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中國對聯網首頁對聯知識古今聯話【理論探討】楹聯的國學精神

【理論探討】楹聯的國學精神

2020-07-14 23:19:17曹克定荊楚聯壇 0條評論

一、楹聯國學的文化基因

       楹聯是最具中華國學之形和國學之魂的文學,它涵蓋了中國的道家文化、儒家文化和民俗文化。道家的陰陽說,就成立了一個對立的概念。老子說:“萬物負陰而抱陽”,肯定了陰陽的矛盾勢力是事物固有的。陰陽兩種勢力的對立,就成了楹聯表現形式最根本的國學基因。儒家以不偏不倚、無過無不及的中庸之道為思想內涵,就成了楹聯追求矛盾統一的和諧狀態的思想根基。也可說是楹聯國學的基因之一。自古以來,中國人就崇尚好事成雙,“對偶”就成了國人審美意識的一個主要因素。所以,對偶也就成了國學美學的主要內容之一。在中國的民俗文化中,“偶”是喜慶、吉祥的表現,所以楹聯的對偶形式就契合了中華民俗的精神。當然,楹聯也就融入到了民俗文化之中,它當之不讓地擔起了中華民族廣大人民的情感表現和文化表現。


二、楹聯國學的曆史及文化內涵

       這裏且不討論楹聯到底起源於何時。既然對偶是國人審美意識的一個重要因素,就可以說中國自有了文學藝術,就有了對偶的形影出現。早在口頭文學諺語、民歌中,就有了對偶的影子。如諺語:"屋漏又遭連陰雨;船破偏遇打頭風。”、“天上無雲不下雨;地上無媒不成雙。”無論是詩經、楚辭,都有對偶句頻頻出現。漢賦更是以對偶為主要特征的駢體,對偶句的優美,已經在漢賦裏充分表現出來了。漢語的平仄聲發現之後,律詩中的對偶句就錘煉成了精美絕倫的對仗句了。對仗的出現,是國學美學的一個重大的突破。隨著對仗的出現,對偶藝術成為一個獨立的國學門類(楹聯),就是很自然的了。楹聯是國學中最精華的部分,它以形美、聲美、詞美、言簡意賅為特色,集中表現了國人的審美情懷。因此,它就成為了國學在中國社會應用中最廣泛的藝術之一。如廳堂、園林、寺廟、亭台樓閣等風景名勝及紀念館所、文化館所;如盛大集會、節日慶典、民間喜慶等,楹聯都以其優美的形象、精美的語言、深刻的內涵、宏大的氣象出現。一副滇池大觀樓長聯,就足以領略楹聯國學的豐富內涵:


五百裏滇池,奔來眼底,披襟岸幘,喜茫茫空闊無邊。看東驤神駿,西翥靈儀,北走蜿蜒,南翔縞素。高人韻士,何妨選勝登臨。趁蟹嶼螺洲,梳裹就風鬟霧鬢;更萍天葦地,點綴些翠羽丹霞。莫辜負四圍香稻,萬頃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楊柳;

數千年往事,注到心頭,把酒淩虛,歎滾滾英雄誰在?想漢習樓船,唐標鐵柱,宋揮玉斧,元跨革囊。偉烈豐功,費盡移山心力。盡珠簾畫棟,卷不及暮雨朝雲;便斷碣殘碑,都付與蒼煙落照。隻贏得幾杵疏鍾,半江漁火,兩行秋雁,一枕清霜。


       讀此聯後,就會令人感覺到楹聯之內涵美質,外溢華彩。對仗工整美於形,平仄和諧美於聲,語言華麗美於詞,字句洗練簡於言,意境高超遠於旨,氣勢宏大壯於象,蘊含哲理深於意,寄托襟抱發於情。等等國學之美,盡涵其中。



三、楹聯鮮明的國學性格

表現中國文學的文字(漢字),是世界上所有文字中個性最鮮明的,主要特征是音、形、義的獨立性,這就成為了國學楹聯的基礎。音,成全了楹聯的聲律美;形,成全了楹聯的對稱美;義,成全了楹聯的修辭美。

聲律美是楹聯的音樂性,樂是儒家美學思想的主要內涵。儒家認為音樂有“心物感應”的作用,“樂者,天地之和”,可起教化作用。對稱美是楹聯的美術性,是借視覺美於心,其表現出中國文化崇尚的端正、工整之美。修辭美是楹聯的文采性,文采是文學作品的色彩,是儒家美學思想的突出表現。楹聯就是利用了漢字的音、形、義獨立的特點,而形成了有鮮明國學性格的文體,因此楹聯就成了中國獨有的文學體裁。


四,楹聯對人素質的培育和情懷的影響

       楹聯的國學性格,是中華民族優秀性格 的體現。無論其狀景、寄懷、說理、敘事,都給人以美感,讓人在美的享受中獲取知識,陶冶情操。它以語言簡練、優美為誘力,使人愛讀愛誦;它以文字短少而爽口,讓人易背易記;它以趣味濃厚為魅力,讓人品之不厭。憑這些外在的美,就容易把人引入到它豐富、深刻的內涵。在品讀中,自然就可領悟到其中高尚的精神、博大的胸懷、高超的境界、偉大的品格,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盡在其中。試品讀一副林則徐的自題聯:“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全聯十六字,字字鏗鏘,聲聲豪邁,讀來為之一振。此聯以形象喻理言誌,氣象於物,氣概於胸。上聯以大海言包容之懷;下聯以堅壁言剛強之誌,並表露了兩個深刻的道理。一,有容乃大。人的胸懷能夠容物容人,接納各方麵不同的意見,就會象大海一樣顯得寬闊博大。二,無欲則剛。這是對人的精神而言,人隻要沒有私欲,無所私求,才能象堅壁一樣,剛直挺立於世。這既是林則徐對自己人格的要求,也是對中華民族偉大精神的張揚。讀此聯自有一股浩然之氣激蕩於胸,使人胸懷無比廣闊,正氣直逼於眉,無形中人的精神得到了升華,這就是國學楹聯藝術的感染力。



       隨著世界文化的交流,西學東漸的力度加大,使國學的力量逐漸弱化。保衛國學,弘揚國粹之大任也曆史地落在了楹聯的肩上,楹聯正在抖擻精神,張揚國學。楹聯作為國學獨立的一個門類,正是在當代多元文化的碰撞中成長壯大起來的,這正是楹聯的頑強性和優勝的必然性。楹聯已不再僅是張掛、懸刻的民俗文化和裝飾文化,它已經在更廣闊的空間裏展現。宣傳先進思想與時代精神;宣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歌頌國家的發展與建設成果;反映當代人民的幸福生活與飽滿的精神麵貌,在電視、報刊、大會上頻頻現身。在某些情況下,楹聯已經成為了人們喜聞樂見的一種媒介形式。

       當然,楹聯還任重道遠,須靠我們大家去努力,更要靠一代又一代的繼承和弘揚。

曹克定,生於1944年,中華詩詞學會、中國楹聯學會會員,荊州市詩詞楹聯學會常務理事,公安縣楹聯學會副會長。詩詞、楹聯、辭賦作品在全國大賽中共獲獎三百多次,楹聯為最。有多副對聯在國內風景名勝區鐫刻懸掛。三百多副對聯編入由中國楹聯學會選編的《百家聯稿》第十卷中。兩百副對聯由書法家劉世平先生書寫,湖北省人民出版社出版為書法集。詩詞楹聯研討文章散見於報刊。

猜您喜歡

評論區

猜您喜歡的對聯及詩文:

理論國學精神

對聯分類

對聯知識

熱門對聯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