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湘聯壇點將錄(13):劉蓉
作者:胡靜怡
憑借僅存的數副聯作而足以屹立於聯壇者,湖湘不下十人,劉蓉,絕對是其中之佼佼者。
劉蓉(1816-1873),字孟容,號霞仙,桐城派古文家,湘鄉人,著有《養晦堂文集》。劉蓉才高學邃,通曉戎機,有賽諸葛之稱。曾國藩、羅澤南、郭嵩燾皆尊為畏友。曾官至陝西巡撫,後因讒去位,養晦歸山,以著述終老。劉詩才橫溢,傲岸不群,有《養晦堂詩集》傳世。
先生聯作,流傳甚少,最享盛名者,乃《自挽》一聯:
慨此日騎鯨西去,七尺軀委殘芳草,滿腔血灑向空林,問誰來歌蒿歌薤,按銀琶塚畔,掛寶劍枝頭,憑吊鬆楸魂魄,激憤千秋,縱教黃土埋餘,應呼雄鬼;
倘他年化鶴東歸,三分月悟出前身,一瓣香祝還真性,願從茲為牧為漁,結鹿友山中,訂鷗盟海上,消磨錦繡心腸,逍遙半世,惟恐蒼天厄我,再作勞人。
“騎鯨”即遊仙,見揚雄《羽獵賦》;“歌蒿歌薤”即《蒿裏》與《薤露》,乃西漢李延年改編田橫門人的悲歌而成之挽歌;“按銀琶塚畔”言東漢末年蔡文姫於王昭君墓前所作之《胡笳十八拍》;“掛寶劍枝頭”言吳公子季劄事,季劄出使晉國,路過徐國,徐君知吳人善於鑄劍,欲求季劄腰間寶劍,但季劄將使晉,無劍則有失身份,便許諾歸來時贈予,不意歸時徐君已故,季劄便親臨墓地,將劍掛於墓木枝頭,以兌現諾言,報答知音;“鬆楸”即鬆樹與楸樹,墓邊常植之,故指代墓木或者墳塋;“雄鬼”即鬼雄,見李清照《夏日絕句》:“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鹿友”,與鹿為友,見《孟子·盡心上》:“舜之居深山之中,與木石居,與鹿豕遊”,意為隱居;“鷗盟”即與鷗鷺結盟,喻隱退,陸遊《夙興》:“鶴怨憑誰解,鷗盟恐已寒”;“勞人”即憂傷之人,見《詩經·小雅·巷伯》:“驕人好好,勞人草草。”
上聯揣測死後之情狀,於生前一切閉口不談,僅以“雄鬼”斷之,豪氣逼人;下聯設計來世之生涯,寄跡山林,不沾利祿,有棄仕歸田之感,無封侯逐爵之心,吐憤世嫉俗之辭,發厭倦官場之慨。行文典雅,對仗精工,玉濺珠飛,奔濤走浪。
坊間曾傳,該聯出自左宗棠之手筆,吾嚐疑之。左乃叱吒風雲之中興名將,西征大漠,南拒法夷,望重權高,廟堂厚倚,從未聞有解甲歸田之語,功成身退之言,況文襄之筆墨,縱橫捭闔,豪氣幹雲,與此聯風,迥然相異,應係張冠李戴,以訛傳訛,但苦無實據真憑,未敢置喙。近查閱《詹詹言》,始水落石出。劉蓉因讒削職,氣憤填膺,發此牢騷,自在情理之中也。
筆者贅言:該作異文甚多,筆者參照多個版本,以拙眼判其優劣,取長補短,去粗取精,成此麵貌,未知當否?恭俟方家賜教。
先生《挽姫人》一聯,雖使典不多,但筆調與該作毫無二致:
相從於艱難困苦之中。黻珮未加身,嗟卿西去,尚這般明明白白,重話前因,人孰無情,此日空教橫涕淚;
所見超世俗風塵而外。欃槍猶滿目,勸我南征,是何等正正堂堂,深明大義,天如有報,他生定作好男兒。
“姫人”者,妾也;“黻珮”者,印綬也;“欃槍”者,慧星,古代謂為凶星、災星。此妾乃先生之紅顏知己,深明大義,故先生筆墨情深,淋漓淚下,傾吐姫人之賢良種種,訴說自身之懷念悠悠,雖是兒女情長,猶具英雄氣概。
先生題署之作,僅見《題滕王閣》一聯:
興廢總關情,看落霞孤鶩,秋水長天,幸此地湖山無恙;
古今才一瞬,問江上才人,閣中帝子,比當年風景如何?
該聯雖抄錄《滕王閣序》原文四句,似乎有走前人老套路之嫌,但,先生並未炒現飯,而是取王勃之食材為我所用,烹飪出自己獨家之美食,噴發出異樣之清香。上比“興廢總關情”提綱挈領,成敗盛衰,匹夫有責,滿懷憂患,吐露無遺,落腳於“幸此地湖山無恙”,以景寓情,發人深省;下比“古今才一瞬”發聵震聾,君子之澤,五世而斬,三十年河東,四十年河西,收筆於“比當年風景如何”,借古喻今,發音弦外。
筆者近讀《湘潭曆代楹聯選》,發現劉蓉名下,多出了七聯,應該是該書編者有了新的發現,實在是功莫大焉!其中兩聯,筆者甚感興趣,不得不贅言一番。
其一乃《杭州西湖文昌閣聯》:
香火有緣,當白傅堤邊,蘇公祠畔;
文章生色,似杏花二月,桂子三秋。
文昌閣位於杭州西湖孤山下,西湖有白堤與蘇堤,白堤是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時所修,蘇堤為蘇軾任杭州知州時所修。該聯題為文昌閣,但聯文似乎沒寫閣,好像不太切題。可是,隻要仔細嚼一嚼,就會覺得太切題了!上聯把唐宋兩位牛人白居易與蘇東坡請出來,是不是人文昌盛?下聯把“杏花時節在江南”的杜牧與“三秋桂子,十裏荷花”的柳永請出來,是不是人文昌盛?真佩服這位劉老先生!
其二,《題湘鄉遂初園修篁寮》:
翁之樂者山林也;
客亦知夫水月乎?
明眼人一看便知,這是明顯的半集句,上聯化自歐陽修的 《醉翁亭記》:“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下聯集自蘇軾的《前赤壁賦》:“蘇子曰:客亦知夫水與月乎?”
劉蓉不是該聯的原創,原創懸刻在福建連江青光寺。題聯於青光寺的人同樣不是原創,原創是宋代的方嶽。方嶽《水月園送王侍郎》詩雲:
送別孤山步繞湖,闌幹盡處倚菰蒲。
翁之樂者山林也,客亦知夫水月乎。
萬事不如歸自好,百年聊與醉為徒。
藕花初醒蓴絲老,喚住罾船膾腹腴。
劉老夫子肯定是認為這一聯非常對自己的口味,所以就暗地裏借來,掛到自家的門口了。
版權聲明: 本文選自胡靜怡《三湘聯壇點將錄》,作者胡靜怡,所引聯作均見《湘潭曆代楹聯選》,公眾號標題為編者所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