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中國對聯網首頁對聯知識古今聯話追求古典之美是對聯發展的主要方向

追求古典之美是對聯發展的主要方向

2020-05-10 23:04:02潘洪斌白藏閣 0條評論

對聯是一種古典文學體裁,這是毋庸置疑的。雖然它的實用性和諧趣性衝淡了文學性,始終走不進文學史,但在眾多的清代詩文集中,它和詩詞文賦等並列收錄,直接反應了古人的觀點。目前對聯的高峰是清聯,使用的都是古代漢語,民國尤其當代也不乏白話聯,但隻是一種形式的探索,就像無情對、機關聯一樣,遠遠不能代表對聯本身。對聯既然屬於古典文學體係,那麼追求古典之美則是對聯發展的主要方向。


古典之美的範疇很廣,具體到對聯,筆者認為主要反映在以下幾個方麵——


1、凝練之美

                                  

對聯的語言需要凝練,這也是和其它現代漢語文體如新詩、散文等最本質的區別。怎樣做到凝練?就是要以最少的文字表現出豐富的內涵。它是作者對古代漢語把控能力的體現,並非簡單的篇幅短小,和對聯的長短無關。


比如金眉生題杭州蘇公祠聯:

一生與宰相無緣,始進時魏公誤抑之,中歲時荊公力扼之,即論免役,溫公亦深厭其言,賢奸雖殊,同悵君門違萬裏;

到處有西湖作伴,通判日杭州以詩名,出守日潁州以政名,垂老投荒,惠州更寄情於佛,江山何幸,但經宦轍便千秋。


洋洋灑灑近百字,而《楹聯新話》作者陳方鏞評之為“高華凝練,後來作者俱莫出其右”。


另外,典故是最凝練的語言,所以用典是對聯創作中極其重要的修辭方式。至於有些作品的典故令人讀不懂,不外乎兩種情況,一是作者學養不足,典故使用不當,生硬堆砌甚至不得要領;二是讀者學養不足,對古代典籍閱讀較少,不能充分理解作品。由此看來,讀不懂典故隻是人的問題,並非修辭本身之罪,我們萬不可因噎廢食,由於自己的淺陋而抵觸他人的高深。


2、蘊藉之美

                                                

對聯的意境需要蘊藉,這也是它和非文學類文體如標語、說明書等的區別所在。蘊藉之美主要體現在立意謀篇。《文心雕龍》所謂“深文隱鬱,餘味曲包”,隻有曲折其筆,才能耐人尋味。


如薛時雨題秦淮停雲小榭聯:

一曲後庭花,夜泊消魂,客是三生杜牧;

東邊舊時月,女牆懷古,我如前度劉郎。


又題林氏水閣聯:

尋江令宅,訪段侯家,流水聲中,六朝如夢;

賭太傅棋,弄野王笛,夕陽檻外,雙漿徐停。


可謂蘊藉風流,專以神韻取勝。


而當今所謂的“老幹體”,平鋪直敘、直白叫囂,正是由於缺乏蘊藉而為人詬病。


比如老幹體的先驅郭沫若1964年的自題春聯:

堅持八字方針,又紅又專,要以先進幫助後進;

貫徹三大革命,不驕不躁,長使東風壓倒西風。


1977年的自題春聯:

粉碎四人幫,春回宇內;

促進現代化,勁滿神州。


幸而郭老還有贈張肩重聯:

龍戰玄黃彌野血;

雞鳴風雨際天聞。


題李清照紀念堂聯:

大明湖畔,趵突泉邊,故居在垂楊深處;

漱玉集中,金石錄裏,文采有後主遺風。


正因這樣的典雅之作,才能有別於當今聯壇的某些“專業老幹”。


3、流暢之美

                                                  

對聯的句式需要節奏流暢,前人已經總結出很多的經典句式,如四七、五四七、七五七等等,這些句式長短錯落,讀起來流暢自然。若單句過長則讀之氣短,所以前人作品中很少超過十五言的句子,而三言單獨使用也容易感覺零碎,阻斷氣脈,所以往往以排比自對的形式出現。當然,我們在繼承這些規律的同時,也需要有探索精神,但前題是不能違背節奏流暢的規律。


比如七七七句式,因為字數相同,結構單調,前人極少使用,曾國藩的題京都長沙會館戲台聯堪稱代表:

湖山積久發奇光,借此地鼓舞軒鼚,聊寄酬洞庭衡嶽;

科目何嚐無國士,願諸君淋漓感激,安排作孝子忠臣。


三個七言的節奏分別為“二二三”“一二四”“三二二”,通過變化每個分句的內部節奏,避免了呆板僵硬。當代王永江、莫非、賈雪梅、馬小望、張誌強、李深秋等人都進行了有意識的仿作。


如賈雪梅題芥子園聯:

閑情寄十畝園中,聊安排碧沼幽花,笑稱泉石經綸手;

浮生隻一場戲耳,願裝演美人名士,同看金陵煙雨天。


至於七七七七句式,則難度更大,需要更強的語言駕馭能力,筆者寡聞,隻見到金銳的題陶然亭一聯:

由嶽麓楓林愛晚,至琅琊泉釀貪歡,原無論江北江南,雅趣陶然同白傅;

飲酒篇適意青山,漱玉集銷魂佳節,聊與說唐前唐後,幽懷各自托黃花。


4、精致之美

                                                      

對仗是對聯的靈魂所在,追求對仗精致是每一種駢體文類的終極取向。不可否認,破缺是對仗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有助於對仗的靈活多樣,避免合掌雷同。但同時也應當認識到,破缺隻是對仗不能做到精致工巧時的彌補方式,它是不得已而為之,不能刻意追求破缺,用為對仗粗疏的借口。


例如張之洞題廣州南園十先生祠聯:

文如大曆十才子;

園似將軍第五橋。


“大曆十才子”是一個固定詞組,無可奈何,隻能籠統地對“將軍第五橋。”


同為七言題署之作,他的題經心書院聯就顯得規整嚴飭:

宋學積分三舍法;

楚材淹貫九丘書。


對聯是一種視覺藝術,精致的對仗具有極強的裝飾性,尤其是一些動物對、植物對、顏色對、數字對、幹支對、卦名對等,往往能夠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當代對聯不乏對仗精致、辭意渾成的佳作,例如王國鬆賀“莫非楹聯文化發展有限公司”成立一聯:

文成倚馬,書就換鵝,誰流連元白酬賡,桃符求破鐵門限;

聚散青蚨,交遊綠蟻,茲肇啟陶朱事業,槐市相期金叵羅。


其中動物、植物、顏色、人名、金屬、器物,應有盡有,令人眼花繚亂,歎為觀止。


順便一提,明代屠隆《縹緗對類》將字分為虛實死活四種,明清兩代,對類之書極多,如《對類便讀》《分類字錦》《類對集材》《會海對類》《對類引端》等等,可見古人的對仗主要是詞類相對。


當代一些學者企圖用現代漢語語法結構分析對仗,往往夾纏不清,難以自圓其說,這也恰恰說明了對聯的古典文學屬性,不適合用作現代漢語研究。


5、諧協之美

                 

對聯的字句需要聲律諧協,但它並非等同於所謂的平仄格律。前些年中國楹聯學會頒布的《聯律通則》對格律進行了總結,提出“節律對拍、平仄對立”的原則,要求“句中按節奏安排平仄交替,上下聯對應節奏點上的用字平仄相反。”雖然後來有所修訂,但仍感覺膠柱鼓瑟。至於將聲律要求發展到極致的馬蹄韻,筆者認為可以作為一家之言自我約束,不宜苛求他人。


眾所周知,對聯語言有散句、律句之分,一副對聯之中往往散、律結合,不能機械地用固定格律來約束。即便是律句,也存在很多不合格律的名句。


比如吳恭亨題桃花源西笑堂聯:

神仙有無花不語;

秦漢興廢山旁觀。


它的上下聯明顯失替。


又如彭玉麟題勝棋樓聯:

王者五百年,湖山俱有英雄氣;春光二三月,鶯花合是美人魂。


它起句的句內平仄和結句的上下平仄都違反常例。


這些所謂的瑕疵絲毫沒有影響二聯的和諧之美。音律諧協應是一種靈活的審美評判,它不能被形式化、具體化,以致成為創作的枷鎖。

            

對聯發展到今天,尤其是網絡普及以來,經過近二十年的切磋砥礪,當今聯壇已然是百花齊放,高手輩出。然而隨著時代的進步,人們的內心也難得安寧。或者傾心征聯,以中獎為目的;或者隨心所欲,將對聯作為文字遊戲;更有一些根基尚淺而急於求成的聯友,無視古典美學的規律,向壁虛構,自矜創獲。


我真心希望當今聯壇能夠多一些潛心讀書,認真研究理論的人,因為綜觀曆代文學發展史,任何一種文體的演變成熟,都是一批理念鮮明、學養深厚的作者們不斷銳意進取的結果。

猜您喜歡

評論區

猜您喜歡的對聯及詩文:

古典發展

對聯分類

對聯知識

熱門對聯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