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想寫出合律的楹聯,必須合乎《聯律通則》。其他問題不說了,單說說句腳問題。
單邊隻一句的楹聯句腳不用說了,上聯仄收,下聯平收就完事了。單邊兩句及其以上的多句聯,《聯律通則》第五條上明文規定:各句腳依順序連接,平仄規格一般要求形成音步遞換,傳統稱“平頂平,仄頂仄”。如犯本通則第十條避忌之(3),(第十條(3)是:仄收句盡量避免尾三仄;平收句忌尾三平)。或影響句中平仄調協,則從寬。上聯收於仄聲,下聯收於平聲。
下麵說說我對這句話的理解。
這句話是針對兩句及以上的聯而言的。無論怎樣,首先是要求各句腳依順序連接,平仄規格一般要求形成音步遞換。但前題是上聯必仄收尾,下聯必平收尾。這樣除尾句固定的平仄要求外,前邊各分句句腳音步得遞換,所以尾句前邊各分句一條龍式全平或全仄的朱式規則不適合當今的《聯律通則》可以排除在外了。就隻剩下鶴步格(即各句腳平仄一步一遞換)和馬蹄格(即相臨兩句句腳平仄相同且兩兩遞換)這兩種方式了。鶴步格隻要從尾句倒數算起,一句一平仄有序變化,就可以了。
隻是馬蹄格方式,目前全國有爭議。這裏談談我認為正確的或者說正格的馬蹄律句腳安排方式。
我們知道馬蹄格平仄是兩兩出現的,即兩平或兩仄交替變化的。體現在各句句腳上,則是相臨兩句的句腳平仄相同後再兩兩交替變化。
這樣一來,我們除了上、下聯尾句句腳上聯仄收尾,下聯平收尾外,上聯其餘各句句腳平仄可依平平仄仄平平仄仄……截取(除尾句外,因尾句平仄是固定的),然後和尾句合成整副上聯的各句句腳的平仄。
下麵具體舉例說明(僅以上聯為例,下聯對應相反不必說):
1、兩分句
仄,仄;由於聯律第五條前提要求:平仄規格一般要求形成音步遞換。所以此種方式不能存在,句腳隻能是平,仄;
2、三分句
按成對要求有兩種情況:
平,平,仄
仄,仄,仄
下麵的三分句都仄收尾了,和第十條(3)說的相同,應避之。所以三分句的隻能是:平,平,仄;這種情況。
(特別強調的是三分句聯還有:平仄仄;仄平仄,但尾句前兩分句不是馬蹄格成對出現不算。以下沒有成對出現在尾句前的都不算)。
3、四分句
有如下情況:
平,平,仄,仄
仄,平,平,仄
由於截取處句腳和尾句相接的句腳平仄規格一般也要求形成音步遞換,加之尾句固定是仄,所以尾二句句腳必得是平,又因馬蹄格相臨成對出現規律,尾三句句腳也得是平。這樣隻剩“仄平平仄”的句腳方式符合要求了。
4、五分句
滿足相臨成對的有如下情況: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仄
仄,平,平,仄,仄
再根據3的結論,隻有仄仄平平仄符合要求。
依次類推:
6分句:平,仄,仄,平,平,仄
7分句:平,平,仄,仄,平,平,仄
……
總之馬蹄格句腳平仄總規律是:從尾句仄起,按這個規律“仄(固定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倒數向前排,按照分句個數任意截段兒,作聯時再正過來。(注:近年來,本人看見有人或在某些網、刋等上弄出個什麼“平仄杆兒”,句腳的安排,按照平仄杆兒任意截取。這實際錯了,錯就錯在忽視了尾字是“仄”這一固定不變的實際。如果按所謂的平仄杆兒截取,我給完善一下,就是從後向前截取,“仄”必須打頭且不準更動,然後再接上“平仄杆兒”,即:仄+平仄杆兒,具體為:仄(固定不變)平平仄仄平平仄仄......”截取,作聯時再反向安排句腳。
2019年12月8日晚10時於愚人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