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對韻河東”湖湘楹聯七子與當代河東流派學術交流會上,與會聯家提交了十餘篇論文,其中不乏優秀篇章。文振西先生《楹聯“高峰”論》詳細詮釋了楹聯文學、文藝、文化高峰的內涵,提出了目前楹聯創作中存在的“三少”“三缺”現象,高峰出現的“四個標誌”以及攀登高峰的“四個路徑”,高屋建瓴,觀點新穎,論述清晰。其他文章也均具有一定的學術性、理論性和創新性。
楹聯高峰要不要論
楹聯高峰要不要論?我的觀點是:要。不僅要論,而且要快點論,好好論,大家論。
二〇一四年十月十五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座談會上指出:文藝戰線,成績顯著,碩果累累,“但在創作方麵也存在著有數量缺質量,有‘高原’缺‘高峰’的現象。”這一論斷是就整個文藝創作講的,就楹聯創作的現狀而言,同樣是一語中的。楹聯創作隻見“高原”,不見“高峰”,具體表現為“三少、三缺”。
“三少” 一是從創作的質量和高度看,一般化、公式化的作品多,真正具有思想內涵、時代價值和藝術感染力的精品少。其中有兩種不良傾向:⒈忽視楹聯的意境和思想性,偏執於堆砌詞藻,玩弄文字,死扣平仄,使聯作呆板雷同,內容枯燥乏味;⒉忽視了楹聯的時代性、人民性和生活氣息,以為越“文學”越吃香,所以偏執於啃典砌典,分句鋪陳,故作高深,使聯作艱澀難懂。二是從創作的源頭和深度看,滿足於小範圍、小感動、小獲得的聯人多,真正把楹聯當事業,視楹聯為生命而深入生活、紮根人民、嘔心瀝血、卓有建樹的聯家少。⒊從創作的發展前景看,熱衷於楹聯創作的中老年比較多,三四十歲的年輕人比較少,二三十歲以下有誌於楹聯事業的更是少之又少。這是中國楹聯走向高峰最大的隱患所在。
“三缺” 一是缺乏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理念和精神定力。在市場大潮洶湧澎湃、信息技術空前發達、金錢等各種誘惑蜂擁而至的大背景下,一些聯人心浮氣躁,靜不下心來,沉溺於“小我”“小成”“小讚”之中,胸無大誌,目無大局,心無大眾,自然寫不出靈魂之作、生命之作。二是缺乏融入時代潮流和向社會開放的魄力。相當多的楹聯人把楹聯創作當作閑暇餘事,或單打獨鬥,閉門造車;或邀幾個同好乘興而為,缺乏走出去,沉下去,虛心向生活請教,向群眾學習的勇氣和毅力,因而隻能拿出一些應景“媚己”的“批產”,寫不出驚世傳世的巔峰之作來。三是缺少對頂層設計有足夠影響力的楹聯活動家和可以洞察和引領楹聯走向的楹聯評論家。這“三缺”使楹聯向高峰發展麵臨著急需破解的兩道“坎”:⒈在楹聯創作領域急於炫耀自我的多,相互切琢、精雕細刻的少,籠統點讚、相互說好的多,真誠批評、點石成金的少,使楹聯創作中魚目混珠,以次充優的現象屢見不鮮。⒉在楹聯傳承領域,楹聯尚未明文納入教育頂層部門的教學大綱和國家招錄此類幹部的考核內容,因而使楹聯文化基本上活躍在楹聯學會和少數楹聯示範校的圈子裏,難以在更大範圍施展開來。
上述楹聯創作“三少”“三缺”的現狀,說明中國楹聯在向高峰前進的道路上雖然邁出了可喜的一步,但是距離“高峰”還有很長的路程。在這樣的時刻探討楹聯高峰就成了一個非常重要而緊迫的課題。努力攀登楹聯文學和楹聯文化的高峰,是時代的需要,是建設文化強國的需要,是全國人民大眾的需要,也是每個楹聯創作者、工作者實現中國夢、楹聯夢和自身價值的需要。
楹聯文化高峰的標誌
什麼是楹聯文化高峰的標誌?這個標誌由誰說了算呢?按照習近平總書記以人民為中心、以生活為源泉的文藝思想和關於文藝要為時代立傳、為人民立言、為社會引領風尚等係列論述,楹聯文化的高峰應該有四個標誌:
一是有一大批心融時代、情係人民,對楹聯文化事業無比忠誠,並在創造性傳承發展楹聯文化事業方麵做出了卓越貢獻的楹聯家。需要全國像河東楹聯流派和湖湘楹聯七子一樣的楹聯流派和創作團體爭奇鬥豔,應運而生。
二是有一大批無愧於偉大時代和偉大中華民族的優秀作品。它體現著當代中國的價值觀、中華文化精神和中國人民的審美追求,有道德、有筋骨、有溫度,並且意境美、語言美、韻律美,達到了思想性、藝術性和人民性三統一,具有濃厚的時代氣息、文學氣息和生活氣息,真正成為“思想精深、藝術精湛、製作精良”的精品,為人民大眾喜聞樂見,為曆史所銘記。
三是有一套從上到下把楹聯文化的傳承發展放在適當位置的體製機製,使之持續有效地納入各級政府的議事日程和教育部門的教學序列,並以獨具特色的民風民俗融入尋常百姓的終身大事和日常生活,成為全民向往美好生活的一道亮麗的風景。
四是有一套從實踐中提煉出來的與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中國夢同頻共振的新型楹聯文化事業發展的理論,同時,有一套與新時代的社會潮流、科學技術、生活節奏、語言習慣、大眾需求相適應的楹聯文學創作的理論。
上述四個標誌表明:楹聯文化的高峰有沒有出現,不是那個領導、專家說了算,更不是自己說了算,而是楹聯的受眾說了算,人民說了算,曆史說了算。
怎樣攀登高峰
01攀登楹聯高峰的自信
堅持弘揚“敢於領先,善於創新,樂於奉獻”的中國聯人精神,牢固樹立攀高登頂的楹聯文化自信。
二〇〇五年,億萬觀眾矚目春晚《盛世大聯歡》,由十八副精彩的春聯串聯駕馭起來,放射出奪目的光芒。全國每年舉辦四百餘次征聯,征集百萬聯作的聲勢是其它任何文體不可比擬的。每年臘月二十四的“書春日”,全國百萬聯人用新春聯給億萬家庭送去了祝福和歡樂。全國一批又一批中國楹聯文化縣市、社區、景點和教育基地的命名,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繁榮楹聯文化的熱潮,閃耀著楹聯文化的光彩。在全民抗疫的偉大鬥爭中,近千副點讚新時代抗疫英雄的優秀聯作,登上了中宣部主辦的《學習強國》的大雅之堂。諸如此類的楹聯現象,是曆朝曆代沒有過的。所有這些表明:楹聯文化正在隨著時代的潮流健步前行。楹聯隊伍正在成為新時代宣傳思想戰線一支衝得上、打得贏的勁旅、先鋒隊、輕騎兵。中國聯壇一批嶄露頭角的先行者正帶著驕人的作品、業績和理論,一步步走近中國當代楹聯文化的高峰。正如中聯會第十七屆高峰論壇紀要中所指出的:河東楹聯流派由初露端倪而日趨成熟,“不僅為全國聯壇提供了有益的經驗,而且預示著我國楹聯文化事業發展高峰的到來。”如今,全國廣大楹聯愛好者愈來愈清晰地看到,攀登楹聯文化的高峰是時代的要求,人民的需求,每個楹聯人的追求。
02攀登楹聯文化高峰的路徑
攀登楹聯文化高峰,就要組織起堅強有力的楹聯登山隊伍,打造出應世、傳世的楹聯精品。要樹立大楹聯觀念,在各級黨委政府的領導下以高遠的眼光和寬闊的胸襟,組織起浩浩蕩蕩的楹聯文化大軍,著重在“化”字上下功夫,努力實現楹聯“四化”:
(一)楹聯知識普及化。楹聯與其它文學體裁相比,最大的優勢是化為民俗。攀登楹聯文化高峰必須以楹聯文化普及為基石。
(二)楹聯創作精品化。要以打造楹聯精品為主要任務,成立楹聯精品攻關小組——楹聯登山先鋒隊,製訂精品標準,建立鑒定委員會和精品評選製度,設立楹聯精品庫,開展楹聯精品“創作年”“鑒賞日”“聯展會”“楹聯節”等豐富多彩的活動,把所有楹聯文化事業涉及到的各個領域的傑出人才全部請進來,走出書齋、走進時代、走進網絡、走進公眾視野和大眾心裏,多層次、全方位地打造楹聯精品。
(三)楹聯製作產業化。現代科技的迅猛發展給楹聯製作經營提供了難得的機遇和手段。為改變楹聯界守著金碗討飯吃的被動局麵,一定要動員熱愛楹聯事業的企業家開辦楹聯企業,或聯合現有楹聯廠商,用大眾喜歡的實用聯將其生產銷售的病舊聯替換過來,逐步占領楹聯市場,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雙贏。
(四)楹聯功能社會化。實用是對聯的靈魂。楹聯文化事業的高度取決於楹聯滿足人民需求的廣度和深度。未來楹聯文化的高峰,不在少數文化人的書齋裏,而是在沸騰的時代和火熱的生活裏,在廣大民眾對好楹聯的需求裏。為此,要充分發揮楹聯兩報一刊和楹聯網站等新老媒體的作用,大力推廣各地的先進經驗。
03攀登楹聯文化高峰的梯隊
建立老中青三代接力的登山梯隊,堅持不懈地攀高登頂。攀登楹聯文化高峰是一條漫長的路程,需要一代一代的努力。我們設計的路線圖和時間表是按青少年、中年和老年三代人劃分,組成三個登山梯隊。如今的大中小學生正是未來登峰的決定性力量。為此,我們一定要從長遠著眼,把楹聯教育擺在頭等重要的位置上,下定決心強聯教。要在頂層設計上下功夫,爭取教育部門把楹聯教育明確列入各類學校教學大綱,作為語文教學、語文教師考核和學生考試的評價內容。要統一編發楹聯教材;要通過培訓,使所有語文教師成為合格的楹聯教師。培養攀登楹聯文化高峰的紅旗手和後備隊。同時,要以戰略眼光,適應當代青少年寫作和語言的需求,逐步改進和完善聯律,為楹聯新一代開辟更加廣闊的創作天地。少年智則中國智;聯教興則楹聯興。楹聯教育在學校、社會的大普及和楹聯家、楹聯精品的大亮相,必是楹聯文化到達高峰的時刻。
這次河東楹聯流派與湖湘楹聯七子在“河東對韻”中交流展示的巔峰之作,足可說明我們距離楹聯文化高峰越來越近了。不管前麵山有多高,路有多難,讓我們相互攙扶著,以“癡於國粹醉於夢,紅了對聯白了頭”的忘我精神,一步一個腳印地朝著風光無限的楹聯山頂攀登吧!這是我們的夢想、使命和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