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中國對聯網首頁對聯知識古今聯話專題情懷:《我的楹聯夢》

專題情懷:《我的楹聯夢》

2020-02-24 23:41:04劉金錄南陽對聯 0條評論

一夢悠悠數十年,沉沉往事苦含甜。拂去歲月的風塵,兒時求人寫春聯的情景又浮現在眼前。七歲那年,剛過臘八,奶奶叫我拿著紅紙去大莊找張大爺寫對子。舊社會農村識字人少,周圍幾個村子沒有一個識字人。我去等呀等,一直等到臘月二十才輪到。次年春,奶奶催我到山外去上學。我爹說:“山窩裏學那幾個字有啥用。”我奶說:“自己識了字,起碼不用再求人寫對子啦。”就這樣,我帶著奶奶的期盼,抱著學會寫對子的夢想跨進了學校門。

光陰荏苒,轉瞬已入暮年。退休後我才意識到,過去年年隻會抄寫別人的春聯,並沒有真正實現自己的楹聯夢。於是從過平仄關起步,逐漸掌握了楹聯創作的要領。有一年春節,我為縣對台辦撰了一副春聯:“昔吟一剪梅,徘徊海岸望雲斷;今效雙飛燕,往返京都攜手頻。”竟引來不少人駐足品賞,有人找筆抄錄,有人用手機拍照。這件事深深地觸動了我,看來人民是多麼需要好聯啊!於是,我暗暗下定決心,要把有限的晚年時光全部傾注到楹聯文化的傳承上,也許這是圓我楹聯夢的最好歸宿。歲月匆匆,不覺已入耄耋之年,驀然回首,十年來在傳承楹聯文化的崎嶇路上,我艱難地走了四步。

笫一步,上下奔走呼號,籌建傳承平台。

孤木難成林,一花不是春。我深知,要想更好地傳承楹聯文化,必需有一個組織。然而,籌建一個組織談何容易,誰來牽頭?找了幾個中意人選,結果都是婉言謝絕。好事隻有多磨,不厭其煩地央人托友做工作,終於誠心感動了孫丙倉主任(時任縣人大常務副主任)。當議到誰任學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時,孫主任脫口而出:“金錄你幹吧!”我說:“還是找年輕人吧,我歲數大啦。”他思忖多時,說:“從文化係統找人吧。”後來我想到了文化館黨支部書記趙明生。及至見麵,他一再推辭工作忙,又不懂楹聯格律,執意不幹。我急了,動情地說:“明生,你是文化工作者,傳承楹聯文化是恁義不容辭的責任。楹聯文化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瑰寶,是世界獨一無二的文學藝術。先人曆經多少代嘔心瀝血創造出來的優秀文化,難道能忍心在我們這一代人中消亡嗎?這豈不成了曆史的罪人!”經我一再懇求,明生終於應允了。我高興得站起來,緊緊握著他的手,連聲說:“謝謝、謝謝!”就這樣,幾經周旋,南召縣有史以來笫一個楹聯學會於2009年6月誕生了,為更好地傳承楹聯文化搭建了一個平台。這是我邁出可喜的笫一步。

笫二步,踏破鐵鞋覓新秀,得來春色自陶然。

傳承楹聯文化,人是笫一要素。我懷著求賢若渴的心情,四處尋訪人才,當我得知縣農業局退休副局長廖永炳是一位猜謎高手,文學功底很厚,就親自登門拜訪,動員他入會。許是我去的次數多啦,他老伴當著我的麵說:“劉老師,你把永炳教成神經病啦,半夜三更起床扒本子、寫東西,幹耗神,圖啥哩?聽說您老伴生活不能自理,也夠您累啦,歇歇吧!”人家心疼自己的老伴,能說什麼呢?我笑笑走了。但我不忍心舍棄這位新秀,仍堅持不斷登門幫他提高創作水平。有一次,我又敲開了永炳家的門,一進屋,他老伴一邊忙給我倒茶,一邊笑著說:“劉老師,您的功夫沒白搭,永炳寫的聯獲獎啦!人家包車費叫他去大連領獎哩,這是您的功勞啊!"看著一家人的笑容,我自然也有說不出來的高興。

從聯友廖永炳身上,我看到了傳承楹聯文化的希望,更增強了我發展聯友的信心。2016年春節,從大年初二開始,以登門拜年為由,采取熟人動員熟人的“滾雪球”辦法,一個多月時間就發展了32人。年初學會開會時,孫丙倉會長高興地說:“咱楹聯學會大有希望啊,金錄新發展的這批聯友具有三大優勢:一是年齡都在55歲以下,徹底改變了學會老齡化的狀況,無疑給學會增添了新鮮血液;二是多數大專畢業,知識層次高,這為撰佳聯奠定了紮實基礎;三是有幾位書法界的年輕高手也成了我們的聯友,珠聯璧合,相得益彰。”聽到這裏,我頓有“春色滿園關不住”之感。十年間,學會已發展了62位會員,為傳承楹聯文化邁出了紮實的笫二步。

笫三步,嘔心瀝血編教材,帶病輔導解疑難。

傳承楹聯文化,首先是幫助新會員學會運用楹聯文化的大法《聯律通則》。為了讓新會員更好地學習理解《聯律通則》,我決定編寫《聯律通則》輔導材料。因當時還找不到有解釋《聯律通則》的資料,所以編寫起來難度很大。有天夜裏,大女兒發現我的臥室電燈一直亮著,忙開門詢問:“伯,下一點啦,您怎麼還不睡哩?”一見我正坐在床頭寫東西,心疼地勸我:“伯呀,您的心髒已支過架啦,可不敢再熬夜啦,恁這麼大歲數啦,還寫東西做啥哩!”女兒的話我並未放在心裏,笫二天夜裏,我把窗簾拉下,又潛心寫起來。半月後,《<聯律通則>淺釋(草稿)》上下冊成型了。接著我把它打印成冊,帶病組織新會員分批舉辦輔導班,一講就是半天。屈指算來,十年舉辦了6期大型輔導班。通過輔導,多數會員學會運用《聯律通則》進行創作,為傳承楹聯文化夯實了基礎。

笫四步,錘煉基本功,提高創作能力。

當每個會員學會運用《聯律通則》創作之後,都麵臨著如何提高創作能力、再上層樓的問題。十年來,在孫會長的帶領下,我在幫助聯友們錘煉基本功的實踐中,亦傾注了大量心血。

首先,組織會員大練兵。每年圍繞著國家和縣中心工作,總要組織三次以上全體會員參與基層采風和全國楹聯賽事活動。每次活動要求每個會員創作3至5副作品,爾後組織會員對其作品開展集體會診,麵對麵評改,會員受益匪淺。

其二,為了提高會員的創作技巧,我冒著酷暑編寫了《楹聯創作常用的修辭手法》一文,組織全體會員輔導學習。通過輔導,打開了聯友們的視野。

其三,針對多數會員慣於直白、標語口號化的創作現狀,我又寫了一篇《楹聯之美在於意象》。此文先在《中國楹聯報》上發表,後組織全體會員輔導學習。因為輔導的針對性比較強,聯友反映很好。

其四,樹身邊標杆,激發聯友創作積極牲。2015年初,學會領導班子采納了我的建議,精選了32位聯友523副作品彙集成冊,取名為《聯苑小荷》。這本選集,既鼓勵了入選的會員,又為新會員樹立了標杆,不僅填補了南召縣有史以來沒有楹聯選集的空白,更是南召人傳承楹聯文化的一個裏程碑。

天道酬勤,有一分耕耘,就有一分收獲。十年來,在我孜孜不倦圓楹聯夢的過程中,我高興地看到,南召這62位楹聯文化傳承人中,有國家會員6人,省級會員19人,他們的創作水平不斷提高,全國楹聯大賽中屢屢獲獎。可以說,聯友們的每一次收獲,自然亦飽含著我的欣慰!

猜您喜歡

評論區

猜您喜歡的對聯及詩文:

楹聯夢情懷

對聯分類

對聯知識

熱門對聯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