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班級微信群進行對聯知識的傳播和普及,是我一年來的有益探索。我認為,語文老師隻有緊跟時代,貼近生活,才能幫助學生增進語言積累,發展語言能力。所以,我總是注重從時政消息中尋找素材,製作對聯的出句,發到班級群,動員家長和學生參加對句活動,不僅增進了家長和學生的對聯知識,促進了他們的語言創造,而且調動家長觀注國家大事,激勵他們配合學校引導孩子形成正確的價值觀,激發他們的文化自信。 1月14日,中央電視台新聞聯播說,今年我國將實現全部貧困人口脫貧,這是中華民族的千年夢想,這個新聞太振奮人心了,我今天的出句又有著落了,於是,我脫口而出:“千年夢想看今朝”,發往班級群征上聯。 學生李良徐給出了格律:出句為:平平仄仄仄平平,要求對句為,仄仄平平平仄仄。 有學生對句,“百裏洪湖超曆史”,得到一致叫好。一石激起千層浪,有一位家長對句,“百丈懸崖觀誌氣”。一位家長指出,“懸崖觀誌氣”跟生活脫節,誰在懸崖上,在懸崖上幹嘛呢?不如把“誌氣”寄托在一個矢誌不渝的物象上,於是這位家長幹脆說,“萬裏長江觀誌氣”。 接著,又有家長說,上聯出現“萬裏長江”,氣勢過大,沒有給下聯留下超越的餘地,因為下聯的“千年夢想”氣勢難以逾越“萬裏長江”,所以,這位家長提出,可否改成“一箭神舟觀誌氣”。學生和家長們紛紛點讚,但家長要我發表評論。我說,“神舟飛天”確實是“千年夢想”的具體化,這個意象很好;但是,“誌氣”跟“今朝”還是欠工,因為按照要求,跟“今朝”這個時間名詞相對的,可以是同類詞,也可以是空間名詞,所以,可以改成“一箭神舟超既往”。有學生問,可否用“改曆史”“超曆史”,學生們紛紛說,“超曆史”是“平仄仄”可以,但“改曆史”成了“三仄尾”,不可以。 “‘一幅圖畫觀故裏’可否?”又有家長問。我說:不可以,“一幅畫圖觀故裏”才合律,因為“幅”是古入聲字,仄聲,“畫”“故”也是仄聲字。於是,接下來有“幾首鄉音傳梓裏”“幾闋詩詞吟故裏”。 “‘幾朵雪蓮妝錦繡’如何?”有學生問。一位家長答,不行,因為“錦繡”的“錦”是仄聲字,與出句的“夢”失律。又有學生說,這個字不必講究,它不是出於節點位置,要我評判。我首先肯定這位學生的說法,接下來我將《聯律通則》第四條複製過去,對聯講究“節律對拍”,《聯律通則》要求上下聯句的語流一致,也就是說,節奏的確定,可以按聲律節奏“二字而節”,節奏點在語句用字的偶數位次,出現單字占一節;也可按語意節奏,即與聲律節奏有異有同,出現不宜拆分的三字或更長的詞語,其節奏點均在最後一字。”同時,我指出,《聯律通則》第六條規定為,“形對意聯”,就是說,對聯要求“形式對舉,意義關聯”,即上下聯所表達的內容統一於主題。我說,“雪蓮”跟“夢想”似乎毫不相幹,不能很好地統一於一個主題,因此,這樣看來,這個對句不是很工,建議大家另辟蹊徑。 “‘萬裏長城舒壯誌’如何?”一位家長剛冒泡,就被大家擋回去了,“上麵不是討論過了嗎?上聯的氣勢不能太盛,因為出句是下聯,已經固定了呢!”那位家長連聲說:“是的是的,而且‘長’‘壯’都是形容詞,不行不行。” “我原本說‘萬裏春風迎鼠歲’的,看來,縮小為千分之一吧,‘十裏春風迎鼠歲’,可行吧?”我給這位學生伸出大拇指,評點道,“春風”喻指黨的富民政策,“十裏”雖然距離不遠,但是作為虛指,立足於可視距離的周邊農村,以小見大,這句說黨的好政策擁抱了新的一年,全國貧困人口當然能夠如期脫貧,上下聯構成一個因果關係,統一於“全國脫貧”這個時代主題。 “那麼,‘十裏群芳妝畫境’,也應該可以吧?”我又伸出幾個拇指。 這場對句交流,58名家長都參加了,不少同學還嵌進了自己的名字,有的對句不十分工,但通過交流,也都認識到問題所在,精品也出了不少。大家一致表示,這場其樂融融的交流,都很有收獲。 最後,我動情地總結說,同學們處在我們偉大祖國千年未有的新時代,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光榮使命就要落在同學們的肩頭,大家要胸懷淩雲之誌,增強文化自信,學好過硬本領,成為不俗之才,十年二十年之後,你們就是偉大祖國的擎天支柱,那時候我們的中國夢將全部變成現實!
附記:本文發表於《中國楹聯報》2020年4月17日第3版《聯海縱橫》欄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