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中國對聯網首頁對聯知識古今聯話杏花村的對聯源自何處?

杏花村的對聯源自何處?

2020-06-16 22:52:29阿揚說聯阿揚說聯 0條評論

朋友發給我幾張杏花村的照片,其中有一副金字對聯非常醒目,值得品味。

  提起杏花村,自然會想到杜牧的《清明》。全國杏花村之名數不勝數,而杜牧筆下的杏花村則是在安徽池州秀山門外。“清明時節雨紛紛”,是典型的江南氣候特點。林古度(明末清初福建福清人,寓居江寧,字茂之,號那子)詩雲:

  郡樓高出秀山門,

  古跡今時不可論。

  杜牧當年有名句,

  獨唱城外杏花村。

  在池州杏花村中有一景,門額為“一村一世界”,兩邊聯曰:

  馬嘶芳草地;

  人醉杏花天。

  天地之間,芳草萋萋,杏花灼灼,賞心的綠,耀眼的紅,春色旖旎,不免惹得“馬嘶”“人醉”。這副對聯應是出自一副七言詩聯:

  金勒馬嘶芳草地;

  玉樓人醉杏花天。

  金勒,是金飾的帶嚼口的馬絡頭。南朝陳祖孫登《紫騮馬》詩:“飛塵暗金勒,落淚灑銀鞍。”

  這兩句前人多有引用,明代馮夢龍《醒世恒言》、洪楩《清平山堂話本》、諸聖鄰《唐朝開國演義》等,書中均有此聯。

  《解人頤·縈思集》裏“東坡、琴操問答”有如此對話:

  東坡遊西湖,與妓琴操相攜。坡雲:“何謂湖中景?”操雲:“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何謂景中人?”操雲:“裙拖六幅湘江水,髻挽巫山一段雲。”“何謂人中景?”操雲:“金勒馬嘶芳草地,玉樓人醉杏花天。”坡雲:“究竟如何?”對雲:“門前冷落車馬稀,老大嫁作商人婦。”因悟,即日削發為尼。

  《水滸傳》第一百零一回“謀墳地陰險產逆,蹈春陽妖豔生奸”有如下文字:

  一日,王慶五更入衙畫卯,幹辦完了執事,閑步出城南,到玉津圃遊玩。此時是徽宗政和六年,仲春天氣,遊人如蟻,軍馬如雲,正是:

  上苑花開堤柳眠,

  遊人隊裏雜嬋娟。

  金勒馬嘶芳草地,

  玉樓人醉杏花天。

  《李師師外傳》載:帝嚐禦畫院,出詩句試諸畫工,中式者歲間得一二。是年九月,以“金勒馬嘶芳草地,玉樓人醉杏花天”名畫一幅賜隴西氏。

  這幾本書中雖皆說及宋人,但不能以此證明詩聯出自宋代。元代石君寶創作的戲劇《李亞仙花酒曲江池》中出現的這兩句,非常明確地告訴人們,元代人已經熟悉這副詩聯。戲文挺有趣,摘錄相關一段如下。

  【天下樂】兀的不三月清明豔麗天,(帶雲)妹子,(唱)咱和你翩也波翩。繞著這古墓前,你看那香車寶馬迭萬千。行行裏玩一會景致,行行裏聽一會管弦,(帶雲)妹子,你覷波,(唱)早離了酒席兒偌近遠。

  (末做騎馬同張千上,雲)自家鄭元和,離了父親,來到都下,舉場未開。時遇春天明媚,引著張千,且去那曲江池上賞玩一遭。可早來到也,你看好景致。(詩雲)家家無火桃噴火,處處無煙柳吐煙。金勒馬嘶芳草地,玉樓人醉杏花天。張千,你見這兩個婦人麼?那一個分外生的嬌嬌媚媚,可可喜喜,添之太長,減之太短,不施脂粉天然態,縱有丹青畫不成,是好女子也嗬!(做墜鞭科,張千拾雲)相公,墜了鞭子也。(末雲)真個是風風流流,可可喜喜。(又墜鞭,張千拾雲)相公,又墜了鞭子也。(末雲)我知道。好女子,好女子。(又墜鞭,張千拾雲)相公,又墜了鞭子也。(末雲)我知道。(正旦雲)我看那生裹帽穿衫,撒絲係帶,好個俊人物也!(唱)

  【那吒令】誰家個少年,一時間撞見;一時間撞見,兩下裏顧戀;兩下裏顧戀,三番家墜鞭。(帶雲)妹子也,他還是個子弟,是個雛兒。(唱)他管初逢著路柳絲,他管乍見著牆花片,多應被花柳牽纏。

  這兩句作為對聯懸掛,至少在清代就已出現。記錄了清代中葉以前俗曲總集的《霓裳續譜》有【南詞彈黃調】:

  雲淡風輕近午天,傍花隨柳過前川,時人不識予心樂,散步閑遊賞名園,貪歡失迷了芳草路,遙望見杏花村內酒旗兒翻,左邊寫金勒馬嘶芳草地,右邊寫玉樓人醉杏花天,急急走,忙向前,沽飲三杯一氣乾,隻見粉壁牆,畫著一洞仙,原來是張果老留下太平錢,白頭翁對著紅娘子,巧姻緣內會神仙,逍遙過,慶壽筵,身在蓬萊萬萬年,倒騎驢兒哈哈的笑,他就是將謂偷閑學少年。

  後來引用這兩句的詩文中往往和描寫男女情愛有關聯,這和聯中的“玉樓”一詞多義分不開。

  玉樓,一指華麗的樓。唐宗楚客《奉和幸安樂公主山莊應製》:“玉樓銀榜枕嚴城,翠蓋紅旗列禁營。”其二,是傳說中天帝或仙人的居所。《十洲記·昆侖》:“天墉城,麵方千裏,城上安金台五所,玉樓十二所。”其三,指妓樓。唐白居易《聽崔七妓人箏》詩:“花臉雲鬟坐玉樓,十三弦裏一時愁。”宋柳永《歸朝歡》詞:“歸去來,玉樓深處,有個人相憶。”鬱達夫《日暮舟中口占再迭前韻》:“玉樓歌舞人初醉,曲岸牛羊路欲迷。”自注:“北岸多妓樓,南岸多牧場。”

  《金瓶梅》第八回寫道:

  婦人又向他頭上拔下一根簪兒,拿在手裏觀看,卻是一點油金簪兒,上麵鈒著兩溜字兒:“金勒馬嘶芳草地,玉樓人醉杏花天。”卻是孟玉樓帶來的。

  其書第八十二回再次提到這枚鐫刻對聯的發簪,成為書中不可或缺的道具。一根發簪將西門慶、潘金蓮、孟玉樓、陳經濟等人的愛恨情仇交織一起:吃醋猜忌,打情罵俏,威脅勾引,爾虞我詐,不一而足。而這簪子上的對聯嵌著孟玉樓的名兒,在故事中有穿針引線的作用。

  那麼這一副聯源自何處呢?明代吳伯宗《大駕春巡詩應製》告訴了我們答案:

  君王馬上索詩篇,

  杜甫詩中借一聯。

  金勒馬嘶芳草地,

  玉樓人醉杏花天。

  雖然目前從杜甫詩集中沒見到這兩句,但作為狀元郎是不會在“應製詩”中編造的,隻是我們無緣看到老杜含有此聯的整篇詩歌而已。

猜您喜歡

相關閱讀

評論區

猜您喜歡的對聯及詩文:

杏花村

對聯分類

對聯知識

熱門對聯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