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之夜坐上z150火車,早晨六點半到達長沙站。由於肚子有些餓了,下車後,便直奔火宮殿而去。火宮殿位於長沙市坡子街,古典建築群,南北座向,在其間,可以吃到各種長沙和湖南著名、地道的小吃。經地鐵2號線轉1號線到達黃興廣場,再步行兩百餘米即來到火宮殿南大門前的石牌坊邊,敏感的我,抬頭便看到牌坊上的一副楹柱聯:
誰攜太白來耶?金穀宴芳園,春夜羽觴宜醉月;
休問季鷹歸未,火宮羅美食,秋風鱸膾不思鄉。
這是一副非常有名的美食聯,為當代聯家胡靜怡所撰。不過,還未來得及細品,咕咕叫的肚子,催促著我匆忙走進大門內左邊的“小吃王國”樓東門,大嚼起美食來。其中油炸臭豆腐、龍脂豬血、糖油粑粑最是風味獨特,即使慢條斯文,十幾分鍾也吃飽了。出得東門,迎麵看到樓門左前方數丈開外的火宮殿古戲台聯,仔細讀之,知道其為清代何紹基撰寫。聯曰:
象以虛成,具幾多世態人情,好向虛中求實;
味於苦出,看千古忠臣孝子,都從苦裏回甘。
聯中有兩組反義詞,即“虛”與“實”、“苦”與“甘”,鑲嵌自然,加上“虛”、“苦”字的有規律重複出現,回環往複,頗有理趣,在“好向”、“都從”中,包含著深厚的傳統思想內涵,至今依然具有很強的教育意義。
心裏回味著,出得大門來,不覺又立在了胡聯前。“誰攜太白來耶?”“休問季鷹歸未”這開端,便劈空而到,運用典故,聯意甚為霸氣,不覺讓人浮想聯翩,一下子就抓住讀者的心。上比活用李白《春夜宴從弟桃花園序》文意,含蓄地寫出火宮殿飲食環境之美;下比反用張季鷹秋風思歸的典實,借宋·辛棄疾《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休說鱸魚堪膾,盡西風, 季鷹歸未?”詞意,直接表達出是因為“火宮羅美食”,所以食客“秋風鱸膾不思鄉”,可謂別出心裁,是火宮殿美食最形象、生動和含蓄的讚美!
想著,想著,便離開火宮殿,步行到其大門東邊二百米之外的黃興南路步行街地鐵站入口。此時,頂著日頭,不覺徘徊起來,下一站,我應該到哪裏去尋聯呢?因為這附近有兩個著名景點,一曰天心閣,一曰開福寺。思來想去,為了少走路,還是決定先去開福寺吧!
開福寺門口到了!哎,怎麼這麼多人呀?難道今天是個什麼特殊的日子!不管那麼多了,買好門票,擠到寺廟的大門口,門上的特大字短聯,還是吸引了我。它對仗十分工整,在大氣中,先暗示出了方外之地的幽深與神秘,隻是不知何人所撰。請看:
紫微棲鳳;
碧浪潛龍。
入得寺門來,倚橋瞭望,寺內建築莊嚴有序,香客如雲,其果然為佛教之聖地也。據說大雄寶殿有一副佳聯,便仔細尋找起來。誰知一路讀了幾副對聯,都不甚如意。不過還好,在大雄寶殿門口廊道兩側最靠邊的石柱上發現了這樣的聯語:
齋魚敲落碧湖月,覺覺覺覺,先覺後覺,無非覺覺;
法鍾撞破麓峰雲,空空空空,色空相空,總是空空。
讀之,心裏便有了說不出的高興與甜蜜,這是廖名縉所撰。由於天氣太熱,抄下後,便匆匆離了開福寺,乘坐69路公交車,準備去天心閣。不過,車上有空調,涼快,便閉著眼睛琢磨起這“覺”、“空”聯來。聯語可謂處處皆秒呀,其起筆,便以“齋魚”、“法鍾”兩種佛教典型法器呈現眼前,頗為醒目,亦頗為雅切,其在動詞“敲”、“撞”連接中,與“覺覺覺覺,先覺後覺,無非覺覺”、“空空空空,色空相空,總是空空”前後呼應,邏輯嚴密,結構緊湊。讀之,聲韻悠長,寫盡敲打、撞擊“齋魚”、“法鍾”的聲音之美。而“覺”、“空”有規律多次重複,佛音好似在耳邊回響,其佛教氛圍頗濃也!尤其是和尚“敲落”的是“碧湖月”、“撞破”的是“麓峰雲”,如此寫,聯作者可謂才情橫溢,想落天外,構思別出,形象地打破了佛教寺院的沉悶,令人回味無盡,可謂天下一絕也!這裏“碧湖”指開福寺裏的碧浪湖,“麓峰”指的是與開福寺隔湘江相望的嶽麓山,因此,它隻能掛在此寺,不可易移,多麼絕妙呀!
可是,還來不及多想,一會兒,公交車就來到天心閣。天心閣是一座城樓,建於長沙市城南路與天心路交會之處的古城牆上,共有樓閣三層。尋之,整個公園建築群中,懸掛的對聯甚多,品來品去,其中天心閣二樓朝東的門柱上有一副楹聯最符合我的胃口,它是:
豈天下已安時,看燈火萬家,敢忘卻屈大夫九歌,賈太傅三策;
此城南最高處,更樓台百尺,好管領卅六灣風月,七二峰雲嵐。
此聯雖好,而不知為何,作者陳繼訓(清代進士)的名氣並不大,遺憾之餘,便走進天心閣附近的定王台書市,買一本有關對聯的書安慰一下自己,誰知亦不能如願。隻好在一番感歎聲中,於省人民醫院站坐上202路公交車越過湘江,來到湘江西岸,於湖南大學站下車,沿牌樓路,穿過東方紅廣場,來到嶽麓山下的千年學府——嶽麓書院。此時已然是中午時分,雖是太陽高照,由於書院古樹參天,一路尋聯,倒不是十分燥熱。我穿越赫曦台、大門和二門來到書院講堂,講堂有一副名聯:
是非審之於己,毀譽聽之於人,得失安之於數,陟嶽麓峰頭,朗月清風,太極悠然可會;
君親恩何以酬,民物命何以立,聖賢道何以傳,登赫曦台上,衡雲湘水,斯文定有攸歸。
此聯懸掛於講台之側,南北兩邊粉牆上,其遙相對望,頗有氣勢。我邊抄邊讀,其布局,其內涵,最教人感慨萬千。可惜聯語未有落款,故不知為何人所撰。抄下此聯後,心裏想,在書院裏,還能找到一副這樣的聯就好了。於是便沿中軸線往回走,穿過二門,來到大門前,無意間,看到門廊兩頭南北相對望的牆壁上懸掛有一聯,聯曰:
治無古今,育才是急,莫漫觀四海潮流,千秋講院;
學有因革,通變為雄,試忖度朱張意氣,毛蔡風神。
哎!聯語不錯,喜之,其上款曰:馬積高撰。此聯風度翩翩,概括性極強,提醒讀者要“莫漫觀”、“試忖度”,而使遊客對書院肅然起敬。
我知道,出嶽麓書院後門,直走百餘步,便到達中國四大名亭之一的愛晚亭,亭子正麵石楹柱上刻有一聯,聯甚好!無奈記不全了,便來到亭前,觀之,其聯曰:
山徑晚紅舒,五百夭桃新種得。
峽雲深翠滴,一雙馴鶴待籠來。
愛晚亭,原名紅葉亭,位於長沙市嶽麓山下清風峽,因杜牧《山行》中的“停車坐愛楓林晚”而得名。亭與亭前黃石疊砌的陡坡,都極具中國傳統園林建築的風範。在古樹掩映中,於如此典雅的風景裏,品聯,可謂愜意,隻是聯語未有落款,不知其為何人所撰,憾之。
回首大半天的長沙尋聯,收獲頗多,可謂累並快樂著,在去嶽陽尋聯的火車上,忽然記起來了十年前一次遊嶽麓山後自己寫的一首詩,就以此作結吧!其詩吟曰:
曲徑曉攀緣古藤,野林日落有青燈。
倚門且把僧來問,已到雲天第幾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