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馬蹄韻誰提出來的
在網上看到,有人說,是餘德泉先生提出來的,認為:“馬蹄韻一詞是餘德泉教授經過對上千年來聯作聲律的考察,總結出來的。”
這是不確的。
餘德泉先生著《對聯通》一書,第三章“對聯平仄運用的基本規則——馬蹄韻”,開頭就引用:“清人林昌彝說:‘凡平音煞句者,頂句亦以平音,仄音煞句者,頂聯亦以仄音。照此類推,音節無不調葉。’ (林慶銓《楹聯述錄》)這段話換一種說法,就是’仄頂仄,平頂平’。對聯平仄的這種運用規則,就叫’馬蹄韻’,亦稱’馬蹄格’”。這段話,表述出馬蹄韻的內容,據此餘先生說,就叫”馬蹄韻”。
查資料得知,曾國藩《求闕齋讀書錄》卷七說:“(唐)陸(贄)宣公文則無一句不對,無一字不諧平仄,無一聯不調馬蹄。”這表明。至遲在曾國藩以前,就有這個馬蹄規則提法了。至於“馬蹄韻”三字何時何人名之,我尚不得知。但林昌彝、曾國藩都揭示了這個規則的實質含義。
白化文先生著《閑談寫對聯》一書用一小節談到馬蹄韻問題,他說:“拙見以為,馬蹄韻在某些聯語中確實是客觀存在,古人對它可沒有太深入的研究,多半是自發的使用,使用者還不能說有很多”。白先生還充分肯定說,餘德泉“《對聯格律·對聯譜》和《對聯通》兩書,以及他寫的一些論文,都提出了許多有關聯律的創見,研究‘馬蹄韻’的格律,就是他的創獲之一。”這裏既沒有說“總結出”也沒有說“提出”,而是用了“創獲”一詞。創獲,意思是“過去沒有的成果或心得”。這個評價是中肯而準確的。
2019年12月19日
(二)對聯對仗實虛一辨
這裏的“實虛”,可以理解為寫法:實寫和虛寫;還可以理解成詞類:實詞和虛詞。此短文是辨別一下後者。
實詞、虛詞,古今定義有區別。現代漢語把詞類分作兩大類,即實詞和虛詞。實詞一般又分為名詞、動詞、形容詞、代詞、數詞、量詞。區別在“名詞”上。
實詞,從詞義的角度看,主要用來表示詞彙意義,代表事物、性質、狀態、動作、變化、數目等概念。但對聯對仗方麵講的實虛另有定義。彭友元、朱家玉、張少華著《對聯趣話》寫道:詞語講對仗,要求上下聯詞語的虛實要對應,即:實詞對實詞,虛詞對虛詞。這裏講的實詞是指一切實物的名稱,除此之外的都叫虛詞。這與現代漢語中的所謂“實詞”、“虛詞”是不同的。
這個“實物的名稱”,是一個縮小了的“名詞”概念。一般定義,名詞是表示人和事物的名稱的詞,但加了“實物的”,就排除及限定了一部分,例如名詞的附類,或叫特殊小類,時間詞,處所詞、方位詞不在其列,抽象名詞排除了,至於動詞、形容詞、代詞、數詞、量詞更不在其中。表示具體的有形的事物的“具體名詞”,和這個概念相近似。簡單說來,早時對聯對仗講的“實詞”,是名物化的名詞聚合,是具體的有形的名詞的聚合,通俗說是摸得著看得見的實物名稱。
傳統字類虛實對偶理論,對虛實另外有一些較多的講究,則另當別論。
《紅樓夢》第四十八回黛玉教香菱寫詩時說:“什麼難事,也值得去學!不過是起承轉合,當中承轉是兩副對子,平聲對仄聲虛的對實的,實的對虛的,若是果有了奇句,連平仄虛實不對都使得的”,這裏的“虛的對實的,實的對虛的”,後來解釋發生分歧,主要兩種意見。一種是寫法對法,律詩中間二對仗聯,一聯寫景,一聯敘事或抒情,虛實相對章法技巧;或虛實發,一聯內相應位置一實一虛相對,對法技巧。另一種認為是作者曹雪芹創作上的唯一一處筆誤,讓黛玉說錯話,依據的是,詩中對聯上下句,應該實詞對實詞,虛詞對虛詞,認為這裏的“實詞”是前麵講到的實物化名詞。傾向於前者。因為語言環境是在說律詩頸聯、頷聯,不是說一副對聯。《紅樓夢》裏的律詩沒有犯這種錯的。以作者和作品的品位和水平,不大會出現如此近乎低級的錯誤。
了解一下實詞、虛詞概念知識,對於掌握對仗技巧,深入賞析和創作對聯是有益處的。
2019年12月17日
(三)對聯拚腳三規則
民國蔡東藩說,對聯“字諧平仄,句成對偶,即為形式上之模型”。不僅句間字平仄要相諧,單邊一個句子尾字一般上仄下平,單邊多分句尾字平仄也要相諧,這就需要拚腳。對聯平仄拚腳有名的“三規則”,寫對聯人不得不知,即馬蹄韻、李氏規則、朱氏規則。
馬蹄韻,也叫“馬蹄格”。雖叫“韻”或“格”,其實也是“規則”,且既是對聯句間規則,又是多分句對聯拚角規則,馬蹄是形象說法,取意平仄排列形如馬蹄印,雙雙交替。馬蹄韻實際就是雙音節平仄換替周期延續。清人林昌彝說:“凡平音煞句者,頂句亦以平音,仄音煞句者,頂聯亦以仄音。照此類推,音節無不調葉。” (林慶銓《楹聯述錄》)。《聯律通則》中表述為:“單邊兩句及其以上的多句聯,各句腳依順序連接,平仄規格一般要求形成音步遞換,傳統稱‘平頂平,仄頂仄’”。
四分句句腳示意:
上聯:——仄,——平,——平,——仄
下聯:——平,——仄,——仄,——仄
使用馬蹄韻拚腳的對聯較多,不再舉例。
李氏規則,是拚腳規則。李氏是明末清初對聯大師、文學家李開先, 他提出並采用及推廣了該規則。概括說,就是無論對聯有多少句,句腳始終保持平仄依次不斷交替。
五分句示意:
上聯:——仄,——平,——仄,——平,——仄
下聯:——平,——仄,——平,——仄,——平
例聯1.李彥章西邕書院正學堂聯(四分句)
儒館辟邊城,漸戶多弦誦,士勵廉隅,快養人材為世用;
郡齋鄰講院,喜公暇論經,夜深聞讀,不忘書味似兒時。
例聯2.湖南李林森河東楹聯網聯友論壇作品評選佳作獎(五分句)
河東美夢,用百度群聊,自成流派,連夢千端,連鎖實為裂變;
當代初心,借搜狐跟貼,堅守論壇,集心萬眾,集中本是聚焦。
朱氏規則,朱氏,即朱恂叔。該規則有人稱為“孤仄式”,即上聯除聯尾字為仄外,其前各分句腳皆為平,下聯反之。吳恭亨在《對聯話•卷七》記載:憶予垂齠時,請業於朱恂叔先生,研究作聯法。問句法多少有定乎?曰:“無定。昌黎言之,高下長短皆宜,即為聯界示色身也。”又問:“數句層累而下,亦如作詩之平仄相間否?”曰:“非也。一聯即長至十句,出幅前九句落腳皆平聲,後一句落腳仄聲,對幅反是,此其別也。”這番話是朱以一個蒙館塾師的身份回答一個“垂齠”學生關於多句聯句腳平仄安排問題的,後被人稱作“朱氏規則”。
五分句示意:
上聯:——平,——平,——平,——平,——仄
下聯:——仄,——仄,——仄,——仄,——平
聯例1.趙曾望泰山聯(四分句)
濤捧日輪高,我將往第一蓬萊,提筆長吟,先向朝陽鳴采鳳;
石黏雲絮合,誰實念大千禾黍,屯膏下逮,遍教霖雨起哀鴻。
聯例2.1983年中央電視台新春征聯活動獲獎聯(四分句)
奪銅牌,奪銀牌,奪金牌,衝出亞洲爭寶座;(出句)
搏全運,搏亞運,搏奧運,走向世界逞雄姿。(對句)
聯例3.戴衢亭三元及第聯(五分句)
三十年前,縣考無名,府考無名,道考無名,人眼不開天眼見;
八十日裏,鄉試第一,京試第一,殿試第一,藍袍脫下紫袍歸。
多分句聯平仄拚腳,和句間平仄排布,都是聲律方麵的要求及講究。對聯是充分運用漢語音形義三要素的一種格律文體。拚腳的實際意義就是通過平仄聲調有規律、呈周期性的變化,發揮漢語的韻律、節律優長,使對聯具有音樂美感。以上“三規則”其實質即是這個原理的產物。它們是前人長期摸索和歸納出來的智慧成果,均具有學術、理論及適用性的價值。
應該說,三規則各有所長,各有所用,不應偏廢。馬蹄韻,更好地適應漢語雙音節詞量大用廣的特點,對超長聯創作拚腳多有助益。朱氏規則、李氏規則簡單明了易記易用,對眾多短句組合聯尤為適用。朱氏規則在使用排比、遞進等修辭格聯裏尤為便捷。
由於對聯的形製——兩行體、 全對仗、句式多樣、結構多變、篇幅長短隨意等諸多特點,給句腳排定帶來一些難點。從曆史存聯看,句腳排布多種多樣。對獨立句、自對句、排比句等特殊情況的安排處理也影響到整聯句腳安排。讚成康斯馨在其所著《對聯格律意節說》一書中依據對聯創作史所總結的多句聯句腳平仄安排三句話:“比末宜變,錯雜安排,連綿有度”。我考慮到,長聯、超長聯也可以按句組(群)為單位靈活排布句腳平仄。
2019年12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