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中國對聯網首頁對聯知識古今聯話秋扇:尋舊錄(三)

秋扇:尋舊錄(三)

2020-02-14 22:58:03有趣的學長TheStoryTeller 0條評論

   早登北台,穿行千林黃葉中,景奇美。漸入高寒,草木枯敗,憶曹操“北上太行山,艱哉何巍巍”之句,正此情境。絕頂四望,雄渾壯闊,正李白“登高壯觀天地間”之感。旁有石牌,大書“華北屋脊”四字,風勁傾人,積冰盈寸,同行皆單衣,不可勝,乃下。回望高巔,已在天半。

出太行、過滹沱,至忻州韓岩村,展元好問墓,複至太原,循汾水岸覓雁丘,正元詞所雲“千秋萬古。為留待騷人,狂歌痛飲,來訪雁丘處。”載斜暉、分紅葉,驅車至大同,宿大同賓館。

嘉慶《大清一統誌》:“雁丘在陽曲縣西汾水旁。金元好問赴府試……累土為丘,作雁邱詞。”後經傾圮,值太原建城2500年之際,重新勘查,確認此地,仍舊累石刊字,以供憑吊。                

20131002   

             
               薄暮,散步滻河岸,二客從予,已是“初聞征雁已無蟬”之候,向所經蓮灣,荷葉零落十之七八矣,依依憔悴,楚楚可憐。因憶夏瞿翁嚐有句雲:“重來曾不過三日,換盡荷塘一輩花。”今予所經,則李義山“秋陰不散霜飛晚,留得枯荷聽雨聲”之境矣。子曰:“逝者如斯,不舍晝夜”。河幹葦花,漸已縞素,蒼然在目。老柳飄搖,如不勝秋,忽憶二十餘年前海上富壽蓀先生有句雲:“能寫蕭寥唯老柳,略分惆悵與斜陽。”今先生亦歸道山十餘年矣。緣堤南行,漸至白鹿原,乃返。西望同來新月,纖纖曲曲,此時已墮樓腰,蓋時九月初四日也,猶有白樂天“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況味。山川風月,千秋不易,人事代謝,遂成古今,百歲能幾,不過尺寸之間耳。至長樂坡,忽得樂耕堂主乘醉來訪,複共小酌,遂過夜半,歸臥短榻,聊誌如上。計所行程,二十五裏。                

20131009    

            
               字課,不是日課。文衡山年且九十,猶不輟日課,對此唯有慚愧耳。元白翁嚐謂,有宋以降,書家前有趙孟頫,後有文征明。

20131012                
              

 一雨送秋,寒意漸深,二客從予,乘晚霽,漫步滻水東岸,落日大且圓,殷紅似血,陣雲如長城野馬,杜詩所謂“斯須變幻如蒼狗”是也。蓮灣零落,不忍經過,乃循河幹北去,經桃花塢至竹影橋,蘆花葦穗,漸已殘敗,蓼蒿過人,各各搖落,唯有竹叢,不改青青。行十餘裏始返。新月娟娟,半璧在天,隨人來去。時九月初十日。

20131015                
               

27日至渭南。北涉渭水,至油陳村訪白居易墓,荒庭枯草,寒塚野蒿,繁密過人肩,秋風中瑟瑟作響,下車四望,闃無人跡。守陵翁啟室導覽,乃得樂天墓殘碑三通,其一字跡漫漶,幾不可辨。又北行六十裏,至官底鎮左家村訪寇準墓,在麥田中,斜日下,周圍鬆柏數畝,越陌度阡,入而觀,有畢沅題“宋寇萊公墓”碑一,南向立,墓圓形,周可五十步,上雜草木,多枸杞,紅果垂垂。因憶寇句“波渺渺,柳依依。孤村芳樹遠,斜日杏花飛”,歸時,一規紅日,徐徐落麥田中。

20131027                
               

今日至碑林,重見鍾王顏歐諸名碑,如饑似渴,憶昔二十八年前初來,竟有桑海之感。更於成化十三經刻石中,幾盡周折,尋得詩經中之《蒹葭》、《擊鼓》兩篇,匆匆不覺己過大半日。

20131105                
               

早年見到王叔暉先生工筆人物絕望過,後來見到田家英、王美芳絕望過,這次看到羅寒蕾,再次絕望。

她不作詩詞,也是詩人了。                

20131109                
               

翼奇先生在公交車上來電,口述一絕,有頃來一短信,轉發於此:《車過楊公堤空軍療養院口占》:浴鵠灣前黃葉飄,公交下站是空療。魏郎(謂新河)不至秋容淡,誰與湖山慰寂寥。(小雪已過,而杭城平均氣溫尚為秋天)                

20131124                
               

事情為何到了山重水複的地步,才柳暗花明。前晚以劣筆寫心鉤至兩點,昨晚以好友所贈佳筆仍寫心鉤,始有所得,兩年多了,終不負我。

完美是難以達到的,但不可不追求

20131127        

        
文藝為貴

凡百藝術,關文為上。凡百文體,以詩為至。蓋文化關聯情感,詩歌養育美心。欲求藝術高境,舍文不成;欲求人類和諧,無詩不辦。故寶玉精瓷,賤於甲骨;商彝周鼎,有銘乃貴;百工雜技,書家獨尊。字以為文,文以載道,遺文與道,獨取其字,可乎?今之書家,但如畫工,僅取字形,不問音義,無論文化,是買櫝遺珠也。

20140116



按,先生隨筆中,尚有自作詩詞或摘錄古人言語,此番未與收集,蓋其詩詞佳者,或已刊於他處。同好若有興趣,可待他日作補遺篇。

猜您喜歡

評論區

猜您喜歡的對聯及詩文:

秋扇

對聯分類

對聯知識

熱門對聯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