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7月22日,從微信朋友圈裏突然得到孟繁錦會長去逝的噩耗,我真的不敢相信這是真的。便給一位聯友打電話詢問實情,才得到證實。我頓時有些吞聲,心裏久久不能平靜。這真是“微信聞先生遽逝,我沒全信;手機詢聯友實情,語不投機。”
孟會長永遠離開我們了,已成為無法改變的事實。我的腦海也不由浮現出十多年來與孟會長接觸的片斷瞬間。回想過去,我和孟會長有過三次見麵,多次通話和書信往來。第一次見到孟會長是在1999年11月6日,我陪張過先生去北京參加中楹會召開的一次常務理事會期間。報到的當天晚上,馬蕭蕭、張過、餘德泉三位學會領導和我在中楹會辦公室寫字、閑談之間,一位穿著風衣,背著包的中年男子風塵仆仆的樣子趕到學會,簽完到後和馬老打了招呼就進了裏屋和學會的其他同誌交談。隻聽馬老給張老說那人是孟繁錦,有事報到遲來了會。就是這樣我才知道他是孟繁錦先生。其實,他的大名和書法我早已知道了,他這次給我留下的第一印象是雷厲風行。2004年9月11日至12日,中楹會五代會在廊坊召開,我有幸參加,並見到了來自全國各地的,經常在刊物和書籍上見到的許多楹聯大家,同時也見到了不斷和各位聯家打招呼問好的孟會長。我在孟會長麵前自報家門後和孟會長握手時,孟會長說他知道我的名字和興平楹聯學會在全國聯壇的影響,並勉勵我們發揚成績,再接再厲。還說他和陝西有著一份特殊的感情,因為他當年在三原二炮當過兵,關中地區的風土人情他基本都知道,這是我和孟會長的第二次見麵。第三次見麵是2006年7月3日,在南昌第二屆楹聯文化藝術節期間,看著他忙碌的身影,在開幕式後和我們大家集體見麵並合影留念。我和孟會長還有過多次通話,通信的交往。記憶猶新的有:2003年2月19日,張過先生不幸逝世時,我給當時主持中楹會工作的孟會長打電話通知,孟會長聽後語氣沉重,說張老是中楹會的元老,為楹聯事業貢獻不小,他的逝世是咱們楹聯界的重大損失,並叮囑我和興平協會協助家人送好張老,他盡快安排以中楹會名義發來挽聯。2005年3月13日,興平楹聯藝術家學會舉辦成立20周年暨五代會前,我致信孟會長求賀聯時,很快收到了他為會議撰書的賀聯“興聯永憶張過老;扛鼎還期始平人。”同時還給我致信說:“我已給學會辦公室說過,一般情況下我不寫賀聯,隻寫賀信。平淡的聯還不如賀信,這次對你會是個例外。希望你們發揚傳統,再接再厲,把協會辦好。”他的賀聯書法和勉勵的話語猶如甘霖一般,滋潤著我們的心田,令我和本會同仁深受鼓舞。2006年元月13日,寶雞市楹聯學會舉辦“市長征聯”頒獎大會時,孟會長應邀出席。會議結束後,寶雞楹聯學會會長蒙衛軍送他去鹹陽機場路過興平時才給我打電話才說此事,並讓我和孟會長通話。孟會長接過電話和我說話時,我非常激動,互相問好後我說難得過來一次在興平停一下,他說他時間安排的很緊,以後有機會一定來,並說以後學會需要他題寫什麼時請隨時和他聯係。最後再三都沒有留住他,令我很是遺憾!2009年秋月,孟會長的次子孟悅與其新娘趙爽結婚時,我收到為其撰書嵌名婚聯的約請函,我很快撰書:“悅心喜事,親朋同賀;爽目宏圖,鸞鳳和鳴。”一聯以示祝賀。孟會長收到賀聯後給我發短信表示感謝!同時很快收到了他寄來的《悅目爽心》婚聯集一書。
回想起我孟會長的多次交往和他這十年來不辭勞苦,為中國楹聯事業做出的巨大貢獻,不能不令人由衷敬佩!十多年來,在以孟會長為首的新的領導班子帶領下楹聯文化逐步深入人心,楹聯事業蓬勃發展,2010年被民政部評為“全國先進社會組織”,成為中國文聯下轄的30多個社會團體中唯一一個先進團體;是他主持製訂了楹聯史上第一部對聯格律規範——《聯律通則》,使楹聯創作和評審從此有章可循;是在他的精心籌劃下,楹聯史上第一部傳統對聯文集——《中國對聯集成》已編纂完成,即將付梓;是在他的帶領下為表彰獎勵楹聯界優秀人才,學會開展了首屆“梁章钜獎”評選活動;通過他和學會同誌的不懈努力,並得到時任文化部部長孫家正的支持,使楹聯習俗成功地入選了我國申報“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是他抱病建言,而後即有了“把楹聯寫在黨旗上”的響亮口號,讓全國楹聯界為之振奮。楹聯隊伍從此進入黨的宣傳工作“正規軍、主力軍、常規軍”的行列,楹聯文化從“雕蟲小技”登上大雅之堂,真正湧入到當代社會主義主流文化之中,實現了我們楹聯人多年來的夢想。這一劃時代的裏程碑,無不凝聚著他的心血。他是聯壇的旗手和榜樣,他那寬厚包容的人格魅力,腳踏實地的工作作風,堅定不移的理想信念,智勇雙全的儒將風度將成為激勵我們楹聯人不斷實現夢想的精神力量!
望重德高,錦業千秋光史冊;
文韜武略,繁花四季慰先生。
張維社,字逾之,1971年生,陝西興平人。楹聯書法作品散見於省內外、香港、澳門百餘家報刊,先後入編百餘部專集、辭書。主編《新農村實用對聯》《興平對聯集成》《維心思語》等書,與人合作編著《當代青年對聯佳作選》《豐碑頌》《漢武茂陵楹聯擷粹》(下)《槐裏荷韻》等書。策劃舉辦全國性楹聯大賽10餘次。楹聯書法作品多有獲獎或被部分旅遊景點製牌懸掛。先後被鹹陽市文聯授予“黃土新苗獎”、“德藝雙馨”文藝工作者;陝西省楹聯學會評為“先進個人”、“首屆孫髯翁獎”;中國楹聯學會評為“弘揚楹聯藝術先進個人”、“聯律普及先進個人”,中國楹聯年鑒編輯部評為“對聯創作獎”等。現為中國楹聯學會名譽理事、中國楹聯學會書法藝術委員會委員、陝西省楹聯學會副會長、陝西省書法家協會會員、興平市文聯常委、興平市楹聯藝術家協會主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