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友曾宜華先生在幾十年應酬和日常事務中,創作了大量的楹聯、詩、賦。並已正式岀版《文田聯草》一書。株株嫩綠的芳草,正搖曳著璀璨的珍珠般玉露,灑向那詩山聯海,助推著下一個文學高峰。作為契友,我欣然為之喝彩!
韻文是我國古代文學的基本形式之一。從詩經、樂府、唐詩、宋詞、直至元曲,可謂一脈相承。同詩、詞、曲、賦一樣,作為韻文一種的楹聯,也有著悠久的傳統。楹聯自五代起延續發展,至現代經久不衰,並屢有創新,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楹聯不僅獨具有韻文的靈活性和表現力,更重要的是作為一種文體,在形式上它可以毫不掩飾的張貼或懸掛於門、樓、堂、館、寺、廟、亭外等。並為廣大群眾所喜聞樂見。
對聯不僅是大眾的、草根的,它更是高雅和藝術的。 “擎天拄地兩行字,汲古涵今一副聯。”雖然字數不多,但它能包涵今古,包容地天,既淺顯易懂,又講究平仄韻律,詞對意聯,耐咀耐嚼,意味無窮。
寫對聯要具備相當的文學基礎和涵養。不懂詩詞格律,是難寫出好對聯來的。同樣,不會寫對聯,也是難以寫好詩詞曲賦的。律詩的頸聯和頷聯,多是工整的好對聯。曾老師近三十多年的寫作生涯中所寫的對聯,遍地開花:會場、機關、學校、廠礦、農村,逢年過節,會議、紀念等等。對喜慶氣氛的烘托、對環境的美化、對政策的宣傳,都能起到很好的作用。
曾宜華老師是勤奮篤誠的。夫子自白:無才也對,有空即聯。1997年起,潛心研究對聯創作,參與社會征聯,至2011年的15年中,累計為城鄉居民寫作紅白喜慶對聯2400多副。
《文田聯草》是曾宜華老師思想情感的結晶,楹聯作品精華的薈萃。由於涉域寬廣,境界開闊,在思想藝術上一部分已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境界。例如“春春比酒;歲歲添財。”“千行紅紫;百業福祥。”之思想前衛,青春脈動;“境廬人壽;宸宇天和。”之氣勢宏大,立意深遠;“花紅連理;月老合歡。”“鹿鳴秋榜;鵬誌夏屋。”之喜慶吉祥,言簡意賅;“慶雲麗麗;鶴舞翩翩。”之大處著眼,高度概括;“祥風壽壙;德鏡高天。”之思古懷遠,風味悠長;“樂山樂水;仰聖仰賢。”之浪漫靈動,情景交融。
他對白描、誇張、比喻、反襯等寫作手法運用自如,多角度地寫出了社會生活各領域的情景,唱響時代的主旋律,與時俱進,謳歌祖國的繁榮昌盛和改革開放的輝煌成就,表達了人民大眾的思想情感。聯中諸如“從甘棠樹底讀東周,自有清風入夢;於漢楚河濱摭鴻藻,常得明月陶情”、“覽一樓風月,六朝詩畫,誰吟故郡落霞美;看百舸爭流,萬馬乘風,我醉大江後浪高。”,真是字字珠璣,讓人歎為觀止。
“聯書耀今古;妙對傳千年。”“一筆新毫香雪頌;三杯濁酒慶雲舒。”縱觀現已流傳廣用的對聯,《文田聯草》有其與眾不同的特點:一是實用性強,因楹聯都是結合具體的實際情況來編寫的,人民喜聞樂見、貼切適用的對聯比比皆是。二是有創新性:現行對聯書絕大多數隻備少量橫批供用者自行選用,而該書實用聯都配有橫批,使用極為方便。三是門類齊全:在通常聯書的內容之外,增添了墓碑、廟會、哀挽、行業、勵誌、修養、街市、添丁、開財門、題畫、節慶、狀元酒、應征聯等,為讀者提供了更多的寫作交流和創作體會。
《文田聯草》由中國楹聯學會副會長方留聚作序,中國詩聯書畫院王慶新院長題寫書名,《對聯》雜誌特邀校對姚蘇丹老師審稿,中國詩聯書畫出版社岀版。其思想性、藝術性、實用性、哲理性都很強,值得大家品讀。
李林森,湖南嶽陽人,筆名鈍斧。2013年涉足楹聯領域,有部份作品發表於《中國楹聯報》、《中華楹聯報》、《對聯天地》、《聯齋》、《中華楹聯網•微信公眾號》、《湖南日報》、《嶽陽日報》等,中國楹聯學會會員,《聯齋》特邀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