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中國對聯網首頁對聯知識古今聯話淺談雄山堂楹聯

淺談雄山堂楹聯

2019-09-15 22:16:35蔭成雄山書院 0條評論


蔭城古鎮永興久雄山堂有一副楹聯,上聯是“懷抱觀古今”,下聯是“深心托豪素”。懸掛了四年時間,一直想更換——移植而來,“多且 濫矣“。破事太多,延宕下來,有些對不住雄山堂的那對石柱。永興久來的人多,一般人也都是視而不見的,但是每有所謂的文化人說掛錯了,言罷臉上擠出笑來,那笑就有一些含義出來。有時候聽了會解釋幾句,更多的一笑了之。今年正月初九日,省楹聯協會下鄉,內中居然也有人說掛錯了,就覺得還是得有解釋明白的必要。


上聯出典於謝靈運的《宅中讀書詩》。

昔餘遊京華,未嚐廢丘壑。矧乃歸山川,心跡雙寂寞。虛館絕諍訟,空庭來鳥雀。臥疾豐暇豫,翰墨時間作。懷抱觀古今。寢食展戲謔。既笑沮溺苦。又哂子雲閣。執戟亦以疲。耕稼豈雲樂。萬事難並歡。達生幸可托。

下聯也有典,來自顏延之的《五君詠·向常侍》

向秀甘淡薄,深心托豪素。探道好淵玄,觀書鄙章句。交呂既鴻軒,攀嵇亦鳳舉。流連河裏遊,惻愴山陽賦。


故宮養心殿西暖閣是清高宗弘曆的書房,儲有《快雪時晴帖》、《中秋貼》和《伯遠帖》,遂改為“三希堂”。“三希”者,士為賢希,賢為聖希,聖為天希之意。三希堂有弘曆自書的匾額和《三希堂記》,題額下掛的就是弘曆集句而成的這副楹聯。這也都是掉書袋,都是些可說可不說的事情。


說這副楹聯掛錯的理由就一點,平仄不對。“仄起平收”,這是擬聯的規矩。當今說起文化,講究是個怕詞。不講究就是沒品位,是要遭受白眼和嗤笑的。中國還有一個漢字是“哂”,那是我們的孔老夫子給子路的專有表情。老師對於不長進的還愛表現的學生,大抵都是這樣的臉色。


但是中國的語言表達總是有個但是,一點辦法都沒有。“仄起平收”是擬聯普遍法則,但總是還有個“個別”和“例外”的。我看很多大家比如蘇軾就有很多不是“仄起平收”的好聯,“七年遠謫不意自全,萬裏生還適為天幸”。米芾也不少,有“詩書惟我共,世事與誰論”。嶽麓書院更加明顯,“惟楚有才,於斯為盛”,你上下聯倒轉念念行不行?這些楹聯就都不是“仄起平收”,難道弘曆皇帝給三希堂擬聯出個格,你們就不行,非說掛錯了不成?弘曆有點內涵不夠,表麵又愛點附庸風雅,好歹也是一個皇帝吧?平心而論,弘曆的擬聯水平怕也不是所謂的有點水的人可以比擬的吧?再說這副楹聯掛在三希堂也不是一天半天了,皇宮裏麵的大臣哪一個不是飽學之士,斷乎不會把一副楹聯掛錯的?放心你吧!你笑的不是三希堂,而是雄山堂。雄山堂那麼可笑嗎?


其實擬聯守規則沒有錯,但是判斷一個楹聯,主要還是從上下聯的語句內涵上出個斷語為佳。“懷抱觀古今,深心托豪素”這副楹聯尤其應該如此。“懷抱觀古今”在原詩中本就是上句,“深心托豪素”本也是下句。雖係湊泊,也是有“本”的。從語義上再琢磨,就會發現隻有一個人世界入懷,方能下筆發散。語意有前後的連貫,一顛倒就會“頓覺不適”,別扭得很。康有為也有一聯,“恪勤在朝夕,懷抱觀古今”,是說恪勤修為,才能具有懷抱天下的胸襟和氣象。必須聯係上下聯內容才能知道它的好。“懷抱觀古今”一句在此又作為下聯,它又對了,且符合擬聯平仄。有點水但是水不深的人不顧這些,僅僅隻憑楹聯的“仄起平收”一點,不及其餘,妄下定語,終究還是淺薄。這種人應該把這副楹聯念個三千遍,再說話也不遲。


所謂的文化人都是讀過書的。一個人讀書有多有少,這都無可厚非。讀書少的人最怕人不知道他讀過書,一個毛病愛說話,而言多必有失。誰不說錯話?這也無可厚非。最怕把自己的錯誤當真理,譏諷他人的正確。這就要不得。讀書人還有一個更大毛病是死搬硬套,本本主義,把學問做成了一堆糞屎。一個擬聯小問題,把規則看得比山還大,全然沒有轉達和變通,不講究學理和識見。這樣的文化人除了會掉點書袋外,把學問做成了一盆漿糊。


紀曉嵐在《閱微草堂筆記》有一則《老學究》,專對這類文化人調侃譏刺。說一鬼夜行,執行冥府勾魂公幹,路途上偶遇一老學究,相伴而行。該鬼說,晚上睡覺,讀書人所讀之書會有光華出現,以學問大小,依次而減,最小的光芒“熒熒如一燈照映戶牖”。


學究問:“我讀書一生,睡中光芒當幾許?”鬼囁嚅良久,曰:“昨過君塾,君方晝寢,見君胸中高頭講章一部,墨卷五六百篇,經文七八十篇,策略三四十篇,字字化為黑煙,籠罩屋上。諸生誦讀之聲,如在濃雲密霧中。實未見光芒,不敢妄語。”學究怒叱之。鬼大笑而去。


提倡“性靈”的小倉山居士袁枚一輩子反對刻板,在《隨園詩話》中這樣說:“詩寫性情,惟吾所適。”他拿莊子說事。他說莊子說過一句話,忘了腳,是因為鞋子合適。忘了韻,是因為詩合適。我要說了,忘了仄起平收,是楹聯合適。


看來雄山堂的這副楹聯還是得掛下去,起碼再掛一段時間。想著這副楹聯就像一片鏡子,不是整理儀容,而是中國方術中的一麵鏡子,不照下裏巴人,不照敦厚長者,不照隨意說話之人,專照那些有點水而水量不大滿桶晃蕩且臉上擠出“哂”的人。因為在蔭城古鎮,這類人來的還正是不少。出來混,還是有點“藏拙”為好。



把三希堂一張照片貼出來,看看這副楹聯是如何張掛的?這張照片並不是附圖,而是本篇短文的內容,盡管有點剽竊之感。再說就有點刻薄可惡了,緘口打住!

猜您喜歡

相關閱讀

評論區

猜您喜歡的對聯及詩文:

雄山堂

對聯分類

對聯知識

熱門對聯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