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聯,中國的傳統文化之一,又稱楹聯或對子,是寫在紙、布上或刻在竹子、木頭、柱子上的對偶語句。對聯對仗工整,平仄協調,是一字一音的中華語言獨特的藝術形式。對聯是中國傳統文化瑰寶。
生活中,我們經常會用上對聯,不但有敘述與說明的實用功能,又有抒懷與詠物的情感寄托,更有美化與升華環境格調的美學意義。這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處處可以體現出來。
我老家去年將有著60年曆史的老房子進行了重建,新屋落成之喜乃人生要事,理當有恰當的儀式慶賀,由於我老家長陽磨市鎮蘆溪村是三國夷陵之戰發生的地方,村名“蘆溪”原名“陸水”,是東吳名將陸遜與蜀交戰前隱兵之地,為了展示這段重要的曆史淵源,我想用對聯的形式表達出來貼在門庭。除了家鄉曆史,家族血脈也要論述,我的遠祖何其昌為清乾隆年間明經進士,曾任房縣教諭,乾隆三十二年主修長陽何氏族譜。有這麼厚重的村史與家族史,對聯表達出來不愁沒有內容與底蘊,為了精準而形象地用楹聯表達,初學楹聯的我恐把握不住,特地恭請我的詩詞楹聯老師,宜昌市楹聯協會的創始人,會長楊玲玲老師進行創作,我把以上素材告知她以後,第二天,楊老師發來了她特別為我家創作的對聯:
軍嶺晴雲進士通篇宏論立;
蘆溪夜月書生一炬大功成。
看到恩師精心創作的作品,我心生大喜,因為這幅對聯作品對仗工整,敘述精準,氣象大度,“軍嶺晴雲”乃長陽古八景之一,遠祖何其昌留有詞作《浪淘沙·軍嶺晴雲》,我曾經邀請楊玲玲老師專門做過賞析,沒想到她這次妙用到了這幅對聯的上聯了,我暗自佩服。俗語雲:“蓬蓽生輝”,我理解的“輝”,是曆史的傳承與文化的照耀,對聯可以完美達成這一訴求。
我的一位安徽朋友在三峽壩區投資建設“三峽靈芝博物館”,其大門處木刻對聯:
神農神女神之緣;
樂山樂水樂天溪。
許總發來我提意見,我說這幅對聯原創性與針對性都很強,就是在音律與工對上有瑕疵,在不改變原意的條件下,我提出修改意見:
神農神女神芝苑;
樂山樂水樂天溪。
上聯中修改了“之”為“芝”,正好與靈芝博物館吻合,並且與下聯的“天”工對,改“園”為“苑”,意思不變,但解決了尾字平仄問題。我發給許總看後,他非常喜歡。
對聯在生活中還可以起到謳歌時代主旋律,增加生活意趣,甚至起到化腐朽為神奇的作用。生於宜昌的著名奇趣詩人薑祚正老先生近期應邀為宜昌及湖北各地創作了一批“公廁對聯”,因其作品的趣味性、民俗性與文化性引發“廁所革命”的文化與美學熱潮與思考,受到民眾與媒體的廣泛關注,也彰顯了對聯在生活中的實用性與美學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