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中國對聯網首頁對聯知識古今聯話宋朝時候的『桃符』是對聯嗎?

宋朝時候的『桃符』是對聯嗎?

2020-04-23 00:04:08尚佐文中國楹聯論壇 0條評論

宋代皇宮流行“春帖子”,又叫“春端帖子”“春帖”,在立春日剪貼在宮中門帳上。蘇東坡《次韻秦少遊元旦立春》“好遣秦郎供帖子,盡驅春色入毫端”,自注:“立春,翰林學士供詩帖子。”這個習俗一直流傳到清代。春帖子上寫的多為絕句。司馬光、歐陽修等人都寫過春帖子並留存至今。


從《夢粱錄》等書的記載看,宋代民間過春節也用春帖,但桃符更流行。王安石的名句“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描寫了換新桃符的情景。宋人詩中提到桃符的很多,如:


桃符詩句好,恐動往來人(趙庚夫《除夕即事詩》)

天子未知工草賦,鄰人或倩寫桃符(王邁《除夕》)

桃符頻換句難新( 薛嵎《新年換桃符》)空憶桃符舊句( 劉辰翁《摸魚兒·是疑他》)

“桃符自寫新翻句(朱淑真《除夜》)

桃符依帖寫( 胡仲弓《和雲心除夕韻》)

覓君佳句寫桃符( 李流謙《譙允蹈知縣和鄧所作二詩複用韻答之》)

懶將詩句上桃符( 陸文圭《丁卯新正紀懷四首》)

起寫桃符覓詩句( 舒嶽祥《守歲行》)


因為當時還沒有“春聯”“楹聯”的稱呼,這些詩裏所說的“句”“詩句”,不排除是指對聯;而“桃符”,也未必都是指桃木板,因為有了《蜀檮杌》的那則記載,後世往往用“桃符”代指春聯,不一定真的要寫在桃木板上。史料中缺乏明確的記載,加上語言與事物發展的脫節,讓春聯以紙代桃的過程尤其是確切的時間難以考證。正如梁章钜在《楹聯叢話·故事》中引用紀曉嵐的說法:

嚐聞紀文達師言:楹聯始於桃符,蜀孟昶餘慶長春一聯最古。但宋以來,春帖子多用絕句,其必以對語朱箋書之者,則不知始於何時也。


北宋時期能夠確定為楹聯的作品並不多。張邦基(北宋末南宋初人)所撰《墨莊漫錄》中的記載彌足珍貴:

東坡在黃州,而王文甫家東湖,公每乘興必訪之。一日逼歲除,至其家,見方治桃符,公戲書一聯於其上雲:“門大要容千騎入;堂深不覺百男歡。”

蘇東坡在除夕前即興創作春聯,寫在桃符上,這確確切切地是聯不是詩。


《楹聯叢話·故事》引《山房隨筆》北宋名臣蔡確(1037~1093,字持正)“撰聯”故事,此事出自南宋佚名撰《耆舊續聞》:

蔡忠懷公持正為某州司理日,韓康公宣撫陝右河東道,出其境,太守具宴,委蔡撰樂語。口號一聯雲:“文價早歸唐吏部,將壇今拜漢淮陰。”

梁章钜引用時將“口號一聯”改為“作候館一聯”,顯得確實是“楹聯”。《耆舊續聞》原文說是“樂語”,而古代所謂“樂語”,是為筵宴撰寫的祝頌文字。


樂語可以是詩,如北宋文人王子俊有《代漕使燕賀帥平蠻轉官樂語》:“紫橐仙人雲錦裳,碧油幢下受降羌。三邊外掃煙塵靜,一劄中含雨露香。天上即歸扶日轂,尊前莫惜醉霞觴。主賓情分今如許,飲罷相攜入帝鄉。” 也可以是駢文,宋黃公度《朝中措·梅詞二首賀帥生朝並序》的序中說:“及高要倅滿,權帥置酒,令洪內相景盧邁作樂語,有雲:‘三山宮闕,早窺雲外之遊;五嶺煙花,行送日邊之去。小駐南州之別業,肯臨東道之初筵。’”北宋是否將對聯用於樂語,有待考證。“口號一聯”,可以是指即興所作七律中的一聯,不一定是獨立的楹聯作品。


至於不少楹聯著作認為王安石、蘇頌寫過挽聯,均為誤讀古書所致。所謂蘇頌挽韓絳聯“三登慶曆三人第,四入熙寧四輔中”,是其《司空贈太傅康國韓公五首》之三的頷聯,全詩見《蘇魏公文集》卷十四;因《石林燕語》等書隻引這兩句,而未交待篇名,後人不察,誤將其作為獨立的挽聯。其實《梁溪漫誌》等書引這兩句都說是“挽詩”;《石林燕語》用的是“挽辭”,這在古人的話語係統裏一般指詩。王安石為韓琦撰的“挽聯”“木稼曾聞達官怕,山頹今見哲人萎”是其《忠獻韓公挽辭二首》之二的頷聯。《東軒筆錄》《賓退錄》等宋人筆記也隻引用詩中這兩句,也都說是“挽辭”,而且還有“略曰”二字,細心體會,是不應該誤認為楹聯的。


這兩副“挽聯”自民國以來以訛傳訛,流傳很廣,故在此略作辨析。此外如石延年以“月如無恨月常圓”對李賀名句“天若有情天亦老”,楊億以“眼中人是麵前人”對寇準“水底月為天上月”,向來傳為楹聯佳話。這二聯見載於《說郛》輯佚名《詩談》,從材料看更像是作為律詩中一聯,而不是獨立的楹聯作品。


到了南宋,楹聯被社會廣泛接受,留存下來的作品也較多。梁章钜《楹聯叢話·故事》裏說:“《朱子全集》卷後附載聯語多副,可見南宋時楹帖盛行,雖大賢亦複措意於此。”大哲學家朱熹可稱聯史上第一位楹聯作家,其楹聯創作不但有一定數量,而且在內容和形式方麵都有開創之功。所存楹聯,以題宅屋為多,也有贈人聯;從句式上看,既有用詩句的,也有用駢文句式的。


南宋時創作的楹聯應該不少,可惜這種新興文體沒有受到足夠的重視,大多已佚。從散見於前人筆記的聯作可以看出,南宋楹聯創作的題材已有很大擴展,不僅僅限於春聯。如:


《朱子語類》載南軒題聯,融說理於春聯:

春風駘蕩家家到;

天理流行事事清。


《齊東野語》載洪君疇自題聯:

平生要識瓊崖麵;

到此當堅鐵石心。


《山堂肆考》卷一七三載真德秀(1178~1235)自題越山新居學易齋聯:

坐看吳越兩山色;

默契羲文千古心。


《西湖遊覽誌》卷五載佚名為賈似道(1213~1275)開閫(將領開置府署)日題聯,可稱賀聯之祖:

笑迎珠履三千客;

坐擁貔貅百萬兵。


宋元之際,值得一提的是趙孟頫。《楹聯叢話》據古代載籍說元世祖召見趙孟頫,命他為殿上題春春,趙題曰:“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又命書應門(皇宮正門)春聯,趙題:“日月光天德,山河壯帝居。”按這兩聯都不是趙孟頫的原創,原本也不是楹聯,前者是王維七律《和賈至舍人早朝大明宮之作》的頷聯,後者是陳後主《入隋侍宴應詔》詩的前兩句。取律詩中一聯作為楹聯書寫,是一種常用的方法。


至於趙孟頫原創的楹聯作品,《楹聯叢話·勝跡》載其題靈隱寺山門聯:

龍澗風回,萬壑鬆濤連海氣;

鷲峰雲斂,千年桂月印湖光。

這副聯也將文句與詩句組合在一起,是一副相當成熟的佳聯。


明董斯張撰《吳興備誌》引《寓圃雜記》載其為揚州明月樓題聯:

春風閬苑三千客;

明月揚州第一樓。


版權聲明:

本文選自尚佐文《楹聯概說》,經作者授權刊發,內容有刪節,題目為公眾號編者所加。

猜您喜歡

相關閱讀

評論區

猜您喜歡的對聯及詩文:

宋朝桃符

對聯分類

對聯知識

熱門對聯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