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中國對聯網首頁對聯知識古今聯話楹聯裏的栗塘

楹聯裏的栗塘

2020-12-08 22:57:55彭培述栗嶺排 0條評論

青原區文陂鎮栗塘村,元末明初開基,至今近700年的曆史了。古村堂號思敬堂。開基祖彭存泰三世孫彭玄齡,育有三個兒子,三個兒子繁衍分化出三個房係,分別為恩榮堂、繼誌堂和樂善堂。據說,明代萬曆年間,秀才彭約我帶著樂善堂一支人煙,不知何故,趁著黑夜,匆匆離開栗塘,遷居湖南省茶陵縣,也有人說是到了廣東省韶關市的仁化縣。現在,栗塘隻住著恩榮繼誌兩堂後裔。

圖片

為了紀念祖先,村裏建了總祠存泰公祠,兩座房祠誠正公祠和誠璞公祠。存泰公祠和誠璞公祠今年重建,誠正公祠於上世紀毀於火災。三座祠堂留下了許多楹聯。楹聯,則是一方文化的集中展示。自古以來,栗塘村祠堂的楹聯,隻有到了春節,才由斯文先生或者書法好的先生掌筆書寫,內容代代相傳,有的記在心裏,有的記在本子上,時間久了,有些字句難免以訛傳訛,不仔細琢磨,還真難辨別。


因祠堂重建,需將楹聯永久地鐫刻在米紅色的柱子上,村理事會邀請我把把文字關,盛情難卻,加上責任使然,隻好硬著頭皮上。上個月下旬,我休年假,回了一趟老家,把幾座祠堂的楹聯收集齊了,再一一甄別推敲,在尊重原意的基礎上,將一些錯誤的地方予以糾正。幾天的時間,我沉浸在濃鬱的書香裏,楹聯裏的栗塘,在時光隧道裏呈現,是那麼的厚重,那麼的深沉,那麼的儒雅,那麼的溫馨......

圖片

走進存泰公祠,四對米紅色的大柱,穩穩當當立於寬敞、明亮的思敬堂前後,四對楹聯都是以"思"和"敬"字開頭,位於中堂寶壁的楹聯為:

思笑語思音容思則得之恍若僾聞愾見

敬祖宗敬父母敬無失也何須佐史立監

感念先祖,孝敬父母,這是人類最樸素、最真摯的情感,是儒家文化中倫理道德的核心和底線,也是維係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基石。古人雲:羊有跪乳之恩,牛有舔犢之情。人立於世上,無論是對逝去的先祖,還是對待健在的父母,都要飲水思源,心存感念。"僾聞愾見",有點不太好理解,"僾",是仿佛的意思,"愾"是歎息的含義。"佐史立監"中的佐史為地方官吏,立監就是立案監督。在古代,不孝順父母屬於不赦的"十惡"之一,不但違背道德,會遭到輿論的譴責,而且觸犯律令,會受到官府的追究,嚴重者可判絞刑。所以,經常感念先人,你就依稀能聽到他們的諄諄教誨,能看到他們的音容笑貌,時刻對父母尊敬孝順,也就不需官吏來監督問責,可謂語重心長。


第二對柱子是新立的,楹聯由吉安縣立中學副校長彭日鈿所擬:

思源流宗祖衍後裔仁義禮智信行敏

敬先賢來哲育新輩溫良恭儉讓修弘

這副楹聯飽含儒家情懷。仁義禮智信,為儒家三綱五常中的"五常",是做人應該遵循的基本道德準則,《論語》說,要"訥於言而敏於行",對此,人們在日常生活中,應該抱有積極的人生態度,迅速地去踐行五常倫理道德。溫良恭儉讓,出自《論語》"學而"篇,是儒家倡導的待人接物的五種美德,希望我們做人要溫和、善良、恭敬、節儉、謙讓,從而涵養我們的人格品行,提升我們的胸懷格局。


第三對柱子的楹聯為:

思親宜敦孺慕

敬祖要懍真誠

上聯中的"孺慕",出自《禮記》。孺為小孩,慕是尊重、仰慕、孝敬的意思。這聯的含義是,思念親人態度要虔誠,心裏要仰慕。下聯中的"凜"字,意為嚴肅端莊,告訴我們敬祖宗不能隨意,一定要心懷敬畏,畢恭畢敬。


第四對柱子楹聯:

思盡孝思盡悌孝悌無違天倫樂事敘千古

敬其尊敬其親尊親之至和氣真情藹一堂

孝悌,是從家庭角度,要求長幼有序,孝敬父母,友愛兄弟,家庭和諧,這是儒家最基本的道德規範,也是行仁的根本所在。《三字經》有言,"首孝悌,次見聞",講的是做人首要莫過於孝敬父母,友愛兄弟姐妹,其次才是廣其知、廣其學。在古人看來,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孝悌無違,不逆父母,家庭才能和藹一堂,如此,該是一幅多麼美妙、多麼溫情的人倫畫卷啊!


鐫刻在門廊立柱的楹聯,上聯與下聯的開頭分別嵌入"栗"、"塘"二字,讓人一看,便知這是栗塘村了。

栗秀千年枝長為周幹

塘起三級浪便是禹門

我覺得,這副楹聯氣象萬千,非同凡響,寄托了先祖對未來栗塘的殷殷期許。周幹對應禹門,"周"應該是指周朝,周是華夏曆史上第三個王朝,薑子牙等一批肱骨之臣輔佐,享國祚近800年。"幹",則是連接牆與牆之間的樑木,寓意棟梁之才。禹門,又稱龍門,位於山西的黃河峽穀中,相傳為夏禹所鑿,滾滾黃河水騰起三級波浪,鯉魚逆流而上,一躍禹門則飛龍在天,此聯暗喻栗塘後學能在鄉試、會試、殿試三級科考中蟾宮折桂,成為國之棟梁。

圖片

新建的誠璞公祠,位於存泰公祠的右側,堂號繼誌堂。堂內楹聯共有三對。中堂楹聯為:

繼述不忘繼祖德繼宗功善繼尤為善述

誌無別業誌文經誌武緯有誌終於有成

該聯通俗易懂,教育兒孫不要忘記先輩的功德功績,要發揚光榮傳統,有誌於文韜武略,不斷實踐,必將功成名就。

圖片

天井兩頭各有一對柱子,上書楹聯,其一為:

國修人物誌

家傳小隱篇

此聯歌頌的是繼誌堂後裔彭殿元的曆史功績。彭殿元,大清康熙年間進士,官至翰林院編修,參與了《明史》的編纂,主要負責《人物誌》的撰寫工作。致仕回家後,隱居薌山,潛心理學,著有《薌穀小隱》一書。古人雲,小隱隱於野,大隱隱於市。彭殿元自謙小隱,認為自己尚未達到物我兩忘的大隱境界,事實上,彭殿元的人生結局也證明了這一點。


其二為:

繼往開來光前裕後

誌道據德由義居仁

"誌道據德",出自於《論語.述而》,原文為"誌於道,據於德,依於仁,遊於藝"。誌道據德的含義是立誌於追求真理,涵養自己的德行。"由義居仁",出自《孟子.盡心上》,原文為"居仁由義,大人之事備矣",教人立身處世必須循義與仁愛,就沒有做不成的事。


由於祠堂擴大,新增了門廊,繼誌堂的鄉親們委托我新擬一副楹聯,鐫刻到門廊的立柱上,我誠惶誠恐,深感學識淺薄,無奈之下,隻好冒昧應允。楹聯為:

繼往開來揚祖德心係家國

誌同道合頌宗功手轉乾坤

希望繼誌堂後賢不忘祖宗功德功績,像先賢那樣,賡續優良傳統,厚植家國情懷,在波瀾壯闊的曆史進程中,團結一心,正道直行,開啟嶄新篇章,努力創造無愧於時代、無愧於先祖的豐功偉績。


恩榮堂的楹聯有兩對:

恩澤長流願兒孫承先啟後勿替祖德

榮懷久遠喜子侄悌友恭兄共樂天倫


恩澤汪洋日

榮華錦繡春

記錄於此,以備不時之需,待祠堂重建時,可以作一參考。

圖片

栗塘的楹聯,是不斷生長的文化因子,猶如一柱燃燒了近700年的心香,熏陶、浸潤著生於斯長於斯的代代兒女。

行走在楹聯裏的栗塘,我依稀能聽到先祖的聲聲呼喚,讓我駐足,聆聽教誨;我仿佛能看到先祖慈祥的目光,觸摸我的肌膚,深沉而又溫暖……

猜您喜歡

相關閱讀

評論區

猜您喜歡的對聯及詩文:

栗塘

對聯分類

對聯知識

熱門對聯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