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中國對聯網首頁對聯知識古今聯話可以吹一生的一幅楹聯(一)

可以吹一生的一幅楹聯(一)

2019-07-24 22:34:23三少爺的微笑聯聖三少 0條評論

序:相信對於學習楹聯的聯友來說,如果創作中能有幾幅可以傳世的楹聯作品,此生足矣。筆者10年前曾寫作出一幅七言楹聯作品,詠古往今來最大的硯“欲把泰山研化墨;竟從滄海引來潮。”曾自詡為神品之楹聯,為何有如此評價,且聽筆者細細道來。


一。共鳴性

讀者可以試著想象,我要把泰山當作墨硯中的墨來研磨,然後需要滄海的水才能作為墨引,第一眼的感覺就是這樣的作品雄偉瑰麗,想象力太豐富了。詩家作法曾有詩言誌,而楹聯也是同理,足見作者的胸襟氣勢。此硯竟然以天地為懷,吞山納海,可見共鳴。此硯不黨不孤,獨立於天地之間,可是聯如其人乎?


二。偶然性

從前聽古文說,某某大才子,竟能夢筆生花。我原本是不信的,現在我相信了,所謂文字,一樣是能精誠所至金石為開的。因為這一聯就是我夢裏作出來的,一字也不差。日有所思,夜有所感,楹聯文字也是如此,隻有對它十足的熱愛,才可能真的夢筆生花。筆者略微遺憾的是另一幅詠雲作品,竟然夢中隻得半句“十萬江山不忍拘。”


三。比較性

十年以來,網絡楹聯發展繁榮,作品繁多。類似於題詠墨硯的作品也不少,大家可以自己百度或公眾號搜索有關詠硯的作品,真的很多。但與這幅七言詠硯作品相比,總是少了不少神韻。非王婆賣瓜,自賣自誇,大家可以自己私下比較下。七言楹聯的魅力在於此,七言楹聯的力量在於此,這也是筆者得以堅持二十年如一日寫作七言楹聯的動力。


四。可賞性

筆者曾想過,把自己寫的不少經典七言以墨寶形式記錄下來。可惜我蹉跎時光,硬是沒學會書法。比如若把這幅詠硯的七言作品以書法寫作出來,掛在自己的書房,將是何其幸事。幸好筆者的這一大大願望通過聯都聯友張久生的寶墨得以實現,非常謝謝!


五。經典性

筆者每次和自己的學生上課的時候,尤其是講到七言成聯以及詠物題材的時候,都會忍不住把這幅作品拿出來欣賞一番,每一次品味都有不同的享受。它代表了網絡楹聯的純粹寫作力量,更是與當下的楹聯比賽作品質量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可見好的作品終究是寫出來的,不是比出來的。


結:親愛的讀者們,您們讀了這幅七言詠硯楹聯作品以後,有何感想?是不是好聯就是天生的,這一波怎麼吹都不過分。筆者曾寫過5000幅七言楹聯作品,類似的佳作還是有不少的,後麵繼續吹一波。請允許以我的一個神句來作為結尾:“人生更要大風吹。”

猜您喜歡

評論區

猜您喜歡的對聯及詩文:

創作一生

對聯分類

對聯知識

熱門對聯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