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中國對聯網首頁對聯知識古今聯話東鄉楹聯承信仰

東鄉楹聯承信仰

2019-09-28 22:37:05陳桂明尋跡東鄉 0條評論

據《火炬開發區民間廟宇簡況》的統計,中山火炬開發區所屬各自然村的廟宇共有35間,解放後興建的廟宇占28%左右;廟宇產權屬村集體所有,絕大部分由村的老人協會管理。(見吳添渭:《張家邊鄉聞選輯》,2010年,第144頁)

        由於本區暫無正式掛牌的宗教活動場所,所以這些廟宇均為民間信仰廟宇。所謂民間信仰,是指在我國五大傳統宗教以外,盛行於民間社會,以對各種鬼神的信仰和崇拜為核心,以地方性的傳統禮俗活動為依托的亞宗教現象,也是我國傳統宗教信仰文化的基本組成部分。它在人民群眾祈求神靈保平安,促風調雨順,農副業有好收成等祈願中逐漸形成,目的不是追求彼岸的解脫,而是以現實利益為基本訴求,具有濃厚的功利性色彩,這在本區廟宇等建築楹聯中也有著真切的反映。

        民間信仰在本區具體表現為對土地神、觀音、北帝等佛道神祇的崇拜,對諸葛亮、華佗、康公等先賢聖哲、忠臣偉人的崇拜,以及對祖先的崇拜。其中,祭祀土地神的場所是最多的,幾乎家家戶戶都有門口土地,村中街巷也分布著眾多供奉土地神的土地神壇、土地廟。土地神雖然是道教神係中地位很低的小神,但民間信仰卻極為普遍,人們往往對土地神寄予了保家宅、村巷平安的美好願望。例如民居常見門口土地聯:


門迎百福

戶納千祥

 

意為祈求土地神為家庭接收世間福氣,帶來諸般祥瑞,保佑家宅平安。其聯文簡潔,寓意吉祥。街巷中的土地神壇、土地廟有的用文字以示其神位(如“××社”“福德”等),有的還供有神像、石塊甚至石敢當,聯文也在一定程度上刻畫了土地神的形象。如上陂頭村太安土地聯:


白發知公老

黃金賜福人


土地神源於古代的“社神”崇拜,被人格化後,形象一般為慈眉善目的白發老翁,俗稱土地、土地爺、土地公等,為鄉土保護神。舊時民間,鄉裏村社皆祭土地,祈禱年歲豐登,人家殷富,這在下聯裏亦有所體現。所以,土地神在某種意義上,也具備了財神的特征,就連民居門口土地也多以“門口土地財神”等文字標記。由於民間對土地多敬而不畏,甚具親切之感,故其形象也增加為男女兩性。如小引村江前堡土地聯:


公公十分公道

婆婆一片婆心

女性土地神一般為老婦人形象,俗稱土地婆、土地奶奶等。民間普遍認為“土地公做事公平,土地婆苦口婆心”,即聯中所謂。

       在神靈信仰裏,觀音菩薩信仰在本區民眾中同樣也非常普遍和廣泛。佛教認為觀音具有大悲濟世的精神和功德,一心稱其名號可免除各種苦難煩惱,於現世救苦救難的觀音菩薩因而受到普通民眾的歡迎,並漸漸演變出送子觀音、白衣觀音等形象。本區有主祀觀音菩薩的觀音廟、觀音殿,也有在其他廟內分祀的觀音神座,其楹聯大部分為稱頌觀音菩薩及由此而引發的人生感悟之作。如宮花村觀音廟門聯:

慈悲為懷廣


普度眾生靈


濠頭村逸園觀音神像聯:


千處祈求千處應

苦海常作渡人舟

橫額:佛光注照


張家邊村觀音廟觀音殿聯:                                                           

南海駕慈航普渡眾生超苦海

西方懸慧日光照萬姓庇鈞天


等等。以上三聯均表達了信眾對觀音菩薩由衷的稱頌,認為觀音具有無上智慧,且慈悲為懷,有求必應,常作渡舟助眾生脫離苦海。可是,若世上億萬生靈都向觀音菩薩救助,觀音又怎麼忙得過來呢?其實,觀音菩薩本質上是一種精神、信念,它勸人行善、導人向善,讓自救者得救。如張家邊四村觀音亭聯所言:

諸惡莫作

眾善奉行

橫批:南無觀世音菩薩


該聯出自“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偈語的前半部分。意為一切惡行皆不要去做,一切善行應當積極努力地去奉行。又如沙邊村觀音殿聯:


念佛看破放下自在隨緣

慈悲真誠清淨平等正覺


再如張家邊村觀音廟門聯:

知足常樂能忍自安

隨緣悟性吃虧何妨


皆是勸導世人放下執念、勿較得失、知足常樂,永葆隨緣自在之心境。雖然此種人生態度不見得多麼樂觀向上、積極進取,但或也可促迷者自返、惡者自省,對社會穩定是有助益的。每年農曆二月十九日(降生)、六月十九日(成道)、九月十九日(涅槃)、十一月十九日(入海為水神)四次觀音誕,張家邊很多村民及回鄉的華僑、港澳台同胞都會到觀音廟吃齋,其歡樂祥和之氛圍,正是這些楹聯的真實寫照。

        佛道神祇崇拜以外,本區也流行對名臣、先賢的崇拜,例如頗受國人敬仰的諸葛亮。諸葛亮(後世常尊為武侯、武鄉侯)乃三國時期蜀漢丞相,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外交家,其一生“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是中國傳統文化裏忠臣與智者的代表人物。在他的人生中誕生了諸多至今為人所津津樂道的曆史故事,這些曆史故事被巧妙地化用典故,作於相關廟宇的楹聯中,借以表達當地人民對忠臣偉人的敬佩以及人生價值取向。如白廟村武侯廟門聯(改自唐代詩人杜甫的《八陣圖》:“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江流石不轉,遺恨失吞吳。”):

策定三分國

名留八陣圖


及該廟的正殿垂幡聯(原為題於隆中三顧堂門口的楹聯):


兩表酬三顧

一對足千秋


諸葛亮早年隱居在襄陽隆中,因劉備接連三次拜訪(三顧)而決定出山,並作“隆中對”(一對)為劉備分析了天下形勢,促成三國鼎立的戰略決策(策定三分國)。之後劉備在成都建立蜀漢政權,諸葛亮被任命為丞相。待蜀後主劉禪繼位後,諸葛亮更是勤勉謹慎,大小政事必親自處理,曾作《出師表》和《後出師表》(兩表)闡明自己的治國理念與忠貞不二的思想,也藉此表達了對先主劉備的知遇之恩。至於“八陣圖”,則是由他推演兵法而創設的一種陣法,至今神秘莫測。類似的楹聯還有濠頭村漢忠武侯廟門聯:

功成漢室三分鼎

名就蜀國八陣圖


及黎村武侯廟柱聯:


顧頻煩天下計

番晤對古今情


等。某些楹聯內容則側重君臣之情,如黎村武侯廟門聯:

伊呂伯仲

魚水君臣


“伊呂”是商朝的伊尹和西周的呂尚的合稱,二人都是輔佐帝王的大臣,該聯以伊呂比諸葛亮,認為不相上下;下聯典出劉備的“孤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也”,說明劉備與諸葛亮君臣二人相處融洽,如魚得水。諸葛亮不僅是忠臣,而且還是重臣。深受愛戴的諸葛亮,甚至被賦予了降福消災的職能,如宮花村武侯廟聯:

武候八仙長顯聖

普羅財運廣亨通


對於普通的社會民眾來說,一般都沒有正式宗教教徒般的自覺意識,對所奉神祇少有深邃的宗教理念認識與思考,信仰行為也帶有較大的自由度和隨意性,所以地方保護神乃至曆史上的忠臣偉人,都在不同程度上被添加了多種職能,人們希望這些神仙、偉人能夠全方位地保佑自己的日常生活。

        普通民眾對民間廟宇進行的敬拜行為雖有迷信成分,但又不完全等同迷信行為,應分辨視之。同理,對待以廟宇聯為代表的一係列楹聯,也應理性分析。首先,楹聯本身作為藝術品,提升了廟宇的文化品位;其次,楹聯內容反映民眾祈福禳災、追求幸福生活等美好願望,對此應抱持同理心;再次,楹聯內含的佛道文化時刻提醒信眾“舉頭三尺有神明”,做人應有不為惡的底線,這甚至能起到法律法規所起不到的作用。

猜您喜歡

評論區

猜您喜歡的對聯及詩文:

東鄉信仰

對聯分類

對聯知識

熱門對聯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