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讀夏民安先生的楹聯及論文
張劍林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我和民安先生同在市(縣)直機關工作,同院不同門,相識無相交。說來有趣,我與他雖近在咫尺,但兩人的深交,卻是遠在安徽蒙城的《中國楹聯報》作的媒介,事後,感覺真有點舍近求遠的味道。
2005年,我撰寫的《中國共產黨紅色裏程盛會組聯》,計四十三副,在《中國楹聯報》上連載,作為酬謝,報社給我寄了幾本對聯理論書籍,其中一本《聯人心聲》,作者竟然就是漢川夏民安先生。那時,會撰聯的人屈指可數,能從理論上闡述對聯的更是鳳毛麟角。此書一經麵世,一時好評如雲。一些當代中國楹聯界的大家紛紛為該書作序、題詞。如,時任中國楹聯學會會長顧旦平、榮譽會長馬蕭蕭、副會長常江、秘書長王慶新、《對聯》雜誌榮譽主編郭華榮、《中國楹聯報》社社長夏茹冰、時任湖北省楹聯學會會長陳東成等。都是文林宗工、聯壇巨子、詩會高朋,更有穎出新秀以及方聞通賢。諸家所題所評均為個人水平上好發揮,吐屬高雅,讚不絕口。書中有些聯作,我曾於不同報章讀過,印象頗深,今見之廣征博采,薈萃成帙,更覺文彩斑斕。故是書無俟抑揚,第以自身蘊涵賅瞻而為聯界所重並秀於書林,當可想而知也。這本“從天而降”的聯書,我如獲至寶。名人在側,相見恨晚,千金易得,知音難求,《聯人心聲》使我和民安先生成了無話不談的聯友。
放之座右的《聯人心聲》,無事便拿來捧讀。尤為精彩的楹聯和論文兩部分,誦讀多次。覺得“佳聯”名實相符,“論文”多臻精當。謂《聯人心聲》書好,好在不特聯佳,且風格多樣,披覽全編,紛葩爛漫,誠可喜也。聯作緊踏時代節拍,激情充溢:或高歌熙運、致詞嘉會;或禮讚河嶽、吟詠抱衝;或提襟摯友、報德恩親;或瓣香先哲、揚烈昭忠;或標舉敬業、稱美樂群;或施鞭腐敗、推重奉公。善惡分明,直抒胸臆。民安先生有一副題教師節的名聯:“引萬道清泉,澆祖國花朵;傾一腔熱血,鑄人類靈魂”。發表於中國楹聯報。此聯屬五五言非律詩複句型,引起聯界轟動。楹聯大家、中楹會理事魏啟鵬先生評價說:這是“雙句讀對聯最佳模式”,是“正確認識和判定音步的一副範聯”,“它開拓了任憑馳騁縱橫的廣闊天地”。唐詩《春江花月夜》,有一詩壓全唐之說,聞一多先生曾評價此詩為“詩中之詩”,那民安先生這副對聯佳製,可否謂之“聯中之聯”呢?
俗語有言,“從師不與訪友”,恕我不敏,與其說讀,無寧說學,尤其是論文部分,多次捧書精讀,尤為令人心儀者,是民安先生職無發號之要,權無施令之威,但憑對祖國優秀傳統文化之責任感,幾乎走遍祖國大江南北,以文會友,收集整理名聯、古聯。用意聯學,立效立言,征之史典,亦當謂之“不朽之作”。民安先生才而多思,敢於突破框框,他的《第一聯質疑》就是震撼之作,它推翻了“新年納餘慶,佳節號長春”是中華第一聯的傳統說法;《唐代已有對聯》融科學性與銳氣於一體,是聯史探源中的力作;《對聯稱謂種種》,讓我們增長見識的同時看到民安先生考據之功力,治學之嚴謹。如今社會,在不少“精神產品”流眄乎“消閑娛樂”、“新鮮刺激”,紛紛以粗鄙向銅臭地帶靠攏之時,民安先生能傾心國學、翊正揚清,思如九萬摶空,且複不為物累、不囿名位,啟文心而開慧眼,唯佳作是求,於林林總總撰造中取精用宏、抉擇聯華。與析得失、掎摭弊利,闡奧發微、鉤沉致遠,實屬難能可貴,不由人不起十分敬意。
民安先生的論文,真心向學,辨才啟秀,舉藝崇文,公月旦之評。對研究的問題,條分縷析,字稱句量,既昭彰聯作成功之美,又指明藝精所致之由,界外人讀之有裨於學,在行者讀之可引以為鑒,雅俗共賞。撰作的論文均貫通並馭禦多科學問,如語言文字、詩律聲韻、丹青翰墨、文學、史學、哲學、美學、宗教民俗等,從對聯的廣泛文化關係中,昭其功用並釋其秘奧。舉凡對聯為文之發展、修辭造句、章法體式、格規律範、品位學說乃至文字戲用、巧飾諸格等通常規則,以及聯學古今講究,多能在《聯人心聲》中或多或少找到實證與答案。可謂“工程”浩繁,洋洋大觀,而又撮天地於咫尺,用簡馭博,聯學諸項賅備,應有者盡有之矣。
民安先生已長眠窀穸,書在人亡,倍生感歎。每讀大作,仿佛天上又傳來動聽的《聯人心聲》,遙望西天,為表思念,撰一聯與先生再敘舊誼。曰:
鄂皖友情牽,郵路長傳才子筆;
詩聯遺著在,寒齋時讀故人書。
2020.10.8歲次庚子秋於江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