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1.黑龍江哈爾濱 黃振業
最近聯齋舉辦的關於“意像”和“犯題”等楹聯創作中經常出現的一些問題展開的討論,大家從不同的角度闡述了自己的看法,讓我受益匪淺。
這次又展開對“三仄尾”和“三平尾”的討論,我認為非常及時,非常必要。因為從我剛開始學習寫對聯時,就有一個問題始終弄不明白,《聯律通則》中說“仄收句盡量避免尾三仄,平收句忌尾三平。”現在看來,對於這個“忌”字大家的理解完全一致,“忌”就是“禁”,一刀切,絕對不允許。而對於“盡量避免”四個字,大家的理解卻大相逕庭,有人認為“盡量避免”和“忌”字應劃等號,就是絕對禁止。也有人認為“盡量避免”四個字,就是說可以有回旋餘地,在特殊情況下應該允許其存在。還有人則給了“三仄尾”網開三麵,不僅允許其存在,而且還主張在獲獎作品中也不應該受到排斥。
我就曾聽到一位曾參加過對聯評選工作的評委說,他的觀點就是完全封殺“三仄尾”,所以他在第一輪選評時不管聯寫的好壞優劣,隻要看到是“三仄尾”,就一律淘汰,在他眼裏,這絕對是一個不可逾越的紅線。
這種現象就讓我這個初學乍練的楹聯愛好者犯難了,我們不能在投稿前先得研究一下評委們的好惡,是持的哪種觀點,以免自己的作品被淘汰。而有些賽事結果公布前,根本就不公布評委名單,我們真不知道何去何從了。
舉個列子,有一副寫蔡文姬的對聯,其中上聯的尾句是“胡笳十八拍”,“十八拍”這是個固定詞組,一個字也不能改動,那麼這個對聯是否會被堅決否決呢?還是賴以能在網開三麵的評委們的刀下留人呢?
所以我認為對於“盡量避免”這四個字,大家必須有一個共同的認識,如果能在我們聯齋這次展開的“三仄尾”和三平尾”討論中,讓我們能進一步弄清它的含義所指,它的來龍去脈,它的發展趨勢,真可謂功莫大焉。
002.山西偏關 範榮
對聯是講究抑揚頓挫的,如果沒有波瀾起伏,就失去了應有的韻味。在兩句以上的對聯中,除最後一句外,可以適當放寬“三仄尾”或“三平尾”,但最後一句絕對不能放寬。我們可以通過調換聯句次序,把非有“三仄尾”或“三平尾”的句子移前,就能緩解一些。
003.湖南 黃麗君
我認為盡量避免三仄尾就是特殊情況允許存在,如專有名詞:共產黨,你不可能把她拆開!三平尾,是不允許存在。但如果碰到專有名詞,如著名的鄱陽湖,東江湖,怎麼辦?假如在斷句時按音節不就可以解決這一問題嗎?另外,分句應該放寬些,結句嚴格要求!但沒有規舉不成方圓!希望聯界大佬門盡量統一觀點,不要各說各的。咱老百姓不好辦,不知聽誰的好?
004.黑龍江龍江 喬德紅
中國漢字這麼多,表達方式也很廣泛,如果碰到有些字是三平尾或者三仄尾,完全可以換一種方式敘述,換個位置或者找別的詞代替,如果實在避不開就不用,不用這個詞隻能是語意上弱一些,但不會有硬傷,畢竟目前聯界隻有極特殊的聯才允許三平尾和三仄尾,那這種“特殊情況”是個模糊範圍,行與不行是容易引起爭議的。把這個難題就給別人解決,就不如自己先解決掉,至少這副聯不會是風險聯。
005.河南 楊東升
仄平尾
歌唱英明共產黨;
複興道德新中華。
006.河南南召 李青旺
“三平尾”是格律詩中韻句結尾三個字都是平聲的句子,如著名詩人劉章老師寫《平型關》的尾句“關關都是平型關”。詩人的意思是中國的所有關隘都是平型關,是任何來犯之敵的葬身之地。這首詩在一次抗日詩詞大賽中榜上有名。由此可見,三平尾雖然被認為是詩家“大忌”,我們也確實要力求避免,但任何事情都不是絕對的,有時也可以破例。我們總是把某個字出律、某句話犯三平尾視作一首詩或一副聯的“硬傷”,而很少把思想性和藝術性的不足視作“硬傷”,這似乎有點丟掉西瓜、隻抓芝麻了。我寫詩寫聯從來沒有出現過三平尾,也不鼓勵詩與聯中出現三平尾,但我寧要有瑕的玉,而不要完美的石。
007.山東臨清 楊學印
我認為一副成聯應該避免出現失對,失替,三平尾,三仄尾。這是一副成聯的基本要求。寫聯,評聯必須遵循這一標準。初學聯者尤其要注意這一點,掌握了基本要求,反複練習,才可寫出佳聯。
008.廣東五華 王永祝
當平時創作中,若遇到要用固定詞組或固定地名和人名,不可避免時,就用。在征聯和寫群內同題聯時,就堅決不犯,犯了就淘。
009.湖南嶽陽 周水江
古人製訂創作詩、聯不犯孤平不犯孤仄,也同時出現孤平孤仄的,主要是要調節好朗誦時的讀感即音韻和諧,能在創作中調節好音韻和諧,合理利用,如果是熟手名家,他們的構思用字巧妙,固定地名也能熟能生巧,也能避開!
010.江西遂川 彭克雲
“三平尾”和“三仄尾”都是寫詩作聯必須盡力避免的,如果詩詞聯對中出現了“三平尾”和“三仄尾”,那麼就大大影響詩詞聯對的韻律,讀起來十分不爽,所以我們要力求避免。怎麼避免呢?可以考慮用同義詞或近義詞。
011.山東臨清 羅誌勇
98年10月前,我出門旅遊,根本不注意景點的對聯,自從參加臨清楹聯學會,才開始注意對聯,在安徽亳州看到了下麵這副聯:“善德善言善行總以善醫至善;名山明水名勝更因名人而名。”
這也是安徽亳州華祖庵裏的一副對聯,對華佗的高尚醫德和精湛醫術予以讚頌。地因人而有名,人緣醫而至善,醫德和醫術並舉、皆高,方為名醫。
心想這不對嗎?怎麼是五平尾呢!在亳州當天我就發到“運河聯聲群”,很多老師都給我解釋,我記得印象最深的是,時任群管劉新國老師說的,當時沒有聯律通則,再說寫聯的是名人,還舉了一個六仄尾:“吃百姓之飯,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得一官不榮,失一官不辱,勿說一官無用,地方全靠一官。”劉老師說,我們必須按規則來,不能失對失替三仄三平尾,等成了名人有點問題也就是對的了。
012.河南南召 劉長青
南陽武侯祠有兩副對聯:兩表酬三顧;一對足千秋。身在朝廷原無論先主後主;名高天下何必辯襄陽南陽。這兩副聯我認為都不合律,第一聯上比下比頭兩字都是仄仄,第二聯下比犯四平,我想撰聯者不會不知,可也曆了幾百年甚至上千年,這叫不以律害意。襄陽與南陽是地名,不好改吧,這種情況多,這叫不能死搬教條,極特殊情況應特殊對待。
013.湖北大冶 石鈞
(一)盡量避免尾三仄是說有難度的可不計較;忌尾三平是說此種現象是可以克服的,是要禁止的。如:歌頌英明共產黨;複興道德新中華。“新中華”可改為“美中華”。
(二)專有名詞可以不計較。如“共產黨”、“一國兩製”、“胡笳十八拍”等。
(三)技巧聯例外。如“關關都是平型關”、“因名人而名”、“自己也是百姓”等。
014.河南西峽 龐廣三
凡事都應遵循“具體情況作具體分析”的處理原則。依據聯律現有規則創作評價作品是完全應該的,但特殊情況和特定詞語(詞組)應該作特殊處理和特別對待。在一定的語境條件下,使用某個特異的字詞才能準確表達語意,換作別的就無法達到目的或差之毫厘謬之千裏。毛澤東主席是語言大家,這個無人會否認。但主席就講過不能“因韻害義”的話,強調表情達義的重要性。各地名勝古跡和古來文學作品中,對聯作品汗牛充棟,佳聯極多,但不少名聯就與現在的規定相衝實。愚以為:創作要求應堅持高標準,評價要適當靈活,尤其對“換一字(詞)難達到應有效果”者在指出問題的同時,該肯定的還是要肯定。
015.甘肅舟曲 劉曉晨
關於尾三仄和尾三平,聯律規則有明確規定,避免使用尾三仄,禁止使用尾三平。楹聯通則規範發布時間還不長 ,考慮到規則的穩定性和傳承,拙意以為遵守比較合適。但是,關於三平和三仄的固定詞組,可以進行技術上的處理。前置一組五字聯標準分句就可以。示例如下(其它類推):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筆者在本地鄉村旅遊標杆村建設應征聯中,也是這樣解決了三平及三仄地名的鑲嵌問題。
016.廣西 蔣桂鳳
大凡遊戲都有規則。作為對聯,它就是一個文字遊戲,故在所難免。三平尾或三仄尾是對聯規則中不允許的,所以必須得按章辦事。
017.山西新絳 朱懷印
關於對聯尾三仄,尾三平。“聯律通則”第二章,第十條 在關於避忌問題時規定:(1)忌合掌。(2)忌不規則重字(3)仄收句盡量避免尾三仄;平收句忌尾三平。這裏明確了尾三仄是“盡量避免”,尾三平為“忌”。
“聯律通則”第一章第五條 講平仄對立時規定,“上聯收於仄聲,下聯收於平聲”。所以說,在對聯上聯,尾三仄應該“盡量避免”出現,但在確實無法避開的情況下,則放寬了,也可入聯。但尾三平為“忌”,故在對聯下聯,是絕對不允許出現的。
018.河北灤南 王玉英
但凡遊戲必有規則,參與者應嚴格遵守,若一直觸犯,其後果就是淘汰出局。一副楹聯從著手創作到最終完成,就是一項文字遊戲的全過程,而《聯律通則》即為遊戲規則。“仄收句盡量避免尾三仄,平收句忌尾三平”這句話中,“忌”無須贅言,“盡量避免”四字則給人留下了無限想象的空間。我的理解是,在分句(多分句)中適當放寬,結句絕對禁止。我作聯,從不用尾三仄及尾三平。遇到專用名詞如“共產黨”、“天安門”等等,則調整到句首。美玉微瑕不影響其溫潤可人,而無暇美玉則更加璀璨奪目(今日隻談平仄,不涉及意境等等)。楹聯創作,完美主義者的遊戲!
019.湖南醴陵 鄧元軍
在浩瀚如煙的聯海中,有流傳千古光輝閃耀的絕世名聯,也有煙花一逝庸俗平淡,而轉瞬消失在紅塵當中的一縷輕煙,如此斷言,你願做前者還是後者,不被後人所嗤之以鼻,指指點點,吾以為,三平尾和三仄尾在聯律通則中的告誡,值得後世來遵守,崇仰。此原則還存在猜忌,討論的話,讓後人貽笑大方也,即使有前人留下幾副膾炙人口之作,也不能以此為借口,就不遵守其規則了,而是附和起舞,拿前人作擋箭牌。精彩的中華文化豈不被庸俗之人所糟蹋了嗎。據此,先哲和今賢對中華楹聯的精髓之所繼承應該予以支持。不支持的人,要先檢討一下自己是不是一個文化之懶惰者,難道就真的找不出字來而破壞其規則嗎?如果是真的找不出,你這副聯又不能被人所尊崇,欣賞,而不如做一個其遵守規則的繼承人吧?請記住;和尚也須受戒,詩家更必遵規。
020.廣西南寧 杜泰年
曾經看到一個楹聯同題某著名景點的征聯活動,其中一副獲優長聯作品,簡評大意:上聯前分句平實,後分句筆鋒急轉,妥貼地采用擬人手法,結句景象雄渾開闊,大氣沉穩。整體看,對仗工穩,平中見奇。不足處,上聯分句句腳三連仄,下聯句腳三連平。
長聯分句與分句之間的句腳相距較遠,出現三連仄與三連平尚且判為不足,那麼沒有分句的短聯,是不是更應該遵守規則,避免結句三仄尾與三平尾?
021.雲南龍陵 楊選從
本人認為,處理律詩、楹聯作品應當“實事求是”。一般情況下三仄尾應盡量避免,三平尾應禁止,但特殊情況下,應當允許其存在。
022.河南洛陽 毛利民
應按規範作詩寫聯。《聯律通則》第十條避忌問題(3)仄收句盡量避免尾三仄;平收句忌尾三平。
解讀之,三仄尾在古人律詩中偶有所見,應盡量避免,但在確實無法避開的情況下,也可入聯。尾三仄,僅指五七言律詩句式,非五七言句,則不必拘求。三平尾在古人律詩中極為罕見,故三平尾為創作大忌。
023.江蘇泰州 楊紅珍
“三仄尾”與“三平尾”初學寫詩時我不注意也常犯這個毛病。後來頭腦中確立這個概念,在寫作時注意不犯,也就可以避免了。中國文字常用的幾千字,完全可以避免,不必犯之。
024.青海海南 馬明曉
我找讀了相關的詩律和聯律的書籍。在平仄交替的詩聯中“三尾平”和“三尾仄”都是犯忌的。因為詩聯是韻文,語音的陰陽頓挫,是靠“四聲”即“陰、陽、上、去、入”來表現的,也就是韻律中的“平仄”來表達詩聯音節的跌宕起伏,讀起來才會有音律的美感,為什麼有些詩詞可以譜曲詠唱的原因就在此。
025.河北臨西 王玉璠
關於失替和三平尾,《聯律通則導讀》和《聯律通則》表述的不一致,是造成聯友對規則理解和執行混亂的根源。《聯律通則導讀》和《聯律通則》是權威機構的刊物,對於這些決定、內容,應該有完全一致和明確的表述。
同一問題是名人也可叫好聯。如孫中山手書過的:養天地正氣;法古今完人。古聯中四仄尾、四平尾的也有,也是流傳至今的好聯。特別是現在有好些新的提法,拆開無法入聯,放前邊變味。所以我個人覺得三平尾應該避免,內容好的也可以放寬。
026.江西遂川 黃小平
新科學也有不科學的地方,雖然上天入地下海都有高科技的東西,但科學家都是通過古代易經原理等等進行深化探導研究出來的,無古是不成今的,我們不能隨意改變古代文化。中國文化是奧妙而深沉,不要自以為是,胡作亂規,要賽過前人文化,現在恐怕萬中難尋一二。
古聯隻規定上仄下平,意思上比結尾為仄,下比結尾為平就可以。我記得因果禪寺有副對聯是這樣:“果有因,因有果,有果有因,種甚因結甚果;心即佛,佛即心,即心即佛,欲求佛先求心。”按現在三仄尾三平尾,這聯一無所取。但是大家又悟開了前人的道麼?你拿什麼資格來規定三平仄尾?
還一副秦少遊和蘇小妹的對聯:“雙手推開窗前月;一石擊破水中天。”這副聯意義多好,如果你死扳硬套,偏用平仄檢驗,那麼這聯有用嗎?古人做詩做對都有講究的,並不是什麼官大好題詩,假如做出的聯和詩都不符合規矩的話,不管你官職多大都不會傳統到今,早就被那些文人墨客拋卻了。
我認為三平仄尾盡量減少寫,有些成語規定或經典語氣避免不了的,還是可用或最佳選擇。文字的東西是古國精華,隻有考古深入,學習前人佳作,我們不能汙蔑前賢另開天文,成為曆史文壇罪人。
027.黑龍江哈爾濱 馬麗華
“一字入公文,九牛拉不出”,公文用詞一定要準確無誤,不能讓人產生任何的誤解和異議。遺憾的是現在大家對“忌”和“盡量避免”,產生了不同的理解和解讀。由於通則沒有對“忌”和“盡量避免”,作進一步地詳解和細化,我們至今還不明白“忌”和“禁”有什麼區別。在盡量也避免不了的情況下,比如大量的地名、人名等固有詞語,算不算失律,這裏應該有一個明確的尺度。在楹聯事業蓬蓬勃勃發展的今天,我們應該對“三仄尾”和“三平尾”有一個統一的認識了。應該讓寫者有所依,評者有所據,可不能再糊塗廟糊塗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