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人恒謂杜甫詩無一字無來曆,予嚐疑之,今以《行次昭陵》一篇究之,誠可信也。其詩雲:
舊俗疲庸主,群雄問獨夫。
讖歸龍鳳質,威定虎狼都。
天屬尊堯典,神功協禹謨。
風雲隨絕足,日月繼高衢。
文物多師古,朝廷半老儒。
直詞寧戮辱,賢路不崎嶇。
往者災猶降,蒼生喘未蘇。
指麾安率土,蕩滌撫洪爐。
壯士悲陵邑,幽人拜鼎湖。
玉衣晨自舉,鐵馬汗常趨。
鬆柏瞻虛殿,塵沙立暝途。
寂寥開國日,流恨滿山隅。
首敘太宗戡亂之功。
①《國語》:“卒曆代之舊俗。”《史記·範睢傳》:“庸主賞所愛而罰所惡。”②《世說》:喬玄謂曹公曰:“天下方亂,群雄虎爭。”李百藥《皇德頌》:定群雄之逐鹿,拯方割之為魚。”《書》曰:“獨夫紂。”【朱注】《隋書》:楊玄感謂遊元曰:“獨夫肆虐,陷身絕域,此天亡之時也。”③《舊唐書》:太宗方四歲,有書生見之曰:“龍鳳之姿,天日之表,年將二十,必能濟世安民。”④隋都關中,即秦舊地。【張綖注】太宗得天下根本,在先據關中。《蘇秦傳》:“秦,虎狼之國也。”顧炎武《日知錄》:以虎狼為秦分野,蓋據《天官書》,西宮參為白虎,東一星曰狼。《秦本紀讚》:據狼弧,蹈參伐,此另一說。
次記貞觀致治之盛。堯典,《尚書》篇名,高祖諡神堯,禪位太宗,故曰“尊《堯典》”。《禹謨》言九功惟敘,太宗樂名九功舞,故曰“協《禹謨》”。【朱注】李靖、房、杜諸公,乘風雲之會,依日月之光。師古,如製雅樂,定律令,議封建之類。老儒,如用虞世南諸學士。直辭,如納王珪、魏征之諫。賢路,如召馬周、劉子翼皆是。
①《莊子》:“彼以利合,此以天屬。”洙曰:天屬,父子也。②魏收詩:“導水逼神功。”③《後漢書》論中興二十八將:“鹹能感會風雲,奮其智勇。”魏文帝《與孫權書》:“中國雖饒馬,其知名絕足,亦時有之。”④《登樓賦》:“唯日月之逾邁兮,俟河清其未極。冀王道之一平兮,假高衢而騁力。”沈約《齊安陸照王碑》:“氣蘊風雲,身負日月。”⑤《左傳》:臧哀伯曰:“文物以紀之。”《書·說命》:“事不師古,以克永世,非說攸聞。”⑥賈山《至言》:“今方正之士,皆在朝廷矣。”宋宗炳論:“柱下翁,直是知禮老儒。”⑦《說苑》:晏子曰:“明君在上,下有直詞。”《後漢書·鄧後紀論》:“建光之後,遂乃名賢戳辱,便孽黨進。”⑧《前漢書·劉向傳》:“通賢者之路。”潘嶽詩:“在疚妨賢路。”《南都賦》:“下蒙籠而崎嶇。”《廣雅》:“崎嶇,傾側也。”
再敘當時仁政,以補上文所未備。
①【錢箋】班固《東都賦》:“往者王莽作逆,漢祚中缺,天人致誅,六合相滅,秦項之災,猶不克半,上帝懷而降監,乃致命乎聖皇,紹百王之荒屯,因造化之蕩滌。”《左傳》:“孤實不德,天降之災。”②《書》:“至於海隅蒼生。”③《漢書》:陳平對漢王曰:“去兩短,集兩長,天下指揮即定矣。”《詩》:“率土之濱。”④歐陽公曰:“蕩滌撫洪爐”,謂陶成天下如洪爐。《漢紀》:陳琳曰:“此猶鼓洪爐燎毛發耳。”
末乃行次昭陵而有感也。壯士,指守陵者。幽人,公謁陵也。
①《韓信傳》:“何為斬壯士。”《西都賦》:“三選七遷,充奉陵邑。”②《易》:“幽人貞吉。”《漢·郊祀誌》:黃帝鑄鼎荊山下。鼎成,有龍垂胡髯下迎。帝騎龍上天,後人名其地為鼎湖。③《列子》:“日日獻玉衣,旦旦進玉食。”《漢儀注》:以玉為衣,如鎧狀,連綴之,以黃金為縷。《漢武故事》:高皇廟中,禦衣自篋中出,舞於殿上。《王莽傳》:杜陵便殿乘輿虎文衣廢藏在室匣者出,自樹立外堂上,良久乃委地,莽惡之。④陸倕《石闕銘》:“欽馬千群,宋旗萬裏。”庾信碑銘,“碑枕金龜,鬆橫石馬。”《西京雜記》:陳縞見張丞相墓前石馬。按:玉衣既用漢事,則鐵馬亦當援引古典。考《南史》:蕭猷為益州刺史,遇齊苟兒反,眾十萬攻城。猷兵糧俱盡,遙禱楚王廟神,請救。是日有田老,逢一騎汗鐵從東方來,俄有數百騎如風,一騎過飲,田老問為誰,曰:“吳興楚王,來救臨汝侯。”此時廟中侍衛土偶,皆泥濕如汗。是月猷大破苟兒。【錢箋】《唐會要》:高宗欲闡揚先帝徽烈,乃刻石為常所乘破敵馬六匹於昭陵闕下。《安祿山事跡》:潼關之戰,我軍既敗,賊將崔乾祐領白旗,引左右馳突。又見黃旗軍數百隊,官軍潛謂是賊,不敢逼。須臾,見與乾祐鬥,黃旗軍不勝,退而又戰者不一,俄不知所在。後昭陵奏,是日靈宮前石人馬汗流。李義山《複京》詩:“天教李令心如日,可要昭陵石馬來。”韋莊《再幸梁洋》詩:“興慶玉龍寒自躍,昭陵石馬夜空嘶。”皆記此事。⑤《詩》:“鬆柏丸丸。”《春秋含文嘉》:“天子墳高三仞,樹則鬆。諸侯半之,樹則柏。”【錢箋】《唐會要》開元十七年,玄宗謁昭陵,仿佛見太宗立於神遊殿及寢宮,聞室中謦咳之音。何思澄詩:“虛殿簾帷靜。”⑥薛道衡詩:“塵沙塞下暗。”陶弘景詩:“暝途載誰賞。”⑦《楚辭》:“聲嗷嗷以寂寥兮。”《易》:“大君有命,開國承家。”⑧沈約詩:“流恨滿青鬆。”鮑照詩:“高墳累累滿山隅。”
20130831
一雨邀秋,初涼薦爽。長日把卷,臥遊古今天地間。聊誌二事。
唐佚名詩雲:君看陌上梅花紅,盡是離人眼中血。董西廂直取全句雲:莫道男兒心似鐵,君不見滿川紅葉,盡是離人眼中血。
東坡守杭時,嚐送蘇堅歸吳中,用賀鑄韻作青玉案小詞,其句有雲:輞川圖上看日暮,常記高人右丞句。此所雲右丞句者,蓋王維《歸輞川作》之“悠然遠山暮,獨向白雲歸”也。又王維嚐在藍田清涼寺壁上作輞川圖。
20130902
小說東坡水調歌頭
此詞作於宋神宗熙寧九年丙辰1076中秋,在密州超然台飲酒望月,時41歲,任密州(今山東諸城)太守第三年。
熙寧四年1071,作《潁州初別子由》:咫尺不相見,實與千裏同。人生無離別,誰知恩愛重。至此時兄弟睽隔五年。東坡本任杭州通判,因弟子由在濟南掌書記,特請任密州,至則仍不能相見。蘇轍《超然台記敘》:“子瞻通守餘杭,三年不得代。以轍之在濟南也,求為東州守。既得請高密,五月乃有移知密州之命。”軾之愛杭,世人皆知,自請北徙,足見兄弟悌愛之一斑。
詞中化用詩文:李白 《把酒問天》: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牛僧孺《周秦行紀》:共道人間惆悵事,不知今夕是何年。石延年對李商隱聯句:天若有情天亦老,月如無恨月長圓。謝莊《月賦》:美人邁兮音塵絕,隔千裏兮共明月。
坡公此闋,融彙情境、意境、理境,各臻高妙,而尤長於理,此所謂理,乃人生哲理也。餘嚐謂:坡公更多地是一個哲人,論其通達,世罕其匹。胡仔《苕溪漁隱叢話》:“中秋詞自東坡水調歌頭一出,餘詞盡廢。”胡氏但言其佳,不言其所以佳,徒令人有隔靴騷癢之歎。
20130903
昨黃昏漫步滻河岸,老荷高丈餘,田田彌望,行其下,仰不見天,憶三十年前讀白石“荷葉出地尋丈,因列坐其下,上不見日,清風徐來,綠雲自動”句,深愛其境,每每寫為畫圖,茫茫紅塵,今竟一遇。時秋蘆始花,蕭蕭作意,蓼稗萍蒿,密集河幹,榆柳參天,漸有黃葉蔌蔌下。一年好景,清涼世界,最宜人時。歸路燈火已明,計所行經十餘裏。
20130918
晨雨初霽,自長樂坡東行二十裏,至毛家窯院村,村南即灞陵,陵倚白鹿原,巍然高峰也。循一幹涸澗道上,林木翳日,蘆草過人,野果累累,不暇顧也,迤邐艱行於紅葉黃葉白花紫花間,一二裏而途窮,返穀而東,得古碑十餘,其一為畢沅所書“漢文帝灞陵”。又至杜陵、少陵,四年不到,陵園益見萬木蕭森,密林秋影中有酒家曰快活林,就而飲焉。黃昏經樂遊原返寓。
20130908
晨興,赴上官婉兒墓發掘現場,地在鹹陽市渭城區姚店北杜鎮鄧村。經建章,越灃渭,登北塬,四顧清曠,古意茫然,正太白“五陵北原上,萬古青蒙蒙”之境。至則麥壟起伏,蓬蒿沒人,墓室呈露,誌碑已移去,臨風獨立,思緒悠然。歸路過鹹陽古渡遺址(關中八景之一)、鳳凰台(秦穆公女弄玉吹簫引鳳處)。複沿河堤路往漢景帝陽陵,鹹陽古道,老柳彌望,皆數百年物。至則正太白“西風殘照,漢家陵闕”之景,盤桓良久。歸自隴首村,隋文帝第四子楊秀妃董美人葬於此,墓碑名帖也,屢經臨習。
20130914
下午同耕夫兄謁霍鬆老,聽講杜甫。翁九旬晉三,而敏銳強記如昔,仍不釋香煙。又觀盛百世東陽木雕,精工絕倫。晚宴於朱雀門外海巢,啖陽澄湖蟹,飲紹興黃酒。
20130926
訪五台山,萬山黃葉埋蒼徑,一襲青衫入碧雲。夜宿靈峰山莊。明日將登北台,繼之陽曲尋訪雁邱,以酬宿誌。
2013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