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綿詞,詞彙學術語,也叫“聯綿字”、“聯綿詞”、“連語”、“連字”、“駢字”“謰語”等。連綿詞,對對聯作者來說,是比較喜歡用的。換句話說,連詞在對聯裏是比較多見的。我約略統計一下,從《清聯三百副》中挑出30副含連綿詞的聯作。2020年12月19日,中華楹聯公眾號發同題專稿,刊出 “帶有連綿詞的楹聯”138副,數量多,品質好,為我寫此文提供了例佳。
受大家喜歡,自有他的理由。在一副對聯裏,任什麼地方都可以用,上下左右、開頭結尾均可以,對仗一般是成對兒用,且一聯內可多用。易於表達形容、朦朧、形象、抽象的意思,增添文采。一般來說,連綿詞是雙音詞,恰與對聯按聲律節奏“二字而節”相協適。舉一個較典型的例子,江蘇南京穀瑜作“丁香”聯:款款詩情,伴三春爛漫,五月芳菲,最難忘雨巷朦朧,共撐紙傘;連連心結,留幾許彷徨,千絲哀怨,更恰逢佳人婀娜,同度良辰。上聯用三處,下聯用兩處,簡評者說“整聯,讀之,嫋嫋娜娜,極富詩情畫意”,這其中不能不說連綿詞是有功勞的,也充分說明了連綿詞在作聯中發揮著重要修辭作用。
實際上,不光是對聯善用連綿詞,其它文體也廣泛使用連綿詞,特別是詩歌、小說、戲劇等文學體裁裏更為多用。但奇怪的是,語法書講詞彙、詞類時一般不專列出來講它,而且大多幹脆不講。說來,連綿詞的“資格”挺老的,《詩經》《楚辭》中就有連綿詞,古代典籍裏多有使用。那為什麼未入語法書呢?
我曾翻閱多種古代漢語和現代漢語語法書,在詞類詞彙裏都沒有查到“連綿詞”。隻是在楊劍橋著《實用古漢語知識寶典》“詞彙”分類中查出“連綿詞”詞條。
我想,語法書之所以不收寫“連綿詞”主要原因在於“連綿詞是一種特殊的詞類”。
查閱邵敬敏主編《現代漢語通論》得知一些詞彙劃分係統方麵的知識。詞彙的基本單位是詞,每個詞都由形式和意義兩個方麵組成。詞的形式也有兩種:語音形式和書寫形式。後者,通常以漢字來體現。因此,詞彙的基本係統,從本質上說應該包括兩個方麵的係統,依靠形式特征的聯係特征而形成的係統和依靠意義的聯係特征而形成的係統。依靠形式特征而形成的係統主要是同音詞和同形詞,依靠意義特征形成的係統主要是單義詞和多義詞、上下位詞與類義詞、同義詞和反義詞。語法書劃分詞彙係統大多是以此為依據的,自然排除了“特殊的連綿詞”,因為“連綿詞是最小的語音或語義結合體”,就是說,連綿詞既有語音結合體,又有語義結合體,歸於那個係統都是不完全的,所以就讓它單列入“特殊”裏麵。列入兩個係統的各類詞,大家作聯經常使用,很熟悉了,對連綿詞多用但不一定透徹了解其中的道理。
從連綿詞的定義說明一下它的性質。對連綿詞的認識,古今有些差異,所以定義性表述也有些不同。另外,下定義的角度也多有不同,對比著看對我們的認識也會有幫助。連綿詞是最小的語音或語義結合體,可見其內涵的一種分類。有從詞的結構來說的,連綿詞屬於並列結構。複音詞的構成除了“連綿詞”之外,主要有兩種方式:(1)詞根加詞頭、詞尾;(2)短語凝固為詞的複合方式,這是王力論述漢語構詞法的發展時指出的,用排除法指出連綿詞構詞的特殊性。連綿詞一般是指雙音節或多音節,合起來表示一個意義、代表了一個語素的單純詞,這裏提到了“多音節”,可以是三字以上詞,一個語素,這是公認的,單純詞,也是公認的,承認了“一個語素”即承認了“單純詞”。
近現代學者關於連綿詞的研究與認識進一步深化。
王國維1933年曾提出“連綿字,合二字以成一語,其實猶一字也”的觀點,繼承了王念孫“上下同義,不可分訓”的理論,並進一步提出連綿字“合二字以成一語,其實猶一字也”的見解,對連綿字研究的理論有所發展。
王力在主編的《古代漢語》裏指出“單純的複音詞,絕大部分是連綿字。連綿字中的兩個字僅僅代表單純複音詞的兩個音節,古代注釋家有時把這種連綿字拆成兩個詞,當作詞組加以解釋,那是絕大的錯誤。”
郭在貽認為:所謂連語“是指用兩個音節來表示一個整體意義的雙音詞,換句話說,它是單純性的雙音詞。”
連綿詞是雙音節單純詞,這代表了現代學者關於連綿詞性質和特點的基本看法。由兩個音節組成的詞就叫雙音節詞,它占詞的絕大多數。在漢語中,一個字相當於一個音節。而雙音節詞就相當於把一個字擴展為兩個字。由一個語素單獨構成的詞叫做單純詞,以單音節為主,也有雙音節的和多音節的。單純詞主要是連綿詞。雙音節單純詞可以說是界定連綿詞的標準。
連綿詞的主要特點用古人的話來說,有兩點。其一“聯綿詞不可分訓”,它隻含一個詞素,兩個音節(表現在書麵上就是兩個字)必須合在一起才能表現出詞義,兩個音節中的任何一個都沒有獨立的意義,因此連綿詞的兩個音節是不能分開解釋的,尤其不能拘泥於兩個字的字麵意思來解釋。其二“二文一命”,這也是連綿詞的一個名稱,意思是連綿詞二字相當於一個字,“實合二字為一字”“不容分裂”。除此之外,從文獻典籍的使用情況看,還具有“字不定形,多用通假,音有轉移,字隨音變”等特點。
連綿詞的分類:
從形義關係來分析,可以分成三類:
(1)同形連綿詞。形體相同,讀音相同,意義不同。
(2)異形連綿詞。形體不同,讀音相同或相近,意義相同。
(3)同源連綿詞。聲音相同相近,意義相通相關,形體不同。
從聲音關係來分析,可分成三類:
(1)雙聲連綿詞。指構成的兩個音節的聲母相同的連綿詞。
(2)疊韻連綿詞。指構成的兩個音節的韻母相同的連綿詞。
(3)非雙聲疊韻連綿詞。指構成的兩個音節既非雙聲又非疊韻的連綿詞。
可以說,連綿詞大都是雙聲疊韻的關係。但是,漢語的語音幾千年以來已經起了不少變化,先秦漢語的聲母係統便和現代漢語不一樣。因此,不能把上古的雙聲疊韻和現代的雙聲疊韻混為一談。但應有初步的了解。雙聲疊韻和上古漢語的構詞法有密切關係。上古漢語裏的雙音詞比現在要少得多,而且在這些雙音詞中,除了疊音詞,大多數雙音詞的兩個音節都有雙聲疊韻的關係。這些詞大都用來描繪聲色形狀,古人稱之為“連綿字”的許多詞,都是這一類詞彙。除了形容詞性的連綿字外,還有許多連綿字是名詞性的。古人還經常用這樣的連綿字來加強詩歌的音樂性。根據“語音必須相同或相近”這樣一個原則形成的假借字較多的也是連綿詞。
在疊音詞(古人稱為“重言”、“疊字”)中的疊音單純詞是否屬於連綿詞的問題上,目前學術界尚未取得一致的認識。需單獨強調說的,一部分非重疊的摹聲詞,同義單音詞的聯用詞可歸於連綿詞,外來詞的譯音一般視為連綿詞。
連綿詞從詞類上分,主要有名詞、動詞、形容詞、摹聲詞等。
網上檢索連綿詞表分類有以下幾種:植物、動物、偏旁部首;植物,動物,詞性(名詞內單列植物);生物,非生物(內又按平仄);平仄;詞性,又按平仄。這種詞表,方便選詞,便利對仗。
關於連綿詞的研究,從古至今一直在進行著。漢語詞彙研究也不斷開展著,新的成果逐漸呈現。從連綿詞數量變化即可以看出。郭瓏所著《<文選·賦>連綿詞研究》一書提供的數字:宋代張有《複古編》首次專列《連綿詞》一卷,收錄58個詞語;明代方以智《通雅·釋訓》有《謰語》篇,彙集了181組謰語;近代王國維編《連綿字譜》,共收錄詞語1972個;符定一《聯綿字典》所收詞語更多,範圍更廣。“這些著作所收錄的詞語,既有不少單音節單純詞,也有不少雙音節複合詞”(郭瓏語)。
現當代這方麵研究有了一些新成果。僅舉幾小點:“連綿詞是最小的語音或語義結合體。拆分,各自完全不同,或可能和原來的兩個字沒有什麼有機的聯係。再者,還可以各自和其它字組合成另外的詞義。”再如“判斷連綿詞方法,可從不同角度來看:按聲韻,按詞義,按屬性,按詞性”,還有“連綿詞大全的分類與偏旁沒有關係,而與詞性有很大關聯,一般是:形容性連綿詞,動詞性,名詞性,約定俗成或者外來語譯音。”據此,為我們界定、厘清連綿詞提供了便利條件。
把連綿詞用到對聯裏,於是對聯和連綿詞發生了關係。問題是為什麼用?怎麼用?有什麼注意事項?
對聯是特定平行結構。它分上下聯,講平仄和對仗。特殊的對聯與特殊的詞語——連綿詞的結合提出一些特殊要求。
作對聯為什麼用連綿詞?集中地說來,就是為了修辭效果顯著。連綿詞屬於有顯著修辭功效的詞語,在符合語境和內容需要的情況下,用到對聯裏可以增加文采,增強語言形象性,改善聯句的藝術性,增加音樂美,還可以節省語言。“境靜趣無窮,魚躍鳶飛同活潑;水流機不息,瀑淙雪淨總新鮮”(清聯,題“日知閣”),形容詞類連綿詞“新鮮”對“活潑”同語境協調,增加了聯作鮮活感。
在對聯裏怎麼用連綿詞?從本質上說,連綿詞也是“詞”,對聯作為語言藝術,連綿詞和其它詞一樣用。對聯的各種對法都可以使用它。一般來說對仗時,最好是連綿詞對連綿詞,最好同詞性、同詞類;雙聲、疊韻抑或雙兼,自然都照顧到更好些;相對和自對都可用連綿詞,自對可上下聯各自對,也可雙自對。需做注意的是連綿詞的語法特征,即從誰修飾、和誰連用、可否重疊。還有連綿詞的語法功能,即做什麼句子成分。“溫潤合為君子德;玲瓏與佩美人心”( 河南鄲城王甜元寫“玉”律聯),頂頭“玲瓏”對“溫潤”,起主語作用。“十指輕彈,柔和似雛燕呢喃,泉水叮咚,聽之悅耳;七弦高奏,跌宕如蹦雲裂帛,響雷飛瀑,聞者驚心”,上下聯各自自對,上聯“柔和”“呢喃”“叮咚”用三個連綿詞,語法功能不相同;下聯用“跌宕”一個連綿詞。由此可見,對聯的句子多用緊縮句,有時分析句子成分時複雜些。
作聯用連綿詞需注意幾點。“帶有連綿詞的楹聯”138副後列出12副淘汰聯作,查辨一下,毛病多出在:其一,辨別詞性詞類不夠仔細,混淆了連綿詞和非連綿詞,誤用雙音節複合詞,如“取精華,去糟粕,古今中外當能用;傾善念,交赤誠,南北東西定可行”,自對,可能把複合詞“糟粕”當作連綿詞“糟糠”了;其二,不適合語境,用之失當,減弱聯味;其三,修飾過度,例如用“月”字還用“璀璨星”,再如賀壽聯“夕陽燦爛;壽燭輝煌”,兩個形容詞對仗,有合掌之嫌,且顯得大而虛。除以上三點外,還需注意連綿詞和其它詞搭配合理恰當,平仄要協適。
特別強調三點:一聯內多用形容詞性連綿詞有發虛的感覺;連綿詞與專用詞相對不適宜;連綿詞與其它並列結構詞語對仗問題。第一點的意思就是一聯內最好不多用連綿詞。兩漢魏晉南北朝時期,連綿詞大量產生。尤其兩漢時期,用舊造新連綿詞蔚成風氣,助長鋪張揚厲的唯美之潮。司馬相如描寫上林苑奇山勝水的《上林賦》,在不到90字的篇幅裏,竟然用了10多個連綿詞,極盡誇飾形容之能事。從文學的角度看,在唐大賦中大量使用和創造連綿詞對豐富語言有些好處,但同時對文風帶來一些負麵影響。一聯裏連綿詞尤其是形容詞性連綿詞用多了,會顯得全聯綿軟、空飄,效果反倒遜色些。鍾雲舫創作的“天下第一長聯”《擬題江津縣臨江城樓聯》1612字大篇幅中,相對、自對較多使用名詞性連綿詞,突顯實詞性連綿詞厚重敦實。第二點是說連綿詞不宜和專有詞對仗。長江、長城、國慶、中秋等屬於專有名詞,不列為連綿詞,從結構上說,它的組成結構是偏正。專有名稱和一般名稱,是從另一分類的角度上去說的。可能有些動賓結構的詞和主謂結構的詞也是專有的詞。但是在屬對時,必須以專有詞對專有詞。第三點是說連綿詞和並列結構的關係。並列結構,一般是由同義(包括近義)或反義的詞素所構成。連綿詞也屬於並列結構,而並列結構的詞和連綿詞在形式上,有相似的地方。二者可以寬對,不算失對。允許寬對,但不是工對。可用連綿詞寬對,但不能反過來理解所有的並列結構詞都可以對連綿詞。並列結構也不是絕對不能屬對連綿詞,例如“鳳”和“凰”合成一個詞“鳳凰”是並列結構,但也可以與連綿詞屬對。詞的構成和詞的使用類別不能混在一起,不然就麻煩,無法搞得清楚。
連綿詞及其使用是個較為複雜的問題。自知研究的還不透,故本文肯定有不確以至錯謬之處,歡迎指正。
2020年12月下旬動筆,2021年4日定稿於威海
主要參考書目
郭瓏 著:《<文選·賦>連綿詞研究》 四川出版集團巴蜀書社
邵敬敏 主編:《現代漢語通論》 上海教育出版社
楊劍橋 著《實用古漢語知識寶典》 複旦大學出版社
葉蜚聲 徐通鏘 著《語言學綱要》 北京大學出版社
武陟仁《漢語的魅力——語文知識》 海南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