矩,右為上。包括橫批也應自右向左(麵對時)。也有人主張從左到右,不可取。大報刊上凡豎排者均從右到左,也是尊重傳統的。最不該的是對聯的前後與橫批不諧,顛三倒四,極不舒服。
二,提倡手書,盡量不買印刷品。聯作之美一在於文辭,二在於書法。印刷品千人一麵,毫無靈氣墨香,與手書尤其是現場書寫的體驗相去甚遠。
三,楹聯作家與書家緊密聯係,共同為宏揚傳傳統文化而努力。
02.黑龍江哈爾濱 潘進釗
淺談我對春聯的認識
春聯,是我國人民傳統的喜聞樂見的文學形式之一。春聯與書法是緊緊揉合在一起的一門綜合藝術,有著悠久的曆史。
春聯一詞是在明朝時期改稱的,在它之前被人稱為“桃符”。桃符始於秦漢期間,他們有懸掛桃符習俗,以此迎接“年”的到來。五代時期,有一後蜀國君名為孟昶的人在桃符板上題寫“新年納餘慶、嘉節號長春。”並將其掛在自家門上。自此,“題桃符”被人們逐漸推廣。到了宋朝,各個名勝古跡、寺廟廊亭、書房店堂等地都有桃符出現。明朝明太祖朱元璋立國後,於除夕揮毫題寫:“雙手劈開生死路,一刀斬斷是非根。”一夜間,他這一副聯被百姓稱讚並被大力推行,並將“桃符”改稱“楹聯”。
楹聯也稱對聯。它包括門聯、春聯、喜聯、壽聯和挽聯等若幹種。
春聯字數的多少沒有規定,但有上下兩聯字數必須相等、平仄協調、對仗工整等要求。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人類的進步,春聯已是全國人民的最愛。無論各行各業,都以這種形式,為自己打造一個獨特,富有個性的喜慶氣氛!
03.山東臨清 羅誌勇
談春聯的傳承
春節上在大街上走走,絕大部分是商家、單位贈送的印刷精美、鼓勵發財的對聯,人工書寫的越來越少,原因之一就是沒有人會寫了,所以說要注意春聯的傳承。這就充分發揮“鄉賢人士”的作用。我們楹聯人大多會寫聯,也知道一些傳統對聯,但是,由於手懶,再一個就是毛筆字差,自己也不寫了(我的字就拿不出門)。而“鄉賢人士”他們大多毛筆字功底紮實,很受周圍人的歡迎。如我們群裏的施華石老師年年為鄉親書寫對聯,受到村民的歡迎與尊敬。所以,聯墨雙修應該加強,能創不會寫,隻能在小圈子裏欣賞,起不到多大傳承楹聯的作用。
政府部門下發贈送的春聯,更應符合春聯要求。起到示範、引領作用。
單位對聯,最好都向三門峽學習,掛出有特色的春聯,千萬不能鬧出河南某醫院的“大財源日進鬥金行旺運;好生意招財進寶開門紅。”橫批生意興隆的對聯笑話。
04.湖南醴陵 鄧元軍
春聯是中華傳承之千年產物,曆來是揮毫直抒心意之作,有賞心悅目之效果,字跡雋美,高端大氣,恨不得馬上得到睦鄰和親友們的稱許。即然要做到這一點,國家應限製印刷品的發行量,而倡導正氣,應改變把年複一年的而泛濫成災的舊作品,得到抑製,使楹聯再度煥發千秋光芒。本人認為,要做到幾點:
一,還是要講究書法功底,如果一般書法的人字不是那麼美,會把好春聯失去耳目一新的作用,留下無人欣賞的印象,可惜一副好聯。
二,擬聯應當本年之作,最好不用舊聯,以免張冠李戴,成為笑話。
春聯是當家門麵,字美聯佳,主家也滿麵春風,甚是高興,何而不為呢?為此,振興傳統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需全國楹聯界,書法界引起重視,便可收到立竿見影的效果。
05.吉林通化 姚玉輝
春聯,一是增添節日氣氛;二是傳承中華文化。它由兩個環節組成,一個是撰寫對聯的“詞兒”;另一個是書寫對聯的“字兒”。二者缺一不可,二者短一不可。詞兒好,字兒也好,那自然是美不勝收,津津樂道。
我們通化市楹聯學會,自2013年成立起,尹誌遠主席就春聯的應用與傳承,就提出了“萬福楹聯飄紅百姓家”的倡議,並與通化市書法家協會聯手開展。在當地宣傳部、文聯、文廣新局(文旅局)的支持下,每年11月前,楹聯學會每位會員上交春聯作業10副以上,組織楹聯高手幾人集中審定後,交由書法家協會。書法家協會組織上百位書協會員,或分頭書寫或集中書寫;小年的前一天,一街兩行掛滿鮮紅的手寫春聯,喜慶至極。簡短的活動儀式後,老百姓一摘而空。再將事前打包的部分春聯,送到幾個社區,分給市民。
這個活動到今年是第八個年頭了,也是通化市文化的標誌性活動。
2018年2月6日,我市聯合中央電視台等單位舉辦的“新時代·新春聯”中央電視台2018年春聯書寫活動暨通化市“萬副楹聯飄紅百姓家”活動在市科技文化中心設主會場,在麗景一期、華翔名苑、大禹康城、江東領秀4個小區設分會場同步開展。
作用至少有三。一是免費送春聯,增添了市民的幸福感和美感。有的市民回家舍不得貼上,留著看;二是烘托氣氛,加大了普及力度,老幼皆知;三是抵製了一部分市場上印製的花花綠綠的、不成其對聯的“春聯”。
當然,也得罪了一些經營者。但是,我們依然堅持搞下去,造福百姓,為楹聯人打造創作平台,為楹聯文化的傳承鋪平道路。
06.黑龍江蘭西 劉奎禮
春聯的寫與貼
寫春聯,隨著楹聯普及能寫的人越來越多,但對於尚未弄懂平仄、對仗等最基本東西的人來說,要寫好春聯還真不是一件簡單的事。近日去郵政儲蓄銀行,見正在向儲戶贈送春聯,光亮的大紅紙,燙金的印刷體字顯得十分醒目耀眼,定睛一看聯的內容,不禁大跌眼鏡。上聯:錦繡時光年年好;下聯:美好生活步步高。很明顯上聯失替、上下聯失替,“好”字為不規則重字,落款為“中國郵政儲蓄銀行”,想必定是大批量印刷流向全國各地,這樣的春聯不知出自何人之手,又如何貼在門上?
再說貼,也是有講究的。正確的貼法是,麵向門上聯貼在右手邊,下聯貼在左手邊,但貼錯的大有人在。有一年春節後我走了四條街道與百戶人家,上下聯貼錯的竟占了40%,就連有些機關單位的大門聯也都貼反了,由此可見普及楹聯知識十分必要。前年,黑龍江省楹聯家協會就如何正確貼春聯專門發文件,要求各級楹聯組織指導好城鄉居民貼春聯。我們蘭西楹聯協會兩年多來,通過會議、培訓、頒獎會、電視廣告等多種行之有效的形式,講解怎樣正確貼春聯,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07.河南南召 劉長青
寫春聯四忌三要四不能
四忌:
一忌字數不等,二忌上平下仄(尾字),三忌詞性不工,四忌措詞難懂。
三要:
一要簡明扼要,二要針對時風,三要意境深遠。
四不能:
一不能下比反上,二不能言語粗俗,三不能抨政噘公,四不能誇張無窮。
08.山東臨清 施華石
書寫春聯的苦與樂
上中學時就喜歡看別人寫毛筆字。後來當了老師,過了”小年”一放假,就拔不動腿一直在家寫春聯。比在校還累還忙。那時的鄉鄰送上幾張紅紙,寒喧幾句客氣話,就別了,你便為他裁紙,一邊裁一邊算計幾副門,幾條聯,盡量安排適當。還有人裁好送來,卷成一卷,展開寫時,卷成個個小元寶。還要片片展開,摞起壓一壓。春聯的詞句是書本上抄來的,當然由我任選。我一邊寫一邊向地上晾,過一夜幹了,卷起來注明某人姓名,這便完了功。
那時的春節前幾天,照例要磨豆腐,剁餡子,蒸發棗卷饅頭等,我幫不了妻子的忙,她甘心情願承擔了這些活。我向她致歉,她不但沒怨言,還支持我說:“人家拾不起毛筆,一年到頭求咱一次,說什麼也不能推脫,你就寫去吧,這些活由我做。”妻子的話打動了我,給我添了十足的熱勁。
寫春聯再忙也不能推遲到除夕下午。下午就得家家張貼,我推算著時間和任務,為了“趕活”,睏了就合衣睡一覺,醒了便翻身下床繼續寫。一一苦是苦了點,但有妻子的支持,我還有啥可說?
初一拜年時我暗暗欣賞著自己書寫的春聯,好多鄉親還向我表達感激之情。書寫水平也在漸漸提高。使我感到欣慰。盡管那時寫了許多病聯、舊聯、俗聯,鄉親們要求低,看不出,能按時貼上就心滿意足。
幾十年來,我一直堅持書寫春聯,是書寫春聯,打下了書法基礎,引我走進了書法之門。我筆耕不輟,撰寫新聯,緊扣時代,貼近民心,讓春聯展現嶄新意境,反映民眾的追求願望,為時代而歌,為民眾而呼!
退休後,我參加了省、地、市三級楹聯藝術家協會,參加了大河、聯齋等詩聯群體,在楊主席,徐群管,李群管的指導鼓勵下,撰聯水平迅速提高。使春聯充滿足夠的正能量。我的朋友和同事拿去了我撰寫的春聯讚揚道:“這樣的對聯才有地地道道的新年味。”送人玫瑰,手留餘香。”這種內心的滿足,豈不是無尚的快樂?
09.江蘇泰州 楊紅珍
寫春聯有感
在春聯進社區、春聯進鄉鎮、春聯進企業中,很多春聯都是有很好質量的,既表達正能量,又有喜慶特色。但也有一些需要注意的問題。一是千篇一律老調重彈。看不出春聯的時代特征,沒有創新性。二是不作準備隨心所欲地寫,格調不高。三是語病頻出,錯聯多多。有一副春聯,上下聯皆為平聲結尾,單片為“千年迎新春”,這種連起碼格式都不對的聯真是貽笑大方。
寫春聯送春聯非常需要,寫好春聯更重要,切不可趕時髦,寫錯聯,讓接受者難以用聯。
10.山西新絳 朱懷印
每年春節,家家戶戶,工農百姓,政府機關,各行各業店鋪都要貼上一副慶駕佳節新春聯。
宋代王安石的《元日》寫道: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這個傳統習俗從古到今一直延續。
每逢春節來臨,文人墨客們都準備編寫新年春聯。春聯,就是描繪讚頌春天的自然環境風光,讚頌社會家庭人員在新的一年的精神麵貌,也是人們抒發情感的一種形式。門庭帖上春聯,說明新的一年開始了。歡慶佳節,休閑娛樂之後,又開始一年的新工作,新的三百六十五天征程又揚帆起航了!
11.陝西寶雞 吳岱寶
春聯姓春名聯,名正言順,首先得是聯,合律、規範,無失替、失對、不規則重字等硬傷。姓春,與生俱來,不可更改。此處的春至少含有兩重意義在。一是內容上的春節年氣,二是節令上的春來冬去。內容上的春節年氣,大抵少不了喜慶、祝福、回顧、展望等必須的元素。節令上的春來冬去,必不可少的元素應該是春雨春風,花香鳥語等令人賞心悅目自然景象。如能在組合中巧妙的融進自己感悟,時代氣息,家國情懷,自然就是上乘之作。可惜央視每年評出的100佳作,總有部分離春而去的春聯,真是匪夷所思。
12.河南西峽 龐廣三
說說春聯書寫中的“繁(簡)體”
又開一話題,不知該不該?但拿不準。所以提出來,向大家討教。
關於書寫春聯時究竟該用繁體字,還是簡體字?這個問題在實踐中不止一次遇到,而且各有道理:
甲方意見:遇到主張用繁體字的是二位長者,如還健在,該是八十多、九十多歲了,九十多的這位是個教語文的老教師。他的理由有二條。笫一,繁體字寫出耒厚重、大氣,適合寫春聯用;第二,春聯是傳統文化,用繁體字相得宜彰。他講,我是個語文老師,國家號召用簡體字,適合文化普及推廣,不少方麵看確實有好處。但具體到對聯,總感覺還是繁體字效果好!
乙方意見:大多數人認為用簡體字,如果用繁體字,別說讀者中好多人不認識,就是寫的人中也不見得都會寫。還有說國家推行,還是執行吧?
此外還有折中意見等,篇幅原因,不再細述。就筆者個人心思,覺得繁體字確乎有其長處,認為甲方的意見值得重視!至於認不認識,是願不願意學習的問題了。
大家如何看待這個事兒?
13.江蘇泰州 杜萍
我初學楹聯,聽了老師講課後,再看看不少人家張貼春聯的上下聯位置是錯的。有些景點、飯店懸掛的楹聯也是錯的。我認為各地有關部門應該組織專家來進行糾錯。
014.河北臨西 王玉璠
從寫春聯到買春聯所想到的
春節是我國民間最隆重的傳統節日。新春伊始,節日將臨按照我國的傳統習俗,家家戶戶都喜歡寫春聯、貼春聯,以示辭舊迎新。因此,春聯作為中國的傳統文化應運而生,進入到了尋常百姓之家,融入人們的社會生活和傳統習慣。
春聯不僅能增添節日的喜慶氣氛,表達人們的美好願景,而且從風格不同、內容豐富的春聯中可以感悟到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萬家團圓,和和美美,喜氣洋洋的春節歡欣。
在前些年裏,每到企業放假(農曆臘月二十三)後直到除夕都在為鄰裏鄉親寫春聯,忙的不亦樂乎!但最近幾年隨著我國的經濟發展,人們生活的提高,買紅紙寫春聯逐漸淡化,現在除了傳統的"天地爺"春聯和"灶王爺"春聯有人找我來寫,鄰裏鄉親每年的春聯都喜歡在集市裏買,就連自己家的春聯也是孩子們在集市裏買回來。於是我就想到以下的幾個問題:
1、擔心我們傳統的書寫春聯能否繼續傳下去?
2、買回來的春聯絕大多數是傳統聯,沒有新意;
3、能否通過某個渠道反映一下,讓學校開設書法課。
15.河南南召 李青旺
年年春節前的一個月或兩個月中,春聯賽事鋪天蓋地,熱鬧非凡。但,令人感到遺憾的是:很多獲獎作品,老百姓並不喜歡,甚至不屑一顧。
這是為什麼呢?一是因為有的獲獎作品越寫越長,就那麼一點點小意思,卻要堆砌很多空話;二是因為這些楹聯在語言上追求所謂的優美,卻不接地氣,遠離群眾。如何才能寫出真正讓廣大群眾喜聞樂見的楹聯來,應是每位楹聯愛好者應該思考的問題。
16.山東臨清 劉玉榮
寫春聯
春節是中華民族最隆重的傳統佳節。年幼時家裏鄰裏窮,很少看到有貼春聯的。貼春聯的也大都是找人書寫的。後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貼春聯成了過年時家家戶戶必備的。紅紅火火的,迎吉祥,驅邪瘴。
結婚後,因丈夫是讀書出來的,公公要求每年的春聯必須由丈夫寫。丈夫因字書寫不大好,雖不願,但難違父命,硬著頭皮寫來,貼在門上倒也像模像樣,一家人忙忙活活貼完春聯後,公公婆婆便開始評頭論足,對丈夫也是一種督促。後來,丈夫主動為自家叔叔寫春聯,為姑姑家寫春聯。每到學校放假,丈夫便買來紅紙,裁紙寫聯(春聯都是從網上搜的)。字雖不很好,但也算過年時念著親人的一種方式。過年前幾天,忙得倒也不亦樂乎。
隨著各行各業的發展,叔叔家有的務工,姑姑家有的做買賣,過年時就有給發春聯的地方了,雖都是一套言辭,但貼在門上倒也很氣派。所以過年時,叔叔姑姑家就不再讓丈夫寫春聯了。丈夫也有了點失落感。但是我家春聯依舊是丈夫親自書寫,全家集體行動張貼,依然是公公婆婆指著春聯笑嗬嗬地評論……
17.山東臨清 楊學印
春聯還是自己寫得好!紙紅,墨黑,自己編詞,寫各家事。字美,聯佳。
接地氣,講平仄。實實在在。真正的年味十足,比現在精印的“美聯”強多了。
018.湖北大冶 石鈞
先曬副對聯:
春風又度追高鐵;
天壤新耕種小康。
再說春聯有四味(曾小雲老師語):一是聯味,合乎《聯律通則》,琅琅上口如兩行詩,這是最基本的要求,上麵的對聯符合要求;二是春味,有聲有色,充滿生機,上麵的對聯首嵌“春天”,“新”綠田園,“小康”圖畫,怡心悅目,這是春聯的特征所在;三是年味,有過年的氣氛,用生肖或重大事件來體現,上麵的春聯寫“高鐵”追風,歸心似箭,取回“天壤(天上的月壤)”,牛來“新耕”,生動形象;四是我味,聯中有使用者或作者的印記,因新冠疫情所阻,已是第二個春節盼團聚了,故雲“又度”。
19.黑龍江龍江 喬德紅
迎春接福,聯要喜慶,接地氣,有年味。適合居家張貼,有的春聯讀起來沒毛病,可百姓真要是貼門上,卻覺得內容不太合適,即使有春字,也少了些過年的味道。書寫楹聯少用或不用繁體字。
20.山西偏關 範榮
春聯的實用、喜慶的特點,決定了春聯的大眾化、通俗化。無聯不春,無春不聯,紅的耀眼,紅的高興。春聯撰寫者有樂趣,自己的文字作品登上大雅之堂;春聯的書寫者也有樂趣,自己的書法作品被雅俗共賞。這是其它文學作品無法比擬的。正因為如此,在寫春聯、讀春聯、貼春聯的大潮中,春聯的有些規矩被人們忽略了,或者說不把它當回事。一些聯人,在舉國上下一片紅的態勢下慨歎不已,有看法,沒辦法。
21.黑龍江延壽 鬱犁
春聯要表情達意,要有春的氣息,有年的味道,還要具有實用性。不要生硬的嵌一些生肖或犯忌的詞,尤其鼠啊疫啊等等,寫著玩兒行,貼出去感覺不好。最好的春聯是雅俗共賞,讀之過目不忘。
22.廣西 蔣桂鳳
我對春聯的認識,在八十年代。父親是轉業軍人,春節慰問發的門聯是:發揚革命傳統;爭取更大光榮。橫批是:光榮之家。
年年如此,有很多年。以後不見發了,家裏也開始在街市購買春聯。選購春聯的內容多為祈福求平安的。
貼春聯在中國盡管有上千年的曆史,我認為二十一世紀的中國最盛行。家家楹聯迎春,喜氣洋洋,年味濃,一派居家祥和的景象。楹聯不但給節日添喜慶,紅紅火火,還表達家家戶戶對新春的讚美和期盼。
22.廣東五華 王永祝
春聯的好處:
1、家家戶戶貼上春聯,就有一種新的感覺。2、心中有對黨的恩情,對國家的愛和對大好河山春天的讚美都可以在春聯中表現出來。3、能從每家每戶的春聯中看出主人的心聲和文化水平。4、可給知識人和愛好者展現才華的機會。
也說說貼春聯存在的問題:
1、上下聯貼錯,還強詞奪理說自己的對。2、超半以上的家庭都是貼市場上買來的春聯,一是不能很好表達自己的心聲,二是有很多對聯都是年年相同的,講發財講興隆講兒孫滿堂,老套。三是平仄很多不合格,詞性不對。3、自己書寫的更多平仄不合格,意思不通。4、農村所謂理事的先生、中小學自感很有才華的老師都出現貼錯位置、平仄不合、詞性不對的現象。
幾個建議:
1、上下和各行各業重視,傳承對聯文化要有深刻的認識,多宣傳多行動。2、除了專業的對聯雜誌和報紙外,其它雜誌和報紙也適當宣傳一些對聯的文化知識。3、在中小學課本裏增加學習對聯知識的內容。學校老師不懂請民間懂的老師,不要照本念念放過。
24.河南焦作 楊正溫
也說春聯
久居鄉野小城,對粘貼春聯以求喜慶祈福之傳統文明風俗,綿千年而弗墜者,深表讚賞,而對粘貼春聯所存之缺憾,尚有憂慮。
一、受眾麵廣,賞析人稀。大城小鎮,千門萬戶,春聯隨處可見,廣而廣之。但真正去賞讀,進而去賞析春聯相關知識者,卻是少而又少,其缺者賞讀美。
二、隨著社會科技進步,毛筆書寫日漸式微,而機製印刷的流金飛彩之豔麗春聯,卻鋪天蓋地,花裏胡哨,其缺者古典美。
三、機製印刷春聯,大都存在字體不夠規範,要麼筆勢張牙舞爪,要麼線條粗野僵呆,要麼繁簡字混用,其缺者書法美。
四、不按右上左下傳統常規而隨意一粘了之,從而出現為數不少的上下聯錯位之亂象,其缺者規則美。
五、為保護牆體、門框衛生,一改漿糊粘貼為膠帶粘貼,受天氣風雨陰潮之影響,不日便被風撕裂,殘缺不堪,其缺者時空完整美。
對此,筆者呼籲提倡傳統筆墨書寫,且有能力者,自撰自寫。注重加強普及對聯知識力度,養成貼好聯、貼牢聯、賞讀聯、受教化之良好習慣,以期達到淨化喜慶祈福之傳統文明風俗,提高全民文化素質之目的,誠如是,幸甚幸甚。
25.湖南株洲 蘭英貴
春聯的功用:
1、春聯能夠增添節日的喜慶氣氛,鮮紅豔麗的對聯讓人們感受到紅紅火火、和和美美、欣欣向榮的愉悅生話;2、能夠表達人們對美好願景、幸福生活的殷殷期盼;3、從風格不同、內容豐富的春聯中,可以感受到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到淳厚的鄉風民俗和濃鬱的年味;4、給人一種賞心悅目的視覺享受,優秀的對聯與書法完善結合,濃厚的文化氛圍,襯托出雅致舒適的人文環境與昂揚向上的精神風貌。
26.河南洛陽 毛利民
春聯,顧名思義:春節楹聯。即用符合聯律規則的兩句形象化語言,描繪一副屬相年春景圖。應體現(具有)科學性、人民性、時代性。
科學性:合規。合乎聯律規則的要求,楹聯是藝術,是社會科學,需用形象化語言。
人民性:合情。需用百姓喜聞樂見的語言,使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插上理想的翅膀。春聯要傳承民俗文化,有春有夢有屬相,迎祥納福展願景。
時代性:合理。最好要把合乎時代發展的新理念,注入滲透楹聯之中。新時代的牛,不僅埋頭拉車,還要抬頭看路……(這方麵,我尚欠缺)
僅以鄙人拙作一春聯,略加說明:
橘井回春,守護健康憑仲景;
桑田逐夢,耕耘希望賴金牛。
有春有夢有願景。
仲景,健康保護神;
金牛,希望耕耘者。
27.廣西南寧 杜泰年
說起春聯,就想起自己在學習楹聯知識之前對春聯的認識。多年來,我一直認為,過年時隻要在大紅紙上用毛筆字寫上諸如“春、福、祿、長壽、和順、喜洋洋、財源廣、好運來”之類的吉祥語句,貼到門柱上就是春聯了,從未想到過,真正的春聯裏麵是有“玄機”的。自從學習對聯知識後,再看很多門柱上貼的春聯,發現不合聯律的春聯不在少數,內容陳舊者更是隨處可見,由此想到,普通群眾對春聯的認知,與我學聯之前的想法應該是很相似的。尤其近年來,鋪天蓋地的印刷春聯金燦燦,很受歡迎,因為這種春聯那兒都有得賣,大家圖省事,易買易貼,不必找專門的人書寫。的確,我們沒有理由要求老百姓都能看出春聯的門道,因為大家沒有經過專門的學習,看不懂。由此可見,傳播對聯文化,普及對聯知識,楹聯人,任重道遠!
28.湖南臨武 肖德飛
關於春聯的貼法說點個人意見。雖沒有定數,但我崇尚上聯右貼下聯左貼,橫聯從左到右(麵對聯)的貼法,這樣更符合豎寫豎讀,橫寫橫讀的習慣。可是較多的人仍然弄不懂,因而出現了上下聯倒貼的毛病。筆者認為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有三:一是貼聯的人不懂貼聯的方法,認為貼聯隻是圖個吉祥,貼錯了也無關緊要;二是書寫並出賣對聯的人也不關心,隻顧招來顧客,把寫好的對聯卷好遞給顧客,收錢了事,不給顧客加以說明,故而增多了貼聯的錯誤;三是印刷品的對聯不規範,誤導了人民的貼聯。
29.江西遂川 陳長光
春聯是我們常見的一種對聯,隨著我國文化藝術的發展,出現了各行各業的對聯,但春聯仍然是人們喜聞樂見一種表達思想感情的藝術形式。
關於春聯,應該抒發春的氣息,讚美春天的美麗, 展現春天給人們帶來美好願望,書寫在新的一年裏人們的美好向往。
春聯,我個人認為:
一. 貼對聯應上聯右,下聯左。橫額從左到右。報紙標題是從左到右,而正文是從右到左。可見貼對聯也應該如此。
二. 對聯應該書寫為好,印刷品失去了對聯傳統的美。
三. 春聯應該寫有關春天的景象、吉利、美好、向往等為主題。在這裏我回顧一下上期,易海燕老師那幅上聯,當時我在對下聯時,我的小孩在身邊,他說易老師的對聯有擬人句“梅腮冷”,下聯也應該對擬人句。後來他看了所有的下聯認為對擬人句的不多,失去了對聯的工整,詞性的美,他又看了所有的春聯,他認為也存在缺點,好多對聯是通用聯,沒有體現中國傳統春節真正的含義。由於本人才學疏淺不敢加於評論,但對於我小孩提出來質疑,我分享給大家,望指出建議,我萬分感謝!
030.黑龍江 賀楠
貼春聯必須懂得楹聯的基礎常識。
1.春聯除了史料記載的由來之外,主要是慶祝的吉祥語,有符合聯律的正規聯,和隨意的吉祥順口溜或是名人的詩句,總體都是吉祥語。
2.春節我們到市麵購買的春聯多為不規則型,不是上下聯失替就是詞性不合相對的要求,但春節貼到門上很少有內行人點評,說明百姓對春聯的規則認識已模糊不清。
3.上下聯貼反的十有八九,學生、教師亦多有其實。(上尾仄,下尾平少有人知)
4.似懂非懂的人約有十分之一,竟然以(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仄平仄仄平)為正確聯律。
5.聯意不合門庭多有,如剛結婚不過二十五歲的小兩口貼門聯:福如東海;壽比南山。橫批:米歲吉安
6.欲求春聯合乎聯律,良性傳承必須保證出(印或書)聯人懂聯,賣聯人知聯,用聯人解聯。如此循環聯則生矣!
31.雲南龍陵 楊選從
春聯是對子的一種,屬於中國的傳統文化,張貼、創作,書寫應當遵循傳統習俗,橫批應從右到左,張貼也應從右到左,上聯尾仄起,下聯尾平收。
32.河南南召 魯德興
現在貼春聯亂象嚴重。有上支貼左,下一文貼右的;有上支貼右,不支貼左的(對門)。橫批有從左至右寫的,有從右至左寫的。
我們這裏過去文化落後,幾個村莊也難有一位會寫對子的。父輩們春節前拿著紅紙去幾裏外找人寫春聯。都是書寫人把對聯按序收好,交待這是上屋的,這是廚房的,上邊這支貼上邊(對門右邊),下邊這支貼左邊,橫批都是從右向左寫的。這應該是傳統貼法。建議權威部門統一規定貼法。
33.黑龍江哈爾濱 黃振業
以下內容都是自己平時的一些不成熟的想法,錯謬多多,僅為拋磚引玉,請大家批評指正。
一、春聯的界定
如果一副對聯掛在春季最合適,而掛到夏,秋、冬季都不合適,那它就叫春聯。
二、春聯的種類
我認為有三種:1.寫春天的聯,隻要有春天的元素即可。2.寫春節的聯,包含有從小年到元宵節期間的節日元素。3.寫生肖年份的聯,就是說聯中必須顯示有當年生肖元素。前兩種聯可以年年拿出來重掛,而唯獨這種生肖春聯必須一年一寫。這方麵我最佩服的是馬英九先生寫的春聯,當然這和其人格魅力和書法功力有一定的關係,但更重要的是其聯作內容的感染力,才造成了台灣紙貴,大陸萬元難求一聯的盛況。下麵是他近幾年寫的幾副春聯:
2017年
金雞獻瑞除舊歲;
吉祥如意迎春暉。
2018年
海宇熙春金雞去;
乾坤生意駿犬來。
2019年
四海承風送駿犬;
八方輻輳迎天蓬。
四、春聯的發展
每年春節期間各地的春聯征集活動很多,出現了大量的藝術精湛,意境深遠的獲獎作品。但每年同時並存的是千家萬戶貼的充滿大紅大紫,大喜大福字樣的春聯,什麼對仗工整,平仄合律,無從談起。因為老百姓過年圖的就是一個幸福、健康、吉祥、平安、喜樂的氣氛。所以我覺得我們廣大楹聯工作者,在追求藝術完美的同時,應該多創作些貼近生活,貼近地氣,貼近老百姓的作品,因為隻有深深紮根於土壤中的藝術才有旺盛的生命力。
34.青海西寧 趙春恩
根據本人幾年為廣大居民書寫春聯的感受來看,廣大人民群眾對春聯這一傳統文化極為歡迎。它展示給人們的是歡樂喜慶,不僅渲染了新春佳節氣氛,也是寄托了人們對新一年美好的祝願,對未來美好生活的企盼,同時也是對大好河山、太平盛世頌揚和對共產黨的感恩。但是,就普通民眾來講,最喜歡選擇的是表達直白的詞語聯,如“富貴”、“安康”、“添福”、“增壽”、“財旺”、“吉祥”等。對過於高古深奧詞句選擇麵較窄。我認為,為了適應不同層麵、不同行業要求,多出現一些合乎格律的喜聞樂見民間用語春聯更好!讓春聯這一美麗花朵越開越鮮豔!
035.湖南 歐陽金建
我為鄉親寫春聯
春意早隨人意暖,鶯歌又唱凱歌新
過年貼上大紅春聯是中華民族的傳統民俗。
我自小熱愛古典文學,猶喜讀詩聯。1968年我初中一同學送我兩本《詩韻集成》和一本《聲律啟蒙》,使我對詩聯有了初步的認識。1968年起為自家試撰春聯。
鄉親們覺得我還寫得象模象樣,1970年生產隊安排我過年為每家書寫春聯,並貼好。隊上出紙出墨,還記一天工分,何樂而不為?
從70年至74年我每年為鄉鄰寫春聯。
寫的內容都是自撰的,如“梅笑千家暖,鶯歌一歲新”、“燕語千家新歲月,鶯歌萬裏豔陽天。”梅映紅日山河秀,柳舞春風歲月新。”“大張旗鼓奪高產,小試鋒芒鬧春種。”麗日藍天,風景這邊獨好,青山綠水,江山如此多嬌。”“喜春到處,萬物皆醒,看暖雨來時,百花盛開。”“春風剛到人間,便覺眼前生意滿,紅日遍灑環宇,喜看未來氣象新。”等等。當時寫純是憑感覺依讀過的古詩聯的韻律節奏寫的,現在看有些合律有些不合律。
1974年我去長沙讀書了,逢年過節就隻偶爾為鄉親寫寫了。那時寫的底稿,都是寫在拍紙薄上,我去長沙上學了,弟妹把稿本當廢紙撕了,很可惜,依稀還記得一些,有些我不記得了,鄉鄰和同學還記得,後來我都記錄在筆記本上。
五十年轉瞬即逝,往事曆曆,倍覺回味無窮。
036.山東臨清 魏玉秋
漫談春聯
春聯,能夠為新年增添喜慶氣氛。所以說,在全國各地,每到春節的時候,家家戶戶都要貼上大紅的春聯兒。哪怕是再舊的房子,隻要貼上春聯兒,就顯得特別新鮮,感覺特別有年味!春聯上麵的詞語都是吉祥祝福的話,祈禱來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某些春聯內容,被某些商家作為宣傳推介之用,已經失去了它原有的本質。縱觀近幾年來印製精美的春聯,缺乏濃鬱的文學色彩。此舉也顯得特別庸俗平淡,在張貼懸掛方麵也存在極大的章法布局。個人的建議是,我們還是采用毛筆書寫春聯之書法作品,那樣更能夠突出民間的文化氣氛。在平仄、對仗等方麵要注意結構內容,要根據受眾群體的身份職業、工作性質,以及所從事行業的特征來量身定做,不能搞一刀切。因為每一副春聯都是在大門口兒懸掛張貼的,代表這個家庭的整體形象。尤其是在逢年過節的時候,要做到在歡快、祥和、喜慶氣氛中不失莊重和嚴肅而且接地氣,讓所有老百姓都能讀懂看懂,讓春聯原本的喜慶來迎接新春的新年伊始,增添過年的歡樂氣氛更加濃鬱!也會激勵人心,新年過後,更加奮鬥努力!
037.江西遂川 彭克雲
從“2021年全球共寫新春聯”活動說起
2021年全球共寫新春聯活動已經截稿,活動開辟了網絡投票這一環節,有的對聯竟達到五萬七千多票,按道理說應該是非常精彩的一副佳作,仔細一看卻大跌眼鏡,請看真容“辭舊歲否極泰來山河壯麗胸懷千秋偉業;迎新年柳暗花明物阜民康恰是百年風華。”嚴格地說,這不是對聯,隻是兩句口號。作聯者根本不懂對聯,不懂平仄。得票在前10名的作品大都有這樣或那樣的問題,排名第3的上下比後三字為“睦家風;國情懷”;排名第四“盡開顏;定翻盤”;第五的“生態美;向春暉。”……等等。
這些作者根本不懂得格律,卻高居得票榜首,而那些真正上乘的,優秀的作品卻被埋沒,這是一個對聯愛好者十分痛心的。為此,我們建議,1要用專業人士把好“審核通過”這一關,不合律的作品一律拒之門外。2要普及對聯知識,讓大眾了解對聯。3春聯是對聯的重要組成,寫春聯,送春聯,貼春聯是普及對聯知識的契機,各級楹聯組織要抓住機會做好推廣工作。
38.黑龍江大慶 聶丹
春節話春聯
我第一次接觸春聯是1978年,在這之前,沒有見過春聯,也沒看見村裏誰家貼春聯,那年的臘月二十九,父親從生產隊拿回來半張紅紙,讓我試著寫一寫,我先寫了幾個豎貼,什麼金雞滿架,五穀豐登,肥豬滿圈,青龍大吉等等,可門上的春聯,不會寫了,偏僻農村沒有書可找,也找不到現成的對聯,一個村子裏也沒有幾家貼的,我父親雖然沒讀過書,卻會唱《大西廂》,他記住了裏麵一副對聯:“春年春月春光好;人德人心人壽長。”橫批是:金玉滿堂。這是我記憶中的第一副對聯。後來,每到臘月二十九,我都給生產隊和左鄰右舍寫春聯,他們有的拿來現成的句子,有的讓我隨意寫,但是,那時候我還是不懂,沒有去琢磨對聯,就是亂寫,什麼平仄、聯律一竅不通,別人也不明白,好聽就高高興興的拿回去貼上了,看著到處都是紅紅火火的,非常喜慶,就是一種過年的氣氛!
真正的了解對聯,並且產生興趣是我大學畢業在政府參加工作之後,有一年春節過後的第一次下鄉,在一個單位的大門前,同行的一位老幹部,指著兩側的對聯告訴我,這副對聯平仄不符合要求,我聽了之後才意識到這是一門學問,不懂規則,寫出來會貽笑大方的。回來的路上,他給我講了對聯寫作的基本要求,從此以後,我對楹聯有了新的認識,並且有所掌握。
每到春節,我都是自己寫春聯,總感覺隻有親自去寫,把黑黑的墨汁寫在紅紙上,才能寄托一年的期冀,有一種年的味道在裏麵,並且每年貼完春聯後,我都會在小區走一走,轉一轉,看看哪家大門的春聯是手寫的,哪副春聯的內容好,遇到感興趣的好聯就記下來。
近幾年來,通過網絡和微信群,接觸了一些楹聯大師,自己也在學習楹聯的道路上有了新的認識和提高,以至於我發言、總結的時候,經常以一副對聯做結尾,並深深感到對聯是一種文化,是一門知識,有樂趣,易學,易懂,但是,真正寫好一副對聯並非易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