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中國對聯網首頁對聯知識古今聯話追求楹聯的意境之美

追求楹聯的意境之美

2019-11-03 22:56:40中國農村雜誌社微觀三農 0條評論

大家知道,意境常常是人們檢視楹聯作品優劣、高下的主要依憑,也是許多楹聯作者所追求的重要目標。那些具有華美意境的楹聯作品,讀者可以從字裏行間領悟作品主旨,體會作者用心,從而在思想上產生共鳴,在情感上達到融合,在精神上獲得愉悅和美的享受。

所謂的“境”,是自然中的人、事和景,是環境、物境、事境的統一,是作者對客觀事物的感覺、印象和初步認知。所謂“意”,是在一定情感作用下,作者對原境滿懷激情的提純和美化,是對原境中人、事和景引發的情感向深的開掘,向真的探求,向善的追尋,向美的飛躍。簡言之,意境就是自然的物境,聯家的心境,文字的語境,聯作的詩境這和諧完美的統一。

楹聯欣賞:

書山伴友登新歲;香徑題詩接福春。

孫之貴 書


題“宋江井”

呂可夫

湖南呂可夫題“宋江井”聯,“寫景則在人耳目”“言情則沁人心脾”,摹景言情,境界全出。其聯語為:

一眼石泉沉日月;

幾瓢天露洗江山。

宋江井,又稱英雄井,由宋江帶領好漢們在主峰岩石上開鑿而成,是他們日常餐飲的唯一水源。此聯以其誇張手法、獨特構思、深邃意境和磅礴氣勢令人歎服。“石泉”,山石中的泉流,喻指宋江井。梁山好漢曾從井中取出兵器盔甲,再擎義旗,幹出一番轟轟烈烈的事業。“天露”,自然界的甘露。宋江井水甘甜清冽,取用不竭,而被譽為天露。聯語以此實景切題,並融入作者的意念和情感,塑造出頗具感染力的藝術意境。上聯的“沉日月”,以“一眼”映襯,仰溯八百多年曆史滄桑,不禁喚起人們悠悠思古之情;下聯的“洗江山”,以“幾瓢”烘托,俯視八百餘裏水泊遺跡,陶醉於山水交錯、梵宇清虛之美景,不禁令人發出“江山不是洗刷成,哪能如此壯麗”之感歎!短短七言,卻時空縱橫,內涵豐贍,景實境美,引人遐思。

楹聯欣賞:

雅客歡談春入座;書香遠溢福臨門。

顧仕魁 書


題“黃帝祠”

楊曉雁

此為楊曉雁獲黃帝祠征聯一等獎的作品,聯語是:

縹緲雲山歸帝影;

巍峨祠宇蕩仙聲。

黃帝祠,被稱為“天下第一祠”,是仙都山最主要的人文景觀,位於仙都山主峰和步虛山之間的蒼龍峽口。傳說軒轅帝曾乘龍車登臨此峰,置鼎爐煉丹。丹成,鸞鶴起舞,萬眾歡呼。作者狀摹眼前風景,聯想當年黃帝乘龍升天而去,仙樂渺渺,衣袂飄飄,煙霞繚繞,漸行漸遠之形態,一幅靈動畫麵油然而生腦際,“縹緲雲山歸帝影”之上聯,脫口而出,渾若天成。

視線再次聚焦現實,翹角飛簷,金碧輝煌的黃帝祠曆經滄海桑田之巨變,依然巍峨矗立在青山碧水間。大殿前每日香火彌漫,古樂不絕於耳,尋根問祖,頂禮膜拜的人絡繹不絕,下聯“巍峨祠宇蕩仙聲”,既是現實場景的真實寫照,又是普通百姓情感的升華。

上聯以“縹緲雲山”精繪遠景,以“歸帝影”三字將全景切換成特寫;下聯中的“祠宇”和上聯中“帝影”共同扣住征聯之主題,而“蕩仙聲”這一詞語將全聯升華。短短七言聯由影及聲,由遠及近,由實及虛,情境交融。文辭簡練明快,風格大氣磅礴。


楹聯欣賞:

墨客傾心承古韻;春風著意贈書香。

孫本勝 書


題“吉林龍潭公園”

王漱石

王漱石先生曾為吉林龍潭公園撰寫一聯,聯語為:

龍峰疏柳籠煙暖;

潭水勁鬆鎖月寒。

龍潭公園在吉林永吉縣東北處。龍潭山林木蔥蘢,泉石清幽。上聯寫白天,峰上煙霧籠罩疏柳,使人感到暖意;下聯寫夜裏,潭水中勁鬆鎖月的倒影讓人感到寒冷。柳上的煙,水中的月,都是視覺形象,而“暖”“寒”則是膚覺、觸覺的反應。作者將兩者緊密聯係在一起,刺激人們的感官,喚起人們的聯想,從而產生心理上的共鳴。煙是流動的,其動態給人暖意;月是靜態的,其靜態予人微寒。聯語將龍峰、潭水、疏柳、勁鬆與朦朧的煙、冰冷的月糅為一體,相互映襯,顯示出蔥蘢、迷蒙、雅逸、淡雅的意境。句首嵌入“龍潭”地名,自然貼切,恰到好處。


楹聯欣賞:

聯道通天承上德;書香彌世潤元春。

蔣有泉 書

從以上聯例中我們不難體會到,楹聯的意境猶如一首蕩氣回腸的詩賦,引發人的情思,鼓蕩人的情懷;恰似一幅濃墨重彩的畫卷,啟迪人的才智,陶冶人的性情;好像一杯淡雅芬芳的新茗,清新人的耳目,淨化人的心靈。楹聯的意境體現在“狀難寫之景如在目前,含不盡之意見於言外”,體現在立意高,感情真,構思奇,遣詞巧,角度新等方麵。楹聯的意境就是用最凝煉、最簡潔、最生動、最形象的文字表現出最深邃、最博大、最純潔、最靈動的思想,抒發出最真摯、最動人、最豐富、最純真的情感。這是每一位楹聯作者都應苦心經營、刻意追求的。



作者:遼寧建平  國元令

參考文獻:1.呂可夫《歪打正著集》中國詩詞楹聯出版社;2.《分類名聯鑒賞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3.楊曉雁《我的征聯之旅》

編輯:朱梓滎

猜您喜歡

評論區

猜您喜歡的對聯及詩文:

意境

對聯分類

對聯知識

熱門對聯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