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中國對聯網首頁對聯知識古今聯話北大確實挺尷尬,但很多人的評論更尷尬

北大確實挺尷尬,但很多人的評論更尷尬

2020-07-07 23:17:28白藏閣主白藏閣 0條評論

這兩天,繼“鴻浩之誌”後,北大給2020高考考生加油的海報又引起了爭議。海報上的兩句話是這樣寫的:


須知少時淩雲誌

曾許人間第一流


於是,有不少人開始嘲笑這首詩是詛咒考生,因為他們據說後麵的兩句,“原詩”全文如下:


須知少時淩雲誌,

曾許人間第一流。

哪曉歲月蹉跎過,

依然名利兩無收。


如果確實如此,北大這個海報的確是非常不合適的。有那麼多振奮人心的詩句,偏偏引用到這兩句帶著“不吉利”尾巴的,何必呢?


但是——


這個所謂的“原詩”,我第一眼看到的時候就覺得非常不可信,我相信有一些古典詩詞閱讀量的人,都會有這個感覺吧——畢竟很多古人詩句自帶校驗工具,如果不懂格律隻會百度就很容易出問題。於是,我查了查這兩句“不吉利”的,網上非常常見,但是沒找到源頭,不知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流傳開的。


我又查了下前麵那兩句,除了網上這首“不吉利”的詩,他應該是出自吳慶坻的《題三十小像》之一:


食肉何曾盡虎頭,卅年書劍海天秋。

文章幸未逢黃祖,襆被今猶窘馬周。

自是汝才難用世,豈真吾相不當侯。

須知少日拏雲誌,曾許人間第一流。


看來北大的海報是化用了最後兩句。雖然這首詩也有些消極無奈的情緒,但是把最後兩句拈出來作為祝福,這是沒有什麼問題的,意思也非常不錯。


不過,“哪曉歲月蹉跎過,依然名利兩無收”這兩句詩怎麼來的呢?我想有兩種可能,一種是民國時候編的打油詩——我們看那時候很多不知名的小說裏,都會有一些莫名其妙、不倫不類、似是而非的打油詩。更大的可能性,是當代人瞎改瞎續的,然後一傳十十傳百,就居然流傳開來。這種“土味”修改法是在不在少數,隨手舉兩個例子:


林深時見鹿,海藍時見鯨,夢醒時見你

春風十裏不如你


前者出自李白的《訪戴天山道士不遇》,原句是“樹深時見鹿,溪午不聞鍾”,改編者把“時”的意思換了,又續上了兩句偽文藝的。後一句則是出自杜牧著名的“春風十裏揚州路”,也被改得很有鄉土氣息。


如果這兩句不吉利的是後人瞎改的,那麼讓北大來背這個鍋實在是不合適。引用詩句照顧原詩的含義也就罷了,難道後人隨便添改的,也要當作原典一並考慮嗎?如果引一句“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後麵也被哪個土味詩人加上了“哪曉歲月蹉跎過,依然名利兩無收”,也要算詛咒嗎?


那麼,北大海報上的這兩句就沒問題了嗎?問題還是有的,而且也體現出文化缺失的普遍現象。北大海報上的詩句和原詩相比改了兩個字:“日”改成“時”,“拏”改成“淩”。這種改法同樣有兩個可能,一個是覺得原詩的文字不太“讓人民群眾喜聞樂見”,所以調整了一下。雖然我覺得如果認為“拏雲”都算生僻的話,未免太小瞧了高考考生,不過改動得好也無可厚非。問題在於,這個改動結果也暴露出了對詩詞常識的不了解。


原詩是一首七律,古代七律是有嚴格的格律要求的,這首詩最後的平仄應該是: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拏雲”改“淩雲”沒有問題,“少日”改“少時”就出了問題,硬生生把合乎格律的句子改出律了。對於古人詩句,要麼不改,如果一定要修改,也應該在符合基本要求的框架內進行修改,這才是一個有文化的學府應該做的事情。


當然,還有另一種可能性更大的情況。就是海報製作者根本不知道原詩——這沒什麼新鮮,我也沒見過——而是直接從網上找到了這兩句,就用在了海報上。那麼,有一點古典詩詞基礎的人就會發現,這兩句很可能是錯誤的,尋找一下正確的詩句應該不難。另有一點很奇怪,如果是網上找到的這兩句,難道就沒發現後麵跟的那兩句不吉利的話嗎?


海報上放古人詩句,本來是一件挺有文化的事情,但是一陣不專業的操作下來,反而暴露了沒文化的現實。雖然大多數人的批評其實方向錯了,但是這個鍋——北大也隻好自己背好了,實在怨不得別人。


最後,放一個前段時間見到的海報,是北京師範大學附屬實驗中學迎接學生複學時製作的。該海報引用了清代學者孫星衍的一副對聯:


莫放春秋佳日過;

最難風雨故人來。


孫星衍原聯自然不是寫複學,但是在複學的場合掛上這副對聯,仿佛天造地設一般,既有對學生的囑托、鼓勵,又有一番濃濃的人文關懷。所以大家要有信心,我們的教育領域有時還是有點文化的……

猜您喜歡

評論區

猜您喜歡的對聯及詩文:

北大評論

對聯分類

對聯知識

熱門對聯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