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中國對聯網首頁對聯知識古今聯話從一副對聯說科普

從一副對聯說科普

2019-09-03 22:46:59談科論普科普亂談 0條評論

10幾年前,筆者還在讀大學,某天,班級組織去黃埔軍校參觀,絕大多數情景都已經在記憶中模糊了,也許是因為後來所有的事情都沒有調用記憶中所存儲過的參觀時的印象,所以大腦的海馬體無情地將這些片段刪除了。唯一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門口的一副對聯,升官發財,行往他處;貪生怕死,勿入斯門。橫批:革命者來”。

工作以後曾有一次讓我從記憶中調用了這個片段。某次單位組織學習,那應該是我入職幾年之後了,也因為在科普圈中廝混了幾年,大抵上了解了科普的狀況,於是我在會議上用這副對聯談及了對科普的看法,那就是做科普發不了大財,也就是能夠勉強糊口,同時做科普也需要有勇氣,要做勇士,所以也不能有貪生怕死之念,畢竟有時候科普要麵對各種非議。

今早,搭乘地鐵,不知什麼原因,又想起了這副對聯,於是到辦公室,開電腦,馬下了這些文字。這些年形成的一個習慣就是大腦裏偶爾會一閃而過某些竊以為值得深入探究的點子,可如果不記下來或者展開敘述的話,隨後就有可能再也無法拾遺了。人真是個奇怪的物種,能思考真好,但是如果不能把思考豐富起來,也很悲催。

言歸正傳,繼續說對聯與科普的問題。近些年來,科普的場景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科普的人群也多樣化,多元化了。於是有些人把科普作為了自己謀生的手段,我們會看到在各種新媒體平台上活躍著大量的科普達人,他們有些甚至辭去了自己的體製內工作,開始把自己作為一個品牌來經營,在吸引了大量粉絲的同時,也獲得了一定的經濟回報。那這副對聯所表達的意思是否還適用於科普呢?我仍然覺得它還適用,理由如下。

雖然如今很多科普達人通過做科普獲得了還算不錯的收益,但是相較於整體水平來說,也隻能算是差強人意,大流量並沒有帶來非常大的收益。同時獲得較多收益的也隻是關鍵少數,仍有很多人還掙紮在求生存的邊緣上。畢竟在普通公眾看來,科普還不是一個跟吃穿住用行一樣不可獲取的品類。在下曾經表達過的一種觀點是,科普往往是錦上添花,而非雪中送炭。但是這也不是絕對的。正因為如此,科普才沒有成為必需品,也就不會成為人人願意付費的一種產品。當然從另外一個方麵來說,就是我們的科普觀念需要改變,一談到科普很多人會有的一種姿態就是自上而下,甚至是有教育和說服的因素在裏麵。但是對於普通人來說,沒有人願意被教育,其中的原因也值得另外撰文思考。正是基於這樣的考量,科普無法讓你升官發財。

那對聯的下半句該做何解呢?竊以為,大抵上的意思我在前麵也有所表露了。那就是科普確實需要勇氣,要有做勇士的決心和毅力,甚至有時候會成為烈士。一方麵,科普人員要麵臨同行的質疑與挑戰,曾經在科普圈流行的看法是做不好科研的人才去做科普。這也就是所謂的卡爾薩根效應。而且有時候這種質疑非常尖銳,畢竟科學研究也是一種圈子,就像我們說科學文化一樣,科學文化從狹義的角度來說就是科學共同體的文化。如何應對同行的質疑和挑戰就成為科普人員去深思。另外一方麵,尤其是在網絡時代,網絡暴力也會給科普人員帶來一些困境,甚至有時候某種暴力會脫離情景和內容而演變成人身攻擊,這也會給科普人員造成很大的困擾。熟悉科普圈的人可能也知道曾經發生過類似的事情。

那麼,既然如此,科普是不是就不應該搞了,相反,越是這樣,越需要科普。通過各種各樣科普人士的努力,讓科普蔚然成風,讓科普成為日常文化的一部分,那麼通過科普來獲得收益也許會更加普遍。同時也讓那些質疑科普的人換種眼光來看待科普和科普人員,也許有一天他們會發出這樣的感慨,哎呦,不錯哦。

猜您喜歡

相關閱讀

評論區

猜您喜歡的對聯及詩文:

科普

對聯分類

對聯知識

熱門對聯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