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中國對聯網首頁對聯知識古今聯話從“齊雲閣”楹聯征集一事說起

從“齊雲閣”楹聯征集一事說起

2019-07-23 22:33:43鍾暢義走進徽州教育文化 0條評論

今年5月份,我從朋友圈看到一條“齊雲閣楹聯征稿”啟事,說是在齊雲山腳下動工興建了一座齊雲閣,按照徽州明代建築風格設計,閣高15米,四角三層仿古磚木結構,征集優秀楹聯數幅雋刻之上。楹聯要求體現齊雲山地域文化底蘊和齊雲閣的特色,須附創意介紹,引經據典要注明出處。於是我心血來潮撰寫了一副對聯:“揮筆描白嶽,香爐飄煙祈福地;潑墨染橫江,登封臥波佑祥源”。近聞評選結果已出,得獎作品為:“斯處夢邀,袖向仙山籠紫氣;者番意愜,身登傑閣步青雲”。果然氣度不凡,不愧為佳作。至於我一貫對征文隻問耕耘,不問收獲,重在參與。我投稿時也未按要求寫創意介紹,標明引經據典出處,隻認為評委都是當地人,對齊雲山地域文化底蘊、特色比我懂得更多。今日無事,突發奇想,就楹聯寫一個補充創意介紹,存之以備後忘。


“揮筆描白嶽”,“潑墨染橫江”,屬山水對,是對齊雲山地理位置的描述。

“香爐飄煙祈福地”,香爐峰,因位於月華街太素宮前的山峰獨立挺拔,形似香爐而得名。此峰底座小而穩健,爐身粗壯,頂端與底座大小幾乎相同,傳說峰頂上的鐵亭、香爐是朱元璋所賜。每當雨後初晴,峰頭上雲霧飄渺,猶如輕煙繚繞,宛若仙境。香爐飄煙是齊雲山精華景點之一。而齊雲山是一處以道教文化和丹霞地貌為特色的國家級重點風景區,其廣告語“天下祈福地,如願齊雲山”形象表達了山的特征和定位。俗話說:“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在宗教界,安徽齊雲山與湖北武當山,江西龍虎山,四川鶴鳴山並列四大道教名山之一。它既是神仙居所,學道者向往的洞天福地,又是道德高人心儀的玄都妙境,更是儒家釋凝解惑,教育子弟的一方淨土。特別是明嘉靖皇帝遣天官上山求子靈驗之後,齊雲山香火日盛,善男信女,比肩接踵,香訊高峰時遊人日達千眾,宮觀院房,大量建樹。因此我個人認為齊雲山旅遊一定要在道教文化,道教特色上多下功夫,突出祈福地的特征。

“登封臥波佑祥源”,今天人們上齊雲山,盡可選擇索道上下,而在1994年前過橫江隻有借助登封橋。遊聖徐霞客兩次上山,就是從這裏起步的。該橋始建於明萬曆十年,橋長147米,橋麵寬8米,身高9.5米,九墩十孔,氣勢雄偉,至今保存完好為國內罕見。遊人站在橋下遊水堨位置,遠看跨川如虹、臥波如龍。登封橋還有一個典故,此橋為徽州知府古之賢倡建,原名橋東橋。慶典之日,巧接朝廷公文調古任廣東按察副使,民眾感其德,祝古步步高登,古改名登封橋。想來從古至今凡為民辦實事、辦好事的人,人們都會感恩戴德的。金杯銀杯不如百姓的口碑,代代如此。

登封臥波默默靜躺近500年後,本世紀初有開發商斥巨資,以國學“道源.文鼎”兩大文化為眼,祈福、養生、靜隱、休學、啟智,耕讀六大要素為“脈”,文旅商業、養身度假、主題遊樂、展示體驗、祈福靜息、旅遊服務六大功能為“骨”,在山腳下打造一座祥源小鎮,現已出具規模。2018年春節,我曾到祥源小鎮善水街一遊,仰望公路旁的山坡上,我國古代偉大的哲學家和思想家、道教學派創始人、被唐皇武後封為太上老君的世界文化名人,老子塑像就屹立坡頂。近看塑像身披八卦道袍,以太極陰陽魚為中心,線條大氣、簡煉。遠看氣勢宏偉、麵目慈祥,和周圍的山川構成一道靚麗的風景,甚為壯觀。當時我隨口吟做一首小詩:“氣勢磅礴齊雲立,祥源本是君故裏,崇尚科學敬自然,無為而治福休寧。”俗話說,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想不到太上老君也是泥菩薩過河,自身難保。二個月後我再經此路段,老子塑像轟然倒塌,問邊上村民,大家都說拆除太可惜了,有人說花了幾百萬,也有人說投資了上千萬,總之不知誰一句話就沒了。至於什麼原因,都說不知道?毛主席解放初曾告誡全黨,“貪汙和浪費是極大的犯罪”。巨大的投資失誤不知是開發商還是政府買單。想想看,這筆錢可以幫助多少山村農民擺脫貧困。有關部門真要捫心自問一下:如果不能建,啟始為啥不製止?待到木已成舟,一毀了之,這不是懶政、怠政嗎?最近我曾到浙江溪口的雪竇山,新建的彌勒佛就安座在四明山上。江蘇南京的牛首山也是新建佛教名勝,森林公園。我們嘴上天天說要融入杭州經濟圈,向江浙學習,事到臨頭怎變卦了呢?所以我懇望登封能佑祥源。


聞聽征集齊雲閣楹聯後,我特地到齊雲小鎮轉了一圈,方知此閣就建在原老子塑像位置,心中很不是滋味。我因此創意介紹也未寫,如今想來倘若寫了也不符合主辦方意願,名落孫山隻是必然。在這裏我默默祝願休寧的幹群能團結一致,凝心聚力謀發展,砥礪奮進鑄輝煌,少爭論,不折騰,祝願齊雲閣不會重蹈覆轍。

猜您喜歡

評論區

猜您喜歡的對聯及詩文:

齊雲閣征聯

對聯分類

對聯知識

熱門對聯

精彩推薦