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青年節,本來準備低調過節的我被一個電話從被窩裏吵醒,原來是中青著名單身人士、兩湖地區食品界大佬、人稱“豬蹄王子”的戴總,說是晚上有個活動他沒時間問我能不能去參加,我當時睡得迷迷糊糊的就答應了,後來醒了才發現事情並不簡單,原來晚上是湖南省高校聯盟組織青年節直播活動,要找幾個在各自領域有所建樹的年輕人去作分享交流,戴總這波公報私仇也是讓我猝不及防。於是我隻好推掉了下午和學妹的約會,趕緊湊出一篇稿子——不求十分精彩,至少在10分鍾之內不要讓人看出我是外行就行。同時我還準備了幾張圖,可惜當時手機鏡像了看著是反的,這裏我給拍出來,也讓各位看我公眾號的朋友了解一下我是會寫字的。好了,話不多說,下麵就是那篇稿子。
謝謝主持人,各位同學大家好!下午主持人他們拉了個群把今晚要參加直播的嘉賓都加了進來,我一看大家的個人簡介我就慫了,我可能是今晚最菜的一位選手了。不過既然被抓壯丁來了,我還是好好準備了一下,爭取這十分鍾能讓大家有所收獲吧,至少不要浪費大家的時間。
主持人讓我跟大家講講楹聯方麵的知識和學習楹聯的故事,嗯其實說實話楹聯這門學問是很大的,真的要學,那沒有捷徑,十分鍾時間想學會對聯,如果你們有這方麵的渠道可以通知我一下,我也想去學習一下。今天,在這裏,因為好像湖南籍的同學比較多,那我就跟大家簡單說說湖南的幾副對聯吧。
在這裏先解釋一下,說楹聯又說對聯,這倆有什麼區別?其實我個人覺得這倆就是一回事,隻是說楹聯好像比較高端一點。楹聯占著個楹字,那是不是非得掛出來才叫楹聯?我覺得也不一定,梁章钜在他的《楹聯叢話》裏就提到不少寫出來還沒掛出來的對聯,甚至他那副著名的滄浪亭聯,清風明月本無價,近水遙山皆有情,他自己還說寫都沒寫好,那這算不算楹聯?總之要細分的話也是一筆爛賬,所以,在我看來,楹聯就是對聯比較高端的稱呼罷了。
說到湖南,說到對聯,湖南確實是一個對聯大省。我現在手裏就有一本《湖南名勝楹聯》,這本書還比較厚,但水平都特別高,所以作為湖南的同學我覺得大家還是很幸福的,走到哪都有很大機會看見高水平的對聯。
說到湖南最有名的對聯,可能就是嶽麓書院門口那副了:
惟楚有才;
於斯為盛。
這副對聯太過出名我就不細說了,網上資料很多,大家有興趣的可以去看看。這裏我隻說一點,對聯,一般而言,上聯是仄聲結尾,下聯是平聲結尾。平聲就是普通話的一聲和二聲,仄聲就是普通話的三聲和四聲(一般而言是這樣,嗯)。正對著大門,右邊放上聯,左邊放下聯。但是也有特殊情況,嶽麓書院門口這副對聯就是為數不多的,上聯平聲下聯仄聲的對聯。
好啦,下麵該進入正題了,給大家介紹兩副湖南的對聯。今天五四青年節,給大家介紹兩副學校的對聯吧,對聯來自清代的湖南澧縣的澧陽書院。
其中一副是由清代經世派代表人物、道光朝名臣,官至兩江總督的封疆大吏:陶澍所作。陶澍是來自咱們湖南安化的,也算大家的老鄉吧。
他的對聯是這樣寫的:
台接囊螢,如車武子方稱學者:
池臨洗墨,看範希文何等秀才。
在說對聯之前,我們先了解一下澧陽書院。這個書院最早叫“範文正公讀書堂”,是當地人為紀念曾在當地苦讀學習的範仲淹所建的。範仲淹字希文,即對聯裏的“範希文”;範仲淹死後的諡號是“文正”,即上麵提到的“範文正公讀書堂”。“文正”這個諡號可是相當了不起的,可以說是文臣能達到的最高諡號了,所以範師傅這個地位,那可不僅是一篇《嶽陽樓記》殺進中學課本那麼簡單。隨後這個讀書堂曆經重建,於乾隆年間定名為“澧陽書院”。後來在民國時期改為澧縣縣立中學,1952年,定名澧縣第一中學,目前是湖南省省級示範性高中。
對澧陽書院有了初步了解之後,我們再來看下對聯。這副對聯上聯裏,說到“囊螢”,大家多半已經反應過來了,那就是我們小時候耳熟能詳的“囊螢映雪”的故事,就是那個抓螢火蟲來看書的車胤,字武子,所以稱“車武子”;下聯就直接用範師傅的典故了,據說澧縣一中裏現在還有個洗墨池。
這副對聯整體看起來是比較簡單粗暴的,直接拿出書院附近的兩位曆史大佬,樹立典範:同學們,你們要向他們學習!大概就是這種感覺,以前賢為楷模。與之類似的,清初汪楫題山陽學署的對聯是這樣的:
昌黎起八代之衰,想當年苜蓿齋中,不過尋常博士;
文正以天下為任,問今日虀鹽隊裏,可有此等秀才!
上聯用韓愈,下聯用範仲淹,也是直接樹立楷模鼓勵同學們學習的。
澧陽書院還有另外一副對聯,作者是清代的一位學者,叫黃碧川,他是湖南常德人,曾經在澧陽書院講學。
他的對聯是這樣寫的:
故老說宋玉屈原,自六經以來,騷壇嗣響;
大江曆岷山沱水,挾九澧同去,學海朝宗。
相對於上麵陶澍那聯,這副對聯可能要淺顯易懂一下吧。宋玉屈原,這都是湖南地區著名的文人,岷山沱水和九澧都是周邊的地理環境。人文+地理,共同組織成了這副對聯。
好啦,就說這麼多吧,說多了我怕露餡哈哈。接下來時間交給大家,有什麼問題,我知無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