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總是從最寒冷的時候開始。此時,萬物歸於沉寂,動物正在冬眠;草木將生命交付給大地,等待著下一個春天。人,也應收斂自己,享受一下慢生活,修複消耗了一年的靈魂和身體。
然而有一群人無法慢下來,為了中華傳統文化的複興,他們席不暇暖,櫛風沐雨,冬藏時節也不敢消寒拾風雅,尊享半日閑。他們就是楹聯人,跟著他們的腳步,摘取的總是熟識而新鮮的感動。
僅看本期內容便知,楹聯學會的舉旗人踏著蕭蕭而下的落葉,迎著嫋嫋娜娜的飛雪,在祖國大地上四處奔波,為詩意繾綣的文化勝地授牌、為專研創作的對聯高手、引領理論的對聯學者頒獎;各級學會的工作者們則為楹聯文化城市創建、楹聯教育基地建設等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大事,或運籌帷幄、奔走呼號,或焚膏繼晷、久久為功;還有那些對聯名家用自媒體、網絡課程等形式探索傳統文化在新時代的傳播.....他們中有青年、中年,更多的是老年人,“80後、90 後”是社會送給老聯家最親切的稱呼,他們老當益壯、無私奉獻,為楹聯的傳承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嶽民立先生無疑是其中傑出的代表,耄耋之年仍拚命硬幹,為當代楹聯事業的發展殫精竭慮、開疆拓土,為古老的河東創造了當代楹聯界十多個“第一”。如果說“敢於領先、善於創新、樂於奉獻”是對嶽老的讚譽,那麼“紅了對聯,白了頭”則是千千萬萬楹聯人的集體寫照。那些“最美對聯人”“優秀楹聯教師”等,在社會的大舞台上隻是一個普通的勞動者,但他們追求著中國讀書人最高貴的品質“三達德”—智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
智者,認真研習傳統文化,對事情能透過現象看本質,對社會、人生不再困惑;仁者,心中有信仰、無偏私,自然沒有憂愁;勇者,不會因為眼下的艱難險惡而卻步,人會有種種恐懼,恐懼決定人生的邊界和事業的大小,用傳統文化消弭了恐懼, 即可“心包太虛、量周沙界”。
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就要發“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的誓願,就要立“誌於道,據於德,依於仁,遊於藝”的治學目標;就要有披荊斬棘、百折不回的勇氣。一個人有信念、有目標、有踐行,有智慧,自然會有成就、有價值、有尊榮。隻要“紅了對聯”,“白了頭”又有何憾哉?
讓我們將心中的夢想,變成筆下的文章、腳下的路。在冬日的暖陽裏,釀一個繁華綻放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