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中國對聯網首頁對聯知識古今聯話餘合智:淺議“嚴對”和“寬對”

餘合智:淺議“嚴對”和“寬對”

2019-08-19 23:32:12餘合智荊楚聯壇 0條評論

 對聯,依韻律可分為“嚴對”和“寬對”兩類。顧名思義,嚴對,就是要嚴格講究格律;寬對,對格律的要求可以適當放寬。在《聯律通則》六個基本規則中,它們除了“平仄對立”不同之外,其它五個規則都應共同遵守,即:字句對等,詞性對品,結構對應,節律對拍,形對意聯。

     在嚴對的創作上,筆者認為跟格律詩的創作有相通之處。首先必須講究平仄關係。如果是五字聯、七字聯,其平仄關係跟五言、七言絕句或律詩的句式基本相同。不同的是,按常規,對聯的上聯的尾字必須是仄聲,那麼下聯的尾字就必須是平聲,這就像約定俗成的。其它少於五字或多餘七字的對聯,在單聯中的平仄關係,應該講究粘連、交錯,切忌“尾三仄、三平”,注重音韻和諧,上下聯的平仄必須對立(相反)。在寬對的創作上,可以不受平仄的約束。

     但必須注意的是,在嚴對創作中,要做到韻律一致,不能新舊韻混合在一起(混韻)。這跟格律詩詞的創作是一樣的。

     在創作中,隻要創作者對詞性、詞語結構、語流節奏有足夠的認識,那麼對所謂的詞性對品、結構對應、節律對拍都能把握得住。唯獨對“形對意聯”這點不好把握。很多對聯,在單聯上無懈可擊,但把上下聯結合起來看,問題就很多。主要是內容上“遊離”,反映的主題不突出,甚至是風馬牛不相及。但真正好的對聯,在內容上必須相關,必須緊緊圍繞一個主題。如“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這副聯所反映的主題是“成功的不易”或“對成功的領悟”,說的都是一個道理。再者,很多對聯在對仗的形式上單         一、不活潑,這主要表現在下聯。比如,有的在創作思路上固守一個模式,要麼一味創作正對,要麼一味創作反對,不一而足。對聯在內容上可以分為正對、反對、串對和自對四種。正對,上下聯在意思上是相似的,如“室雅何須大;花香不在多。”這種對式比較普遍。反對,上下聯在意思上一正說,一反說,如“謙受益;滿招損。”串對,也叫流水對,上下聯在意思上是相承一致的關係,或者說遞進關係,如“欲窮千裏目;更上一層樓。”自對,上下聯單聯中就有對偶的成分。要想避免內容上的單一,就要靈活利用這幾種形式,把這幾種形式貫穿到日常創作中去。

      嚴對和寬對,到底哪種形式最好?到底以哪種形式創作為主?筆者認為,要視其具體情況而定。如果對聯的主題思想、意境都很好,盡管是寬對,也不要勉為其難,硬要以嚴對的標準去“以文害意”。這就跟詩詞創作一樣,符合格律的不見得都是好聯,不符合格律的不見得不是好聯。有些嵌名聯、巧聯、趣聯、摘句聯、集句聯等,就不受嚴對要素的限製。有些約定俗成的詞語和人名、地名等,如:改革開放、三個代表、社會主義……本身在語流節奏上就不符合平仄關係,如果單聯中遇有諸如此類的詞語,那就非作寬對不可了。在對聯創作中,筆者認為,除了特殊情況,我們還是要提倡創作嚴對。嚴對,在創作上受製約的因素盡管多一些,創作的難度大一些,但畢竟音韻和諧,讀起來朗朗上口,無論從哪個角度看,都給人以美的享受。

猜您喜歡

評論區

猜您喜歡的對聯及詩文:

嚴對寬對

對聯分類

對聯知識

熱門對聯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