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中國對聯網首頁對聯知識古今聯話從一座橋開始,探討對聯中的『時間』和『空間』

從一座橋開始,探討對聯中的『時間』和『空間』

2020-06-03 22:50:02蔡維忠《動人兩行字》 0條評論

才幾步難明深淺事,

未回頭已是過來人。


就像過橋一樣,人生的所有活動過程都發生在宇宙給人類生命提供的基本框架裏,即時間和空間內。時間是連續不斷的,單向的,不可逆的,而且是無限的。個體的生命也是連續的,單向的,不可逆的,也是服從時間的,卻是有限的。區別是,時間是無限的,生命是有限的,人生作為生命的曆程,也是有限的。人從一出生開始,生命的曆程就無間斷地繼續下去,成長,衰老,死亡。因此,生命是由不可抗拒的時間規律規範著,束縛著,製約著。空間是無限的,連續不斷的,彌散的,無所不包的。因此,空間給生命活動提供了無限的機會。但是,人的身軀畢竟不能到達空間的每個角落,切確地說,人的身軀不能到達絕大部分的空間。而且,由於時間的製約,不能在空間的兩個位點同時活動,生命所能利用的空間也是有限的。軀體是被限製的,隻有心靈可以無處不往。流逝的時間和廣闊的空間,給軀體予束縛製約的同時,也給駕馭對聯創作的心靈提供無限想象的餘地。


對聯的主題,都直接或間接地眼於人生,以及給人生提供基本框架的時間和空間。所有的對聯作品中都存在著時空的框架,有的對聯作品則直接采用時空的題材。下麵引幾副對聯說明如何表現時空。


邯鄲黃粱夢祠(作者:佚名)

睡至二三更時,凡功名都成幻境;

想到一百年後,無少長俱是古人。


黃粱夢祠根據唐代黃粱夢的傳奇故事而建。故事中的盧生於邯鄲客店遇道者呂翁,呂授其瓷枕,遂入夢,夢中娶富女,登高科,做大官,享盡人生富貴,壽至八十而命終。盧生夢醒,而客店主人炊黃粱飯尚末熟。結句說無論現在是少年還是老年,一百年後的人都把我們當成古人看待,直截了當地道出了時間流逝的不可逆性。時間的不可逆性,人無法改變。但是如果因為意識到這一點而終日渾噩,消極度日,也是不足取的。對聯作為一種文學體裁,其主旨在於陶冶情操,淨化心靈。因此,優秀對聯作品會在對時間的客觀性承認的前提下,表達作者的某種態度或情懷。黃粱夢祠聯旨在警策世人,人生如夢,不必忙於功名利祿之爭,有超脫達觀的意味。


閑居自題(作者:彭元瑞)

何物動人,二月杏花八月桂;

有誰催我,三更燈火五更雞。


明清科舉時代,每年二月杏花開時,禮部舉行會試,稱為春闈,八月桂花飄香時,各省鄉試,稱為秋闈,都是學子們進階仕途的機會。對於讀書人,人生的最高目標是報效國家,最低目標是實現自我,而實現這些目標的第一步是考取功名。正因如此,二月杏花和八月桂花,不單是賞心悅目的美景,更是當時人生旅途中的重要時刻,怎麼能不動人呢?那麼,就坐等這樣的時刻來臨嗎?也不是。在沒有杏花沒有桂花的日子裏,要做好準備,刻苦用工,三更燈火相伴未睡,五更雞叫喚醒即起。這聯剪取不同的時間片段作為切入口,表達了既敢於成功的意願,又願意為之付出努力的決心。即使在當今沒有科舉的時代,同樣是可取的人生態度。


自題(作者:胡居仁)

苟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

最無益,莫過一日曝十日寒。


作者為明朝理學家,幼時聰敏異常,興趣廣泛,勤奮好學,博覽群書。上聯說,如果有恒心,何必三更睡覺五更起床?其實,彭元瑞的《閑居自題》聯提到的“三更燈火五更雞”,是一種鼓勵,對他自己和一部分人來說,也許合適,但對大部分人來說,沒辦法做到長期堅持。人畢竟對睡眠有個最低要求,平均在6-8小時。所以“三更燈火五更雞”的做法,對大多數人來說,最多隻能當成一種突擊措施。胡居仁的聯,則是從長遠考慮的。那就是日積月累,持之以恒。所以下聯說,不能一日曝十日寒,熱情來了,幹勁很大,熱情退去,啥事都不做。如果能持久,縱然麵對不可逆的時間,仍然可以幹出一番事業。


敘誌(作者:佚名)

無情歲月增中減,

有味詩書苦後甜。


上聯提醒人們時間的無情。作為宇宙的基本框架,時間一直在增,但作為生命的衡量,時間一直在減。下聯轉而說勤奮研讀詩書,苦讀會帶來無窮的樂趣。這聯提醒人們珍惜時間,用功努力,化苦為甜。詩書是為了什麼,這裏沒有明說,可能是為了提高修養,或是為了攝取知識,或是為了謀取功名,但都有味。正因為沒有明說,不但古人,而且今人,都能從中受得教益。


太原晉祠難老亭(作者:佚名)

晝夜不舍,

天地同流。


這聯題作為晉水主要源頭的難老泉。“難老”即不容易老之意,“晝夜不舍”原意是河水不分日夜常流。晝夜不舍,指的不但是水,也指時間,時間的流逝,和水的流逝一樣,毫不停滯。雖然泉水難老,人生易老,雖然天地廣闊,無邊無際,個人顯得很渺小,但是作者已經把個人融入永恒的流動和廣闊之中,情懷中透露出美好的願望,那就是與水長流,與天地同存。這聯寫的既是時間,又是空間,時空融貫。 


南通狼山寺(作者:佚名)

長嘯一聲,山鳴穀應;

舉頭四顧,海闊天空。


江蘇狼山因山形酷似狼而得名。這聯理解成寫狼,或者寫人都行。對聯需要借助形象來表現,借助狼(即擬人化的狼山)來表現正好。何況“長嘯”兩字,很切狼。但對聯是表現人的情感的,所以這聯歸根到底還是是表現人的心靈把它理解成人“長嘯”也可以。上聯寫嘯聲,一嘯而山穀響應,如此駕馭山穀,何等氣魄!下聯寫看望,四麵看去,海闊天空,何等開朗的心胸。空間雖大,但人身軀能到達的還是很有限的。身軀不能到達的,心胸可以到達! 


自題畫室(作者:徐悲鴻)

直上青天攬明月,

欲傾東海洗乾坤。


上聯說我要上天去摘取明月,下聯說我要傾倒出東海的水,去洗淨乾坤。當然人不可能去攬明月,傾東海,因為明月太遠,東海太大。但這些客觀限製並不能阻止作者的夢想。有了夢想,就有可能在將來實現。現在人不是上了月球了嗎?畢竟把與夢想的距離大大地縮小了,過去的夢想變得似乎可以實現了。


從以上所引幾聯,可以看到對時空的態度。時間的不可逆性,空間的不可達性,在對聯中有了新的理解。對聯創作這兒以達觀、積極、進取、想象的態度去對待時空的種種限製,在精神上充分利用時空所提供的無限機會,把心胸投放到身軀還不能到達的地方,或者當今還隻是夢想的地方。夢想有一天會終於變成現實!


版權聲明:

本文選自蔡維忠(無窮江月)《動人兩行字》,經作者授權發布,標題為公眾號編輯所加。

猜您喜歡

評論區

猜您喜歡的對聯及詩文:

時間空間

對聯分類

對聯知識

熱門對聯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