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古詩文,總是要品其文字的韻味。閱讀對聯亦然。辨其味,尤其是“味外之味”、“韻外之致”,自是審美最佳的境界。怎樣才能辨其味呢?宋理學家程頤說過:“凡看文字,先要曉其文義,然後可求其意。未有文義不曉而見意者也。”就是說鑒賞古詩文應該先從弄懂文字入手,而後求其意旨所在,風格若何。
對聯是文學,同詩文曲賦一樣也充滿了美,有審美的鑒賞價值。詩文也好,對聯也罷,之所以能產生巨大的審美因素,固然取決於聯文自身的藝術魅力,但同時也取決於閱讀者鑒識欣賞的修養和能力,後者尤為重要。如閱讀下麵這副題河南“藩司衙門”聯:
依河洛而拱嵩行,人物鍾山川之秀;
枕崤函而負伊闕,風氣當天地之中。
此聯為李夢陽(1473—1529)題。李夢陽,明慶陽(今屬甘肅)人,徙居河南扶溝。弘治進士,官至江西提學副使。讀這副藩司衙門聯,首先弄清楚“河洛”、“嵩行”、“崤函”、“伊闕”所指。上聯河洛:指黃河與洛河。“嵩行”:即嵩山與太行山。下聯“崤函”:山和關名。即崤山與函穀關。伊闕:《水經注》記載:(伊闕)“《春秋》之闕塞也。”洛陽南有龍門山,二山相對如闕門。伊水流過,故稱。明白這幾個詞語之意,披文而後入情也。上聯“依”(憑借)、“拱”(環衛)二字,表現了河南山川氣勢雄偉。一個“鍾”(彙聚)字,顯見河南山川秀美,人傑地靈。下聯“枕”、“負”二字,表現河南關隘雄奇險峻。“風氣”化用文天祥《正氣歌》“天地有正氣”詩意。彰顯民間正義之氣,剛正之風。“沿波討源,雖幽必顯”,聯語借景創意,稱美河南關塞險要,地靈人傑,洋溢李夢陽愛鄉之情,弘揚浩然正氣之誌。語辭清新,情文並茂,格調雄渾,氣勢恢弘。
這種釋對聯文字之義,進入聯文之情,探求聯文之意的過程,就是在對聯語審美的活動中,運用聯想和想象,從多角度理解此聯寫河南形勝之秀,人物風氣之清的意義,感受到聯中潛在的藝術美的享受。宋代理學家朱熹說得很明白:“看文字須入裏麵猛滾一番,要透徹,方能得脫離。”他的見解對讀書人很有啟發。讀詩品聯,隻有先在文字“裏麵猛滾一番”,逐字逐句“見著落”,方能“曉其文義”,之後才有可能“求其意”。可見“曉其文義”隻是一個手段,“以入情”,“求其意”,追求其“味外之味”,領會對聯鑒賞的美境才是目的。
一般來說,鑒賞一副對聯,往往是對內容、格調、技巧作綜合的賞析,但是,由於鑒賞者審美的出發點不同,或著重於內容的欣賞,或著重於格調的欣賞,或著重於技巧的欣賞。無論從哪個方麵進行對聯鑒賞,創作美和鑒賞美總是聯係在一起的。南朝梁劉勰在《文心雕龍·知音》中說:“夫綴文者情動而辭發,觀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討源,雖幽必顯。”意思是說,創作者隻有在情感衝動時,才能寫出作品來的。鑒賞者在鑒賞時,應該先看作品的文辭,再深入到作者的內心,沿著作者感情的波流追溯到源頭,即使作品的含意十分隱微,也是可以使它顯露出來的。可見,對聯的美,就是在“披文”、“入情”、“求意”的活動中享受到的。
關於對聯鑒賞的角度主要有內容、格調、技巧三個方麵。
首先說內容。對聯的內容涉及百業千行,無所不包。這裏就常寫的題材:寄情山水、激勵心誌、錄存史實、彰顯哲理、抒發感慨、笑談人生、寄寓褒貶、眷念祖國、反映生活等九個方麵,引聯例釋如下:
1、寄情山水聯,如:
勝地據淮南,看雲影當空,與水平分秋一色;
扁舟過橋下,聞簫聲何處?有人吹到月三更。
這是江湘嵐題揚州二十四橋聯。據《揚州畫舫錄》載:揚州有二十四橋,因古代有二十四美人吹簫於此而得名。上聯賞景。於“勝地”看“雲影”與“水光”相映,一幅水天秋色畫卷呈現眼前,天光水色,各蘊其美。下聯賞曲。聞“簫聲”兩句,化用杜牧“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詩意,一個“聞”字感受到似有簫聲縈繞耳畔。聯語寫了“雲影”、“秋水”、“扁舟”、“簫聲”、“月色”,有聲有色,意境清幽,讀著大有身臨其境之感,物我難分。
2、激勵情誌聯,如:
大丈夫不拾唾餘,時把海濤清肺腑;
士君子豈依籬下,敢將台閣占山巔。
這是唐末進士林嵩自題草堂聯。大大夫:指有氣節、有作為的男子。《孟子·滕文公下》:“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大夫。”不拾唾餘:不蹈襲別人的言論或見解。士君子:舊指有節操有學問的人。依籬下:即寄人籬下,比喻依附而向上升。
上聯寫懷。以肺腑比喻內心,一個“清”字,表現注重修養。“時把海濤清肺腑”,洗滌塵襟,使內心潔淨。下聯言誌,“豈依籬下”,表達自立自強之誌。“敢將台閣占山巔”一語,發憤自勵,抒發積極向上的誌氣。聯語借景抒懷,直抒胸臆,彰顯大丈夫、士君子的壯誌雄風。
3、錄存史實聯,如:
七十日帶發效忠,表太祖十六朝人物;
三千人同心赴義,存大明一百裏江山。
這是明閻應元的自題聯。閻應元(1607—1645),崇禎末任江陰典史。《楹聯叢話》載:明末,南京城破時,閻應元率義軍死守江陰孤城,臨難時作此聯以紀事。清軍犯江陰,閻應元與軍民堅守八十一日,城破欲投水自盡未果,被俘遇難。上聯寫帶發抗擊清兵,表自己效忠明朝的心跡,一個“表”字,意為可作明代十六朝人物表率。下聯說自己決心以身殉國。雖力單勢弱,卻與軍民同心協力,赴義獻身國難。在圍城的八十一天中,江陰士庶無一人降敵,殉難者屍體堵塞街巷。“大明一百裏江山”指江陰。一個“存”字,實寫江陰軍民保家衛國的氣節。此聯述史,以數字紀實,昭彰忠義,激昂悲壯。
4、彰顯哲理聯,如:
雨入花心,自成甘苦;
水歸器內,各顯方圓。
這是金聖歎的自題聯。上聯以雨沁入花心言情,花蕊上的露水以其原味或甜或苦,自然形成。隱喻不因美好和艱苦的處境而改易其誌節。下聯以水駐入器皿之內說理。器皿方水便呈方形,器皿圓水則成圓形,涵蘊隨遇而安之意。聯語托物寫意,說事寓理,人情物態盡在“自成”、“各顯”的韻致中。
5、抒發感慨聯,如:
敵乎?友乎?餘惟自問;
知我!罪我!公已無言。
這是徐懋庸挽魯迅聯。1936年因兩個口號論爭,徐懋庸給魯迅先生一封信,在說明形勢的同時,對魯迅也有批評,引起魯迅震怒,立即寫了《答徐懋庸關於抗日統一戰線的問題》一文,對徐氏大有貶斥之意。由是徐懋庸遭到文學藝術界人士的指責,甚至攻擊,一時困窘難堪。魯迅逝世,徐寫此聯致哀。上聯以是非問句提出問題,“惟餘”句,意即捫心“自問”,含蓄之意盡在不言中,懸念留與人說。下聯以感歎句抒慨,“知我”惟先生,“罪我”惟先生,可先生已經作古,是非悉聽世人評說。我將奈何!徐的挽聯感慨橫生,在哀痛中表現出無可申辯的委屈和遺憾。就因為有魯迅這篇答複的信,徐懋庸承受的壓力近半個世紀。1977年徐懋庸去世,北大教授鍾敬文寫一副為徐翻案的挽聯作答:“敵我豈難分,眾口今看公論在;文章應不朽,一篇長伴偉人傳。”文章,指徐致魯迅的信。鍾敬文挽徐懋庸聯,雋永、幽默,讓這一文壇公案在文學史上留下一段佳話。
6、概談人生聯,如:
五年間謫宦棲遲,較量惠州麥飯,儋耳蠻花,那得比清幽山水;
三蘇中天才獨絕,若論東坡八詩,赤壁兩賦,還是公遊戲文章。
這是清張之洞題黃岡蘇文忠公祠聯。蘇文忠,北宋文學家蘇軾的諡號。祠祀蘇軾。
五年間,即指北宋元豐二年(1079)至元祐元年(1086),蘇軾先後貶謫湖北黃州、廣東惠州。儋耳:今海南儋縣。上聯曆數蘇軾遭貶的宦跡。雖仕途坎坷,宦跡淒涼,然寄情山水,縱“惠州麥飯”、“儋耳蠻花”,抑或黃州清幽山水,樂在其中。下聯稱頌蘇軾“天才獨絕”。列舉名作黃州八詩、赤壁“兩賦”,評論有據,還是其遊戲文章,亦見他才華橫溢,表現對蘇軾文學推崇備至。聯語從蘇軾的宦跡與文學成就概括了蘇軾的人生,寄遇對蘇軾懷才不遇、仕途失意的深切同情,表達對其文學成就的頌揚與仰慕。此聯立意創新,選材典型,評論切當。
7、寓意褒貶聯,如:
青山有幸埋忠骨;
白鐵無辜鑄佞臣。
這是徐氏女題杭州西湖嶽飛墓墓闕聯。此聯鐫於墓闕後門楹,正對嶽墓。闕兩側剛好是秦檜夫婦及張俊、萬俟卨(xiè)的鐵鑄跪像。聯語為切合這一場景,達到歌頌“忠骨”、斥罵“佞臣”的目的,采用反對的寫法,為“青山”能“有幸埋忠骨”而表達敬慕之意;為“無辜”的“白鐵鑄(成)佞臣”而惋惜。嶽飛“精忠報國”流芳百世,秦檜賣國求榮遺臭萬年。聯語洗煉精粹,一語破的,褒貶分明,可謂高度概括主題,的是佳構。
8、眷戀家國聯,如:
放眼樓頭,看海水南流,夕陽西下;
寄懷天末,詠京華北望,零雨東歸。
這是黃遵憲題駐日本使館聯。清駐日使館在日本東京。黃遵憲,清光緒舉人,嚐任駐日使館參讚。聯中“天末”,天邊,指極遠的地方。零雨東歸:化自《詩經·豳風·東山》:“我來自東,零雨其濛。我東曰歸,我心西悲。”上聯寫登樓極目眺望,“海水南流,夕陽西下”時的情景,含蘊身在異國他鄉,心卻貼近祖國,從一個“看”字中流露出一片愛國深情。下聯寫曼聲吟詠“京華北望”,“零雨其濛”、“我東曰歸”這些詩篇,抒發身在極遠的地方尤增眷戀祖國之情。此聯巧嵌方位詞“東西南北”,工巧新奇,獨運匠心。一“看”一“詠”,使聯語氣勢奔放。
9、 反映生活聯,如:
萃天山南北異果奇花,重編塞國群芳譜;
教絕域人民男耕女織,三複豳風七月詩。
此乃王樹柟題農林試驗場聯。農林試驗場,在新疆烏魯木齊。王樹柟創建,宣統二(1910)建成。王樹柟(1852—1936),字晉卿,號陶廬,河北新城人。清光緒進士。官至新疆布政使。聯中“絕域”,人跡罕至的地方。此指邊疆。“豳風七月”,《詩經》篇名,敘述農事。“群芳譜”,明朝王象撰,三十卷,講農林、果蔬、花卉和竹木等,詳於文藝,略於種植。
此聯記述為了開發邊疆,發展農林生產,在新疆創辦農林試驗場,其目的是利國利民。上聯“萃”字,說明試驗場對天山南北疆豐富的自然資源進行廣泛的調查和采集,並編製規劃。“重編”句,既說明開發新疆資源的重要性,又彰顯試驗場利用資源擴大再生產的作用。下聯“教”字,意謂試驗場對提高當地民眾生產技術水平的科學示範作用,使當地群眾興起耕織風氣。這種繁榮農事的新風,猶似反複傳誦“豳風七月詩”情景的再現。
聯語主題鮮明,語言風格平白如話。聯中“異果奇花”與“男耕女織”當句自對見巧。展現新疆開發的效益與繁榮景象,是行業聯的佳構。
從內容鑒賞對聯,豈隻這九個方麵,還可以例釋一些。但是,一副對聯所含蘊的內容非單一的,也無界限的。比如前麵所舉閻應元的“自題”聯,既可以從明末江陰軍民八十一天抗清的悲壯史實來鑒賞,又可以從表現將士保家衛國的忠義之誌的角度來鑒賞,此聯至少表現了這兩個方麵的內容。因此說,讀對聯除要弄懂它文字意思之外,還應了解聯語創作背景,這樣,鑒賞就能做到一個切字。閻應元聯既切人切地,又切時切事,更切意旨。閱讀者從“披文”、“入情”、“求其意”的鑒賞活動中,運用聯想和想象,方獲取聯語的“味外之味”。唐司空圖說:“辨於味,而後可以言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