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成語: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意思是比喻人或事物各有其長處和短處。據查出自戰國·楚·屈原《卜居》。其實可以從“尺·短”與“寸·長”之相互關係得到啟示。顯然,對聯“長聯”與“短聯”之關係,道理也一樣。長聯有長處,也必有短處;相反,短聯亦然。長短是形式之分,本身沒有好壞之別!可以這麼說長與短不是對聯必要條件!為什麼這樣說呢?
我們從對聯最權威的定義就可以看出:對聯概念的內涵外延都沒有規定,即可長聯也可短聯。從現實看短的二、三言,至一、二十言,甚至幾十、幾百字都有,理論上隻要符合對聯硬性規定,可以無限多個字,很長很長。
談對聯長與短的話題,是個老生常談的問題,那麼本文將從“時空”角度,從形式的曆史發展、創作結果現狀、對聯的學習借鑒以及對聯評賞現象多方麵來論述長聯、短聯的優缺點和運用狀況以及發展趨向。
一、長短聯形式的演進曆程
在分析探討長聯、短聯優劣勢的同時,我們不妨回思中國文學的發展史,特別是文學形式的演進過程。比如從篇幅短的古詩至近現代動輒幾十萬、上百萬言的中、長篇小說,也就是說文學形式也就是受其它綜合因素影響的啊!不可能古代就有長篇小說之形式,同樣對聯長短聯之形式也是有自身發展規律的。長聯應也是時代的產物,所以,不必要老是說古人不像今人一樣寫又長又臭的長聯!因為你可看到的古代作品大多是短聯。嚴格說隻能是“對聯產生後”的時代,不能拿唐代王之喚的“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來作論據論證“長聯、短聯”之優點。
二、長聯、短聯的優點與缺點
那麼短聯之優點是因為短這種形式嗎?我想不是形式的問題,而是作者高度的概括能力和文字駕馭能力,以及作者的聯外功夫與深厚的知識積累綜合的表現,隻是借用“短聯”這種表現形式。我們試以清代揚州八怪之一的鄭板橋題書房名聯為例,說明一下。
室雅何須大?
花香不在多。
此聯是五言短聯且十個字都是最常見的字。但此聯卻是公認的膾炙人口的名聯。它之所以會廣泛流傳絕不僅僅是“短”!而是字裏行間充滿哲理。通過“雅與大小,香與多少”對比來表現。
從統計歸納之方法開始對古代對聯進行分析,也不難發現:古代創作顯示出來的作品大部分是短聯,更因為劣作品難以流傳,所以,我們現在能看到的優秀對聯應是“短聯”吧!
總之,從上麵的分析我們不難看出鄭板橋此短聯還有一個特點:短小易記。其實這是短聯的最明顯特點,因為聯短要記憶的東西就少,相對就容易記住。另外,短聯可以應用的載體比較多,也比較易製作,總之實用性相對較強。平常裏(不作學問研究的)大凡的人能記得住、說得出的大多也是短聯,因為人的記憶是有極限的,叫背起幾百字的長聯有點難了。
當然,短聯的劣勢也明顯存在著。短聯由於數字少,信息容納小,表現力受到限製。麵對一些題材(題材有大小之分),如人物聯就很難表現人物多彩的方方麵麵,當然不排除高手寫出人物短聯好作品,但是情況極少。
短聯是與長聯相比較而言。或許短聯的優勢也正是長聯的劣勢;短聯的劣勢正是長聯的優勢。但形式無好壞之分,也各有所長,各有所短,無法相融共處。那麼,長聯有什麼優勢呢?我們不妨以一副題“張居正”的長聯為例作說明:
力整江山懷絕學,平亂鎮邊疆,推一條鞭法,十年輔政間,綜名實,嚴考成,一生權重護丹闕;
不求利益具深心,安民施智數,贏萬戶讚聲,九域留芳處,增國財,固邦本,萬曆身榮光白圭。
我們先從聯中的“信息點”入手來分析此聯的容納量。
1.“力整江山”指張居正是個大權在握宰相,是個改革家,否則那來的“整江山”。
2.“絕學”或許未作深入了解,會覺得是作者生造的,其實這來自後人對的評價。原文是:“他是一個天才,生於紛繁複雜之亂世,身負絕學,他敢於改革,敢於創新,不懼風險,不怕威脅,是一個偉大的改革家。”
3.平亂鎮邊疆,是指派戚繼光守薊門,李成梁鎮遼東。
4.一條鞭法是張居正的主要政績。
5.十年首輔是張居正最顯赫的時段。
6.綜名實,嚴考成。是具體操作方式。
7.一生權重,體現了張居正的地位,也暗指獨攬大權。
8.不求利益具深心。這是化用“願以深心奉塵刹,不予自身求利益。”(張居正寫過一偈)
9.安民施智數。《明神宗實錄》:性沉深機警,多智數。
10.增國財,固邦本。是曆史評改革的效果。
11.萬曆身榮。指張居正在“萬曆年間”其地位聲名已達頂峰。
12.白圭。是張居正的幼名,是其曾祖父得夢而起的,希望來日能光宗耀祖。
用如此多的個性元素來組合調配,使人物形象極其豐滿生動。顯然這麼多的信息量“短聯”是容不下的,但在這方麵“長聯”剛好派上用場。或許有人會問:短聯也能,但是這麼幾個或十多個字量要來概括一位曆史人物確實需要非凡概括提取升華的能力,否則很可能寫成不切或是無個性的通用聯。創作實踐中此情況屢見不鮮啊!因此,客觀地說雖然各種題材都可以用“長聯、短聯”來完成,但是一些題材真的用長聯更好。
綜上長聯由於儲存空間大,自然表現力就強,自由發揮的可能性大,當然也就要求作者具備取材踏點、組織調配能力。也因信息量大基本功也要紮實,否則,平仄顧不上,對仗也搞不好,寫什麼長聯?
長聯有其優點,必有其短板。應用載體相對狹點,其實用性差點。
三、長聯、短聯的學習借鑒
關於把長聯、短聯作為入門學習對象的說法。我們認為學習方式的選取因人而異,不可劃一。因為對於楹聯初學者來說,各人的文化水平、學識、修養不同,特別是文字功底、文學常識的掌握不同,尤其是對聯的基礎性東西的把握不同。顯然,一位小學生、一位文科大學生和一位老年大學新生等等,相對而言他們對對聯掌握的程度和層次可能都是入門級的,但是他們各自的不同決定了他們學習對聯的方法方式不同。而先學習短聯還是先學習長聯隻是學習方式其中的小部分。我想文字、文學基礎較好的對聯初學者為什麼不可以從長聯學習研究起呢?道理很簡單,因為一副優秀的長聯無論是內容題材,還是表現手法,乃至對聯的結構內部關係等等,正常情況下,容納量大可學習的信息點就多些,因此可以這麼說,透徹分析掌握一副優秀長聯,基本上可以窺視對聯門道之一、二。從學習效果的角度看,應屬“事半功倍”的有效學習方法。
當然,你要從優秀短聯入手學習也未曾不可!循序漸進,先短後長,乃是自己根據具體實際而定的。至於有的老師建議多學學惜墨如金的短聯,我想這是學習對聯方式之一吧!所以不必拘泥於先學習短聯還是先學長聯,也不必重短聯的借鑒而輕長聯的學習。對於基礎稍薄弱或對短聯有偏好者,建議先學習短聯;對於知識積累較豐富或鍾情於長聯者無妨從長聯入手或者一短一長來借鑒。總之,長短由人,須依實際情況,切不可一刀切。
四、長聯、短聯的評賞
在這裏不談長聯短聯如何評選?以什麼尺度來衡量以及如何鑒賞的問題?我們重點論長聯、短聯在當代創作結果所占比例大小和產生的原因及普遍現象。眾所周知,當代對聯創作、評賞是非常繁榮的;參與人數也是前所未有的;活動團體也相當多;活動次數也相當頻繁。如“同題征聯”的情況非常普遍,那麼從創作結果來看,已出現重複創作,作品類似接近的現象,其中大部分是在“短聯”方麵,正是基於這種情況,一部分作者試圖通過“長聯”來改變,加上長聯的信息容納量大,長聯是避免類同的較好“形式”方法。其實這方麵倒不是人為的原因,是一種自然的調整,所以大不必要說提倡或是反對。至於評審結果長聯、短聯的多少比例卻是綜合因素作用的結果。因為從整體一定時段創作結果總量來分析:長聯占的比例大些,短聯顯得少了。具體來說,一次征聯後評選出來“十佳聯榜”大概長聯占70、80%,短聯占20、30%,也許是這個比例反過來引導長聯、短聯的采用,也讓一些人深感擔憂,因此也有部分人提出多學學惜墨如金短聯的呼籲。但是我想評審老師或許也有想法的:要選切題的,生怕短聯容納量小易出現不切題的情況;要選不雷同的,因為短聯也極易撞車啊!當然任何評審不會厚此薄彼的,即不以形式為要件的。
總之,長聯、短聯在它該去的地方,有好的東西植入其載體,必將相得益彰,綻放出更迷人的風采。關鍵是找對、用好形式。長聯、短聯本身無好壞之分,找對便是適合,用好便是相宜。我們不能厚此薄彼,不能喜短厭長,也不能讚長貶短,請不要與形式過不去。我們在倡導“內容與形式”對應適度的同時,允許並尊重創作者的偏好與選擇!至於創作結的好壞也不要把它與形式的采用掛上鉤!總之言之,短聯有長處,長聯有短處,長短由人,長短受一定時空所製約。但願大家能明白此中道理,選擇適宜的“長聯、短聯”形式在各自擅長的方麵寫出更好更多的作品來。
【作者簡介】黃一坤,字璜申,號簡能,筆名夢奇,網名夢奇藝苑,謎號一木,齋名:逸堂、笨庵。對聯專稱:聯係夢奇。詩詞專欄:吟夢拾奇。中華詩詞學會會員,中國楹聯學會會員,中國楹聯學會書畫藝術委員會委員,中國楹聯學會對聯文化研究院研究員,潮州政協詩社社員,潮州市書法家協會會員。作品偶發表於《中國楹聯報》《中華楹聯報》《對聯》及國內一些微刊和公眾號。現任中華楹聯主評,聯都對聯組主評和機巧聯組主評。傳播中華文化,探尋聯夢奇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