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中國對聯網首頁對聯知識古今聯話劉增才:論楹聯組織的親民性

劉增才:論楹聯組織的親民性

2020-06-09 22:06:31劉增才對聯天地 0條評論

隨著楹聯事業的發展,很多地方都建有自己的楹聯組織,一般稱學會,也有的稱協會。有的學(協)會辦的好,風生水起,有的學(協)會日漸萎縮,有名無實。成敗得失,各有其因。個人覺得,親民性是一個不可忽視的重要因素。任何組織,凡親民的必搞的好;凡不親民的,搞的必不咋地。親民性牽涉甚廣,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麵:

首先是會員發展問題。

會員數量是一個學(協)會搞的好壞的重要標誌之一。作為民間團體,群眾組織,如果沒有相當數量的會員,這個組織的凝聚力可想而知。

很多學(協)會給會員發展設置了門檻,比如必須是參加征聯獲得優秀獎以後才可以入會。那不參賽的呢?參賽不能獲獎的愛好者呢?不會寫但卻熱愛傳統文化的楹聯支持者呢?還有支持楹聯事業發展的讚助者呢?難道都要拒之門外?野戰軍裏也不都是戰鬥員,有馬夫也有炊事員。學(協)會肩負著弘揚楹聯文化的使命,如果拒人於千裏之外怎麼弘揚?

沒規矩不成方圓。我並不反對設置門檻,但門檻不應該是水平,而應該是熱愛程度和人品。一個健全的學(協)會,必然是骨幹精英和普通會員兼備的團體,而且往往是普通會員多於骨幹精英。骨幹和精英可以起到傳幫帶的作用,但畢竟是群眾組織,還是不要把它辦成高大上的東西。

所以,凡認可、喜歡楹聯,隻要自願加入的,不管會不會寫,都可以允許入會,在會中學習,為楹聯事業的發展添磚加瓦。

     其次是領導作風問題。

俗話說:群雁高飛頭雁領,上梁不正下梁歪。領導是學(協)會的靈魂。領導親民,學(協)會才有凝聚力;領導疏民,會員自然離心離德。一人可以興會,一人也可以敗會。這樣的例子很多。

比如,有的學(協)會領導愛擺譜,參加個活動還要主辦方專車接送,安排好出租車報車票都不行,好像自己多大官似的;還有的學(協)會領導封官許願拉圈子,任人唯親,排斥異己。這樣的領導傷害了很多會員的感情,最後弄的學(協)會日漸萎縮,有名無實。

作為學(協)會領導,不見得非是楹聯大家,但必須有大的胸懷。要推功攬過,樹立服務意識,全心全意地為廣大會員服務。如果學(協)會有收入,財務也要透明,應該定時公示,會費要取之於會員用之於會員。隻有這樣,才會贏得大家的衷心擁護,學(協)會才能蒸蒸日上。

第三是報刊出版問題。

報刊是聯係會員的紐帶。一些有條件的學(協)會有自己的報紙和刊物,但很多學(協)會沒有。

有的人追求高大上,熱衷搞刊物,看不起小報,覺得高大上有麵子,可是自己又沒有經費。其實作為“清水衙門”,能辦個內部小報就挺好了,成本低,時效性強,也不用對外發行,能滿足會員交流和發表作品。辦刊物當然好,但成本太高,周期長,出少了加大成本,出多了沒處送。民間學(協)會十有八九自身沒有“造血功能”,會費又杯水車薪,如果勉強出刊,一旦資金難以為繼,很快就會停刊。曇花一現而已。

本人曾經靠著會員每年20元的會費自辦一小報,兩年出了十幾期,很受普通會員歡迎,也得到了會長的好評。華興詩聯學會的劉進星老師辦的《油海聯花》也是這樣的小報,刊登會員的習作,辦的越來越好。

無論是報紙還是刊物要多刊登會員的作品,提高普通會員的“出鏡率”,而不是每期都是領導講話、領導行蹤、領導作品。

出了報刊要及時投寄給會員。 有的學(協)會收了會員會費,出了刊物卻不給會員。還有的發表了人家作品連樣刊都不給,這樣的報刊怎麼能得人心呢?遲早會無人問津。

現在有個流行語叫“接地氣”,學(協)會作為民間團體、群眾組織就是要講究親民性,有了親民性,才能贏得廣大會員的擁戴,才會越辦越好,楹聯事業才會越來越紅火。


作者簡介

劉增才:中國楹聯學會會員,河北省楹聯學會常務理事,河北省作家協會會員,河北省民俗學會會員,唐山市詩詞學會會員,曹妃甸詩詞學會理事,灤南縣民俗文化研究會會長。

猜您喜歡

相關閱讀

評論區

猜您喜歡的對聯及詩文:

組織親民

對聯分類

對聯知識

熱門對聯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