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以“半”字入聯,或寫景狀物,或抒情喻理,含蓄雋永,意境萬千,佳作頗多,耐人尋味。
我國古來許多描摹園林名勝、湖山勝跡的對聯,多有以“半”字相互入對的,愈顯其絕妙的景觀與情趣,堪稱“半字藝術”。
南京莫愁湖聯:
柳影綠園三畝宅;
藕花紅瘦半湖秋。
這聯隻能用“半”字,卓顯寫作技巧,給人以霧裏看花的朦朧美之感。如果是用“一”字則太實了。
上海半淞園聯:
剪取吳淞半江水;
聊寄江南一枝春。
北京頤和園月波樓聯:
一徑竹陰雲滿地;
半簾花影月籠紗。
此聯運筆洗練,比喻優美,造成一種“竹陰”如“雲”,“花影”似“月”的意境。
浙南大明湖聯:
四麵荷花三麵柳;
一城山色半城湖。
聯語工切,勾畫出大明湖的天生麗質。
杭州西湖的三潭印月水光漣麗,有聯雲:
十畝荷花半徑竹;
四圍潭水一座山。
描摹得情景交融,意境全出。
昆明市北的黑龍潭有副題景聯:
兩樹梅花一潭水;
四時煙雨半山雲。
聯語例舉黑龍潭周圍的景象,僅用數詞、名詞,不用動詞,頗有特色,別具情趣。
昆明大觀樓的對聯:
萬頃鷗沙襯林綠;
半江漁火映華江。
文筆大氣,給人以異常明快的感覺。
杭州靈隱寺有一副對聯:
人生哪能多如意;
萬事隻求半稱心。
聯語頗具哲理,告誡世人做事為人要講究適度。
廣東肇慶半山亭聯雲:
到此處才進一步;
原請君毋廢半途。
湖南衡山半山亭有聯雲:
遵道而行,但到半途須努力;
會心不遠,欲登絕頂莫辭勞。
這兩聯之中,不說半山說半途,借山之路喻人生之路。
此外,還有“半”字入聯的趣聞軼事。
半邊山,半條路,半溪流水半溪涸;
一塊碑,一行字,一句成聯一句虛。
上聯由眼前景而發,巧妙地運用了四個“半”字。這路依山而建,劈山而築,故山也成“半邊”,路也成半條。因久旱天雨,一條小溪自然半邊流水半邊涸。
傳說,上聯為佛印所出,請蘇東坡對下聯,蘇東坡對不出,為永記此事,蘇東坡請人在此樹碑,刻下上聯。李調元任廣東學政,見到碑上的上聯,脫口而出下聯。
半市半鄉,半讀半耕,半士半醫,世界本少全才,故名曰半;
閑吟閑詠,閑彈閑唱,閑斟閑酌,人間盡多忙客,而我獨閑。
湖南石門袁少枚自題“半閑園”,園中懸有此聯,意味悠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