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大家先看這段視頻,利用圓周率的數字進行飛花令,實在是非常新穎,而選手們的表現也是讓我大感佩服,竟然連續背出200多句詩詞,尤其是在現場這種壓力極大的情況下。順便說一句,其中堅持到最後才惜敗的楊強不僅詩詞儲備豐富,而且詩詞創作能力極強,我的公眾號曾經選發過一組楊強詩詞,詳情請猛擊以下鏈接:
飛花令進行了一段時間,到了“2”這個字的時候,小哥飛了一句“刪繁就簡三秋樹,領異標新二月花”,立刻被被評委揪住,表示這是對聯不是詩詞,遺憾出局。
這副對聯出自鄭板橋筆下,現在還可見到鄭板橋的筆跡。除對聯外,有起款曰“與韓生鎬論文”,可知不僅是贈人,還寄托了鄭板橋對文章創作的看法。常見的這副對聯書法還有一個收藏者的跋文“板橋先生蘊書卷之秀發於政治筆墨此其一事也同治己巳陳介祺刻並記”,猶可想象古人風韻。
鄭板橋有很多民間流傳的故事,和蘇東坡、唐伯虎、解縉並稱“對聯故事F4”,比如大家耳熟能詳的:
曲禮一篇無母狗;
春秋三傳有公羊。
坐,請坐,請上坐;
茶,敬茶,敬香茶。
四麵燈,單層紙,輝輝煌煌,照遍東南西北;
一年學,八吊錢,辛辛苦苦,曆盡春夏秋冬。
可惜煞風景的是,這些對聯極有可能是附會在鄭板橋身上,並非其所作。鄭板橋留下的對聯並不是很多,《楹聯叢話》中記載了這樣一段:
揚州城北,自慧因寺至虹橋,凡三段:一為城闉清梵,一為卷石洞天,一為西園曲水。慧因寺外為香悟亭,四麵皆木樨,聯雲:“潭影竹間動;天香雲外飄。”河邊有船房,額曰“南漪”,聯雲:“紫閣丹樓紛照耀;桃溪柳陌好經過。”稍高處為棲鶴亭,其西廳事,額曰“綠楊城郭”,聯雲:“城邊柳色向橋晚;樓上花枝拂座紅。”過此為勺園,聯雲:“移花得蝶;買石饒雲。”鄭板橋所書。
上述對聯除四言之作外均是集句,引文中略去了作者。其中提到“鄭板橋所書”,這就出現了兩個問題:這些對聯都是鄭板橋所書,還是僅有最後一聯是?所謂“鄭板橋所書”,那麼對聯究竟是不是他創作的呢?這可能還需要更深入的考證了。
鄭板橋的風景聯,《楹聯叢話》比較肯定地記載了這兩副:
鄭板橋燮題焦山自然庵聯雲:“山光撲麵經新雨;江水回頭為晚潮。”又雲:“汲來江水烹新茗;買盡青山當畫屏。”
兩副對聯立意、用字都很大膽,到頗能見到鄭板橋寫詩、作畫時的“怪態”,應是鄭板橋聯語中的佳品。
《楹聯叢話》另有兩副鄭板橋的風景對聯,記載如下:
三賢祠即筿園,乾隆乙亥,園就圮,盧雅雨與程午橋葺而治之。祀歐陽文忠公、蘇文忠公,及國朝王文簡公……鄭板橋聯雲:“遺韻滿江淮,三家一律;愛才如性命,異世同心。”
揚州馬氏小玲瓏山館中有鄭板橋所撰楹帖,雲:“咬定幾句有用書,可忘飲食;養成數竿新生竹,直似兒孫。”以八分書之,極奇偉。後歸淮商黃姓,始擬撤去,複有愛其文義者,乃力勸留存。
這兩副對聯的水準應是遜色於上麵兩副,前者質實少韻,後者到是饒有趣味,讓人想到鄭板橋竹石之詩:“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對聯話》中記載了一副與此類似的對聯:“咬定一兩句書,終身師保;栽成五七竿竹,滿目兒孫。”不知哪個記載更可信一些,不過從對聯本身來看,似乎《對聯話》所記更見工穩。
鄭板橋還有一副六十自壽聯如下:
常如作客,何問康寧,但使囊有餘錢,甕有餘釀,釜有餘糧,取數葉賞心舊紙,放浪吟哦,興要闊,皮要頑,五官靈動勝千官,過到六旬猶少;
定欲成仙,空生煩惱,隻令耳無俗聲,眼無俗物,胸無俗事,將幾枝隨意新花,縱橫穿插,睡得遲,起得早,一日清閑似兩日,算來百歲已多。
此聯多達百餘字,在當時可謂罕見。更難得的是,此聯雖長,但是一氣嗬成,使人讀後大呼淋漓暢快。在我看來,這不僅是鄭板橋最好的對聯,有清一代的自壽聯中恐怕也未有能過之者。
鄭板橋流傳了無數虛假的對聯故事,那麼有沒有真實的呢?《楹聯叢話》中記載的這一條應該有一些可信度:
板橋解組歸田日,有李嘯村者,贈之以聯。板橋方宴客,曰:“嘯村韻士,必有佳語。”先觀其出聯雲“三絕詩書畫”,板橋曰:“此難對。昔契丹使者以‘三才天地人’屬語,東坡對以‘四詩風雅頌’,稱為絕對。吾輩且共思之。”限對就而後食,久之不屬,啟視之,則“一官歸去來”也。鹹歎其工妙。
在這段記載中,鄭板橋並沒有像民間故事中的那種“急智”,而是久久對不出對聯,險些連飯都沒有吃上。而對聯作者李嘯村的這十個字可謂將鄭板橋的一生高度概括,也難怪“鹹歎其工妙”。
三絕詩書畫;
一官歸去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