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中國對聯網首頁對聯知識古今聯話蔡小雲:楹聯創作之我見

蔡小雲:楹聯創作之我見

2019-09-04 22:54:15蔡小雲荊楚聯壇 0條評論

一個偶然的機會,我與楹聯結了緣。對於僅初中文化並三十年未曾翻書的我來說,作好楹聯確屬一件難事。在石首楹聯學會各位前輩的精心輔導和聯友們的熱心幫助下,我這個楹聯門外行逐漸對楹聯有了一些初步認識。現談談個人學習創作楹聯的幾點體會,請各位專家校正。


     一要切題

     切題的前提是擬題。寫作如果沒有題目,就像人黑夜裏在沙漠裏行走,沒有方向亂撞,自然很難到達目的地。寫作如此,楹聯創作更是如此。

      擬定了題目,構思聯句首要問題是切題,即緊扣作聯的目的,緊扣聯語所要表達的思想主旨。如果說把所擬的題目看作一個中心點,即圓心,我們所選的材料就是一條條線段,以它們為半徑來畫圓。隻要是切題的楹聯,不管你的思想怎麼天馬行空,不管你怎麼腦洞大開,讀者總能尋繹出你的思想軌跡,從而與你產生共鳴,達到我們想要的效果――作者寫作時胸有“成竹”,讀者讀後“成竹”在胸。

     本市詩詞楹聯界老前輩李鬆柏先生,年屆八十,一時間,詩朋聯友紛紛為李先生揮毫潑墨。我作為小字輩,不揣冒昧,也作了一副對聯。擬題:賀聯師李老鬆柏先生傘壽。此聯主旨,稱讚李先生年老精神不老,品如其名,鬆柏常青,且老有所為,為有所成。緊切這一題旨,我作了這樣一聯:

八十翁仍發青春氣息

十八子永承鬆柏精神

     拙聯就是緊扣題旨而作。


     二要創新

     我們寫記敘文有六要素,對聯也有六要素。即字句對等、詞性對品、結構對應、平仄對立、節律對拍、形成意聯。除此之外,對好聯還有六要訣:工、穩、貼、切、新、奇。舉杜甫詩句聯為例:

兩個黃鸝鳴翠柳

一行白鷺上青天

     這個對句上下聯中,“兩個”對“一行”,“黃鸝”對“白鷺”,“鳴”對“上”,“翠柳”對“青天”,從詞性、結構、音律哪方麵看,都對得既工又穩,因此成為千古名句。

     我們作聯,要求做到工、穩、貼、切算是合格。倘若能創新、則能現奇了。怎樣創新呢?一般地說,察人之所未察,寫人之所未寫。

     去年我們楹聯學會同題《詠蓮》,聯友們分別從花,葉,莖,果實入手,詠盡了蓮的優秀品質。我也試作了一聯:

心中縱有千般孔

腹內仍藏不了情

     此聯發出,得到了聯友們的肯定。一致認為:此聯有新穎,有韻味。“孔”和“情”寫出了蓮藕的“新”之所在,“孔”是蓮心中的孔,亦或是聯中人心中的千瘡百孔,“情”是蓮中剪不斷的藕絲,亦或是聯中人心中萬縷情絲,令讀者不由得展開遐想。“縱”和“仍”兩虛詞巧妙地銜接上下聯的邏輯關係,上聯以詠歎來衝淡峭硬,描繪出蓮的神態,下聯以婉轉來消融呆滯,表達人的情感。

     此作能得到眾聯友的一致好評,除褒獎鼓勵外,應還有立意和取象的角度與眾不同,可謂創新。

     楹聯文化淵遠流長、博大精深,這僅是我一個初學者對楹聯創作的膚淺體會,希望各位老師斧正。

猜您喜歡

評論區

猜您喜歡的對聯及詩文:

創作

對聯分類

對聯知識

熱門對聯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