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中國對聯網首頁對聯知識古今聯話滿城風雨憶重陽

滿城風雨憶重陽

2019-10-09 22:25:54有趣的學長TheStoryTeller 0條評論

最近看《古今聯語彙選》,對一聯頗有感慨。對聯出自《聯選·園林三》,為泉山別墅園內群亭聯:


五嶽久看雲,還是家山能戀舊;

重陽休阻雨,倘容兄弟共登高。


這聯語言極為質樸,雖然暗自用典,但是即便不懂典故,也能讀懂對聯想表達的意思。上聯說到處都走過了,還是對自己的家鄉情有獨鍾;下聯說希望重陽節不要下雨,因為還計劃著想和兄弟們一起去登高玩耍呢。濃濃的故土鄉情、拳拳的兄弟親情,隨著聯語娓娓道來躍然紙上。

這聯之所以吸引我,是因為在“園林”這種主題的對聯裏,它確實有些特殊。古代園林對聯,大多以兩種思路切入:一是就園內風光而言,極寫亭台樓閣之精致美好,花鳥魚蟲之生機勃勃;二是將園林和隱居聯係起來,盛讚園主品格孤高,不隨世俗。而上麵這副對聯,則完全是以自我為中心的筆法,特別是上下聯兩處虛詞的使用:上聯“還是”透露出一種柳暗花明感覺,略帶惆悵又有些慶幸;下聯“倘容”則是很純粹的一種期許,似乎是說,就算重陽節不下雨,你們願意跟我一起去登高嗎?就像一個孩子站在一堆孩子麵前,問他們能不能帶自己玩,或者一個換好裝備的足球愛好者,來到一座陌生的城市,麵對一堆踢野球的人,問他們,加一個好嗎?

關於這聯出處中的泉山別墅,查了一下還是不清楚具體位於何處、何人所建,還望方家賜教。但從《聯選》中記載趙曾望曾在泉山別墅園內花圃留下對聯,比照趙氏《楹聯叢話》中的記載,也許是江蘇省高郵市的蝶園。
                                           
說到趙曾望,就不得不提這位選手的兩大特點了,一是才思敏捷,二是愛好裝逼。最近看他的《楹聯叢話》,又發現一個有趣的段子。

如皋王琴夫觀察俊,自湘江歸故家,於邑東之馬塘鎮小治園林,為菟裘計。一日宴客,餘適過之,因拉入座。酒既行,觀察頤指小奚進楮墨,且曰:『仆擬自署一聯,苦無佳句,夫子能度他人之心者,即為仆代庖可乎?』餘曰:『諾。』遽揮毫曰:『群賢畢至,少長鹹集;三徑就荒,鬆菊猶存。』觀察大喜,當命懸諸筵前。既更營別業於村落間,排闥青來,護田綠繞,頗饒野趣。落成召客,餘又過之。觀察複請題聯,餘手展上聯,又書群賢八字。觀察曰:『是間固無鬆菊,亦無三徑,負此佳聯,奈何?』餘曰:『景既不同,聯當亦異。』乃書下聯曰:『五穀垂穎,桑麻鋪棻。』觀察益喜曰:『前以晉文比耦,此則浸淫乎漢氏矣,進而益上,其斯之謂歟!』餘擲筆笑曰:『勿多言,姑飲酒。』

——趙曾望《江南趙氏楹聯叢話》

說趙曾望有個朋友叫王俊,從湘江回故鄉的時候營建了一方園林。有天請客喝酒,趁趙曾望在,就請趙曾望幫自己給園子寫副對聯。趙曾望提筆就寫:


群賢畢至,少長鹹集;

三徑就荒,鬆菊猶存。


老王很開心,馬上就拿起來給大家展示。後來老王又在小鄉村裏修建了一處別墅,別墅修好了又請大家喝酒,剛好趙曾望又在,老王就又邀請趙曾望給寫一副對聯。趙曾望提起筆來,寫出上聯:


群賢畢至,少長鹹集;


老王說不對不對,我這別墅周圍沒有鬆樹菊花,也沒有三條小路,說“三徑就荒,鬆菊猶存”就不合適了哦!趙曾望說,這周圍景色不一樣,對聯肯定也不一樣啦,於是寫出下聯:


五穀垂穎,桑麻鋪棻。

“群賢畢至,少長鹹集”是王羲之《蘭亭集序》裏的句子。之前園林裏的“三徑就荒,鬆菊猶存”是陶淵明《歸去來兮辭》裏的句子。這回這個“五穀垂穎,桑麻鋪棻”則是班固《西都賦》裏的句子。老王見了相當高興阿,一個勁誇趙曾望。這時候趙曾望就開始裝逼了:“別說了,喝酒吧。”

餘擲筆笑曰:『勿多言,姑飲酒。』真是。。

看完趙曾望這樣的,忽然又想到南朝有個沈昭略。

融躁於名利,自恃人地,三十內望為公輔。初為司徒法曹,詣王僧祐,因遇沈昭略,未相識。昭略屢顧盼,謂主人曰:『是何年少?』融殊不平,謂曰:『仆出於扶桑,入於湯穀,照耀天下,誰雲不知,而卿此問?』昭略雲:『不知許事,且食蛤蜊。』

——《南史》卷二十一〈王弘列傳·(曾孫)王融〉

南齊文學家王融,才華出眾,年紀輕輕就名聲在外。有回他去拜訪當時的名士王僧祐,剛好沈昭略也在。沈昭略也不是個省油的燈,《南史》說他“性狂俊,不事公卿,使酒仗氣,無所推下”,就是有那麼點目中無人的意思。沈昭略看王融來了,又不認識,就多看了幾眼,還問王僧祐:“這個同學是誰?”王融年少成名,覺得自己也挺牛逼的,哪受得了這個,就給自己吹了陣彩虹屁,說:“我是照耀天下的太陽!”結果沈昭略不為所動,說:“哦,沒聽說過,來來吃蛤蜊吧。”                                            
還是回到文章開頭,我們說那副對聯悄悄用了些典故,但沒具體解釋。這裏挑一個說,就是下聯那個“重陽休阻雨”。

重陽節是否下雨是農業大國的先民們十分關心的問題。“重陽阻雨”這個概念,唐代司空圖、魚玄機都曾直接拿來用作詩的標題。到了宋代,更有根據這一情況留下著名的“一句詩”的一段故事。

黃州潘大臨工詩,有佳句,然貧甚……臨川謝無逸以書問:『近新作詩否?』潘答書曰:『秋來景物,件件是佳句,恨為俗氣所蔽翳。昨日清臥,聞攪林風雨聲,遂起題壁曰:滿城風雨近重陽。忽催租人至,遂敗意。隻此一句奉寄。』                                                                            ——宋·惠洪《冷齋夜話》

這段文字裏的兩個主角,潘大臨和謝逸(字無逸),說起來大家可能不熟悉。但說蘇軾大家肯定就知道了,蘇軾、黃庭堅都很欣賞潘大臨,謝逸的詩也頗得黃庭堅好評。所以潘、謝這兩位可不是一般民科的水平。

有一天謝逸給潘大臨寫信,問最近有沒有寫什麼東西呀?潘大臨回信說:“秋天來啦,到處景物都能寫得很精彩,但我這俗事太多沒功夫寫。昨天我躺床上,聽見樹林裏風雨的聲音,馬上就跳起來寫了句‘滿城風雨近重陽’,結果還沒寫完就有人來找我催租了,我就沒心情寫了。就這一句,你拿去吧。”

仔細分析這句詩結構並不是很複雜,七個字全是小學課本就教過的,但是組合起來,確實有點意思。說也奇怪,兩個文人之間普普通通一次書信來往,就一句詩在裏頭,這七個字,卻得到了很高的評價,不僅有試著為它續寫的,還有直接拿它放進詞句裏的。

具體續寫、摘用的例子就不一一列舉了,有興趣的同學可以百度或者搜韻查一下。當然你也可以試著給續一下,這也是我不給舉前人作品為例的原因,免得先入為主嘛。期待評論區有佳作。

猜您喜歡

評論區

猜您喜歡的對聯及詩文:

重陽重陽節

對聯分類

對聯知識

熱門對聯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